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自社會最底層,拖著癱瘓的雙腿掙紮在溫飽線上。但他心裏始終有一個夢,縱然追夢途中荊棘叢生,關山萬重,使之傷痕累累,血跡斑斑,卻雖九死而猶未悔。如今他已夢想成真,天地一片澄明。他以親身經曆詮釋了“知識改變命運”這一至理名言。
一
2004年12月4日,對張虎強來說可謂刻骨銘心,沒齒難忘。那一天是他第五次衝刺全國司法考試獲知通過的日子。對一個下肢癱瘓的殘疾人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喜訊傳來的那一刻,他沒有歡呼雀躍,也沒有欣喜若狂,反而平靜如水,淡定自若。或許是胸有成竹,或許是期待已久。11年的苦與痛,11年的辛酸和屈辱,11年的驚濤與駭浪,此時統統化作了一股清清的甘泉,甜甜地滋潤著他那顆飽受創傷的心。鳳凰涅槃一般,他獲得了新生,生命自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如今,張虎強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裏,回首往事,幾度哽咽,幾度淚流,那是怎樣一段苦不堪言、出生入死的苦難曆程啊!他說,是知識點亮了他的行程,是知識改變了他的命運。
1970年張虎強出生的時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孩子,虎頭虎腦,人見人愛。不幸發生在他一歲零七個月的時候,一場大病,一次醫生的粗心大意,一夜之間顛覆了這個孩子,一針下去他成了軟綿綿的一條兒:不會說話,不能站立,連坐起來都不成了。看到好端端的孩子變成了這副模樣,他的父母肝腸寸斷,痛不欲生。糟糕的是,家裏有六個孩子,張虎強最小,父親是普通工人,母親是家庭婦女,全家八口人靠父親一人養活,生活本來已經捉襟見肘,小虎強更是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為了給他治病,父母親隻好暫時拋下幾個年幼的孩子,抱著他四處求醫問藥,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
有一次,父親從一個朋友處得知寶雞一個部隊醫院裏有一位醫術特高明的醫生,做小兒麻痹後遺症的矯正手術效果相當好,就是手術費比較高。父母聽了二話沒說,立即求親告友,籌借醫療費,湊足了費用以後,抱起兒子就出發了。為了節省開支,他們不坐長途汽車,也不坐火車,而是請朋友幫忙,搭了一輛順路的運貨汽車。當時正值隆冬,天寒地凍,車內四麵透風,三個人隻好緊緊地依偎在一起,以彼此的體溫互暖。因為路滑,怕出事故,車開得很慢,不料途中又下起了大雪,風雪交加,三個人凍得瑟瑟發抖,縮成一團,好容易熬到了寶雞。醫生給小虎強做了檢查後說,做這種手術很疼,要靠醫生的器具刀在體內來回挑動刺激壞死的神經,刺激循環不暢的血液,而且不能打麻藥,成年人都有點兒承受不住,看小孩子能不能受得了。父母想著既然來了,再怎麼著也得做,於是咬咬牙同意了。手術進行的時候,小虎強哭喊得聲嘶力竭,幾乎背過氣去。父母心如刀絞,卻又無能為力,隻能默默地流淚。這次手術雖然沒有預想的那麼好,但確實有了一些起色。在後來的幾年裏,父母隻要打聽到哪裏可以治這種病立即就去,不問路途遠近,不管費用多少。當一切辦法都用盡以後,這對夫妻終於認命了,他們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暫時停止了治療。不過幾年的努力還是很有效果的,小虎強可以坐起來,可以說話,可以爬行了。
一個隻能在地上爬行的孩子,他的世界很小,從房間到院子,看見的隻有別人匆忙的腳步。貼在地麵上的他看任何東西都要使勁仰起頭,對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需要仰視,沒有人去留意匍匐在腳下的這個孩子。他說那時他最喜歡的地方是窗台,坐在窗台上,坐得高,看得遠。可以平視院子裏的景物,看日出日落,看花開花謝,感受一年四季的交替變換,感受風霜雨雪的沁潤。每當看到進進出出的人們和開心玩耍的小朋友那麼自由,那麼快樂,他小小的心裏盛滿了自怨和無助。
7歲的時候,父親拿回來一副小拐杖對他說,你不能再在地上爬了,要站起來拄著拐杖走路!父親的態度很嚴厲,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儀。小虎強很害怕。長久地爬行,他已經無法掌握平衡了。但在父親的堅持下,他隻好試著把拐杖夾在腋下,企圖撐起身子,卻重重地摔倒在地。他不敢說不練,隻好找來一個高板凳扶著站起來,身子靠在牆上,再把拐杖放在腋下,慢慢地移動,每移動一步都大汗淋漓,十分艱難。這樣堅持練下來以後,逐漸地拄著拐杖可以走路了。可是他的下肢依然無力,雙腿自膝蓋以下向後彎曲,他說連他都不願看自己一眼,所以不敢出門,怕見生人,成了一個很自閉的孩子。
二
忽然有一天,父親說要送他去學校讀書。為了找一個肯接受殘疾程度如此嚴重的孩子的學校,讓父親很費了一番周折,最後磕磕絆絆地總算辦成了。
為了他上學方便,父親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小推車,推著他到了學校,把他背到三樓的教室門口,讓他自己走進去。他發現全班同學好奇的目光齊刷刷地射了過來,小虎強窘得滿臉通紅,簡直無地自容,根本無法挪動腳步。這時候班主任薛老師——一位慈母般的女性微笑著走到他麵前說:“張虎強同學,不要怕,走過來。”她以欣喜的聲音向全班同學宣布:“這是我們的新同學張虎強,歡迎他到我們班來!”接下來是一陣熱烈的掌聲。小虎強頓時覺得一股熱流湧上心頭,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此後的小學五年,他在這個集體裏一直生活學習得很輕鬆、很愉快。為了照顧他進出方便,在薛老師的努力和堅持下,他們班從三樓換到了一樓。為了緩解家人每天接送他的辛苦,學校組織了義務接送隊,每天都有大班的同學輪流接送他。他在這所學校裏備受關愛,他的性格漸漸開朗起來。
小學畢業以後張虎強順利地升入初中。初中是孩子逆反心理比較強的一個階段,張虎強也不例外,他變得頑劣而調皮,還很倔強,一改往昔乖乖娃的形象。尤其是在受到其他孩子侵犯的時候居然有很強的反擊力。不知內情的孩子往往錯誤地估計了他,以為他是可以隨意騷擾的,對他動以拳腳,不料遭到他強勁的報複,反而吃了虧,就告到學校,告到家裏。他為此沒少挨父親的打,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引起小虎強新的逆反心理,讓父親和學校都很傷腦筋。張虎強說他初中不是個好學生,也沒學到多少知識。
初中畢業後父親希望他就此打住,結束學業,學著做點兒小生意謀口飯吃,被他堅決拒絕了。他堅持要繼續讀書。父親生氣地說:“不好好讀書還想繼續上學,那是浪費時間、浪費錢財!”張虎強卻不管不顧,一意孤行。他說他自己也不明白當時為什麼一定要堅持繼續上學。按說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能脫離學校是最樂意的選擇。我們由此不難看出,在這個懵懂少年的潛意識裏,其實有一顆上進的心,隻是暫時被頑劣的表象蒙蔽了。事實上,高中的學習對於虎強來說,一生受益。
高中的學校離家很遠,手搖輪椅要走40多分鍾。教室在四樓,張虎強上樓隻能倒行,腋下夾著一個拐杖,一隻手扶著樓梯,另一隻手拄著另一個拐杖向上倒著走。從一樓到四樓這段行程對他來說很艱難,很消耗體力,中途要歇好幾次。尤其糟糕的是樓上沒有廁所,入廁必須去一樓。為了少消耗體力,他不敢多喝水,每天中午都是幹饃夾鹹菜對付一下。那三年因為入廁的問題可沒少遭罪。
高中畢業後張虎強沒有參加高考,一是身體條件不行,二是學習成績也不理想,考大學壓根兒沒戲。畢業後回到家,幫助母親做家務。那時也沒什麼朋友,一個人在家窩得心灰意冷,覺得自己簡直一無是處,是個實實在在的廢物。一天中午,他的一個姐姐從外麵回來,可能遇事受挫,見到這個吃閑飯的殘疾弟弟氣便不打一處來,張口就把他痛罵了一頓。因為在氣頭上,話說得很過火,極大地傷害了他的自尊心,讓他氣憤難平。不過此舉反倒激起了他的決心,前思後想,一夜無眠。第二天,他走出家門,去找事做,心想,我就不信自己養活不了自己!可是出門一看,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心裏慌慌的,竟不知道何去何從。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應當先去找政府,於是他來到了當地的街道辦事處,說明情況以後,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答複;又去民政部門,也沒有個解決辦法。這樣來來回回地跑了許多趟以後,他非常失望,怎麼辦呢?心想天無絕人之路,換一個地方。這次去了市殘聯,此舉果然奏效,三天以後,他被安排到一個福利廠上班。殘聯的工作人員說廠子離他家很遠,擔心他不適應。張虎強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他在心裏興奮地喊著:我有工作了!我可以自食其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