一、新中國成立初期3
會上還宣布了少年兒童隊的標誌,隊禮和呼號,並解釋了意義:
少年兒童隊的隊旗。紅色象征革命勝利,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火炬象征光明。
紅領巾是隊員的標誌,它代表紅旗的一角。
少年兒童隊隊禮,行法是五指並緊高舉頭上。它的意義表示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少年兒童隊的呼號:“準備著,為實現共產主義和祖國的偉大事業而奮鬥!”回答:“時刻準備著!”
會議做出這些規定,是為了培養少年兒童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對集體的崇高的感情。
在這次大會上,我國文學大師郭沫若向全國的文學藝術界發出呼籲:人的少年兒童時代是人的春天,我們應在春天搶著來播種,加強少年兒童工作。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大量地創作少年兒童看的文學作品。郭老自己率先為中國少年兒童創作了中國少年兒童隊的隊歌。
接著秦牧的《小燕子萬裏飛行記》、張天翼的《羅文應的故事》,高士其的科普讀物、袁鷹的兒童詩,賀宜、金近的童話,劉饒民的兒歌,還有兒童電影《祖國的花朵》、任溶溶翻譯的《一年級小學生》等等,大量兒童文學作品出現,活躍了廣大少年兒童的生活。
1950年4月27日,會議順利結束,與會者們佩帶著紅領巾,高唱隊歌,舉行了授旗儀式。
從此,中國少年兒童隊有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製度,也有了自己的標誌,紅領巾。
關於紅領巾的來曆,還有一段故事。
1917年,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領導人民在俄羅斯奪得了革命勝利。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個由工人階級政黨領導的少先隊組織,在蘇聯莫斯科誕生了。
剛成立的少先隊,沒有特殊的標誌。那時候饑餓、困難正威脅著蘇聯人民,根本考慮不到少先隊的標誌問題。列寧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十分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建議共青團給少先隊員們設計一種特有的標誌。
在一次接受新隊員的大會上,來參加會議的先進女工把自己的紅色三角頭巾解下來係在了少先隊員的脖子上,勉勵他們說:“戴著它,別玷汙了它!它的顏色是同革命戰旗一樣的!”紅領巾就這樣誕生了。
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幹部大會是建國後第一次少年兒童工作幹部的專業會議,它對總結建隊初期的工作,進一步明確建隊的方針原則,推動少年兒童工作的開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少年兒童隊支援抗美援朝
1952年,在全國各地,少年兒童隊開展的慰問軍烈屬的“一件事運動”正在轟轟烈烈進行。
參加這次活動的共有83萬名中國少年兒童。
“一件事運動”,是為了響應抗美援朝總會、青年團中央、中央教育部、新聞總署廣播事業局的號召而進行的。
1953年的春節前夕,在全國各地,不論是下雪還是刮風,都沒能阻止孩子們前進的步伐。
孩子們經常打著隊旗去為軍烈屬服務,他們為軍烈屬抬水劈柴,打掃庭院,糊窗戶紙,貼年畫,送光榮燈和慰問品,表演節目。
“一件事運動”既安慰了軍烈屬,也鼓舞了前方戰士。
許多前線的戰士來信都提到了“一件事運動”,戰士們感動地說:
咱們祖國人民真可愛,10來歲的小朋友都參加抗美援朝了,還怕打不敗美國鬼子嗎?
一些隊組織還與烈軍屬建立了經常聯係,出現了像沈陽市惠工小學的擁軍優屬和西安市師範附屬小學為軍烈屬服務的好榜樣。
中國少年兒童隊支援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的活動,是與中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同步進行的。
建國初期,我們國家麵臨著重重困難和複雜的鬥爭。中國共產黨根據當時情況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大運動。
支援抗美援朝活動,是中國少年兒童隊在建國初期的主要活動之一。
為了更好地支援抗美援朝運動,中國少年兒童隊開展了一係列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