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靜夜怪客(1 / 2)

趕屍匠,想必大家不陌生,各種神秘色彩使得這個職業異常的詭秘以及令人咋舌,他們受雇於客死他鄉者的親屬的雇傭,將屍體以一種神秘的方式帶回死者的故鄉進行埋葬。

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住上那麼一晚上,那麼極有可能,你就會看到死屍走路,天亮前,客店的門前總會晃悠地走來一行屍體,屍體的大小不一,統統都蓋著一層寬大的黑色屍布,而這些屍體前,有一個手執銅鑼,麵向醜陋的活人,這便是趕屍匠,他一麵敲打著手中的陰鑼,一麵在前頭領著屍體走,從不打燈籠,搖著手上的攝魂鈴,讓夜行的人都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都把狗給關起來。

一般在湘西的山野中,都會有所謂的神秘“死屍客店”,隻住死屍和趕屍匠,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是敞開著的,兩扇大門板後就是屍體停歇的地方,趕屍匠天亮前就得抵達這麼一個客店,夜色降臨便悄然離去,遇到大雨天不好走的,就得在店裏停上那麼幾天。

閑話不多說,因為畢業前際,學校要求一份地質地貌的詳細調查報告,用論文的形式交給任課教授,所以我們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專門跑來了湘西,當然順便也是為了感受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

碳酸鹽岩廣布,岩溶地貌發育,基岩裸露麵積占州域總麵積,19.2%.山原峰叢、峰叢峽穀和槽穀、溶蝕窪地和平原、溶蝕崗地和丘陵,以及溶溝、石芽、石林、漏鬥、天坑、溶洞、落水洞、暗河、伏流等岩溶景觀到處可見.溶洞多而密布,形態多樣複雜,規模大小懸殊,所以選擇來這裏,完成這項調查報告顯然不是什麼難事了。

說實話,我們這個時候來湘西,不說腦子有病,也大半是搭錯線,雨季的湘西連綿不斷地下雨,整整持續了一個星期。

我們找了一名當地的導遊,是一位年紀不大的,看起來很是老實,談妥價錢後,不日就隨著他正式進入了這片地域。

由於雨期長,大部分的路都十分泥濘,隨處可見的泥沼,雖然走起來很奮力,但絲毫不影響我們那股急於窺探這裏的熱情與衝動。

當地導遊跟我們說這裏的雨季很長,基本這個時候沒什麼人進山,因為路難走,而且如果雨期長,雨水多的話,很容易在這裏迷路。我看著連綿的丘陵,由於長期在城市生活,呼吸的廢氣也相對較多,加上這裏雨水剛過,整片丘陵顯露出清脆滴人的翡翠色,看得讓人心情都舒暢了不少,順著吹來的山風,聞起來十分舒服。

隨著導遊不停深入這片地域,不知不覺走了半天,來到了一條古舊的棧道旁,這裏人為踩踏的腳印相對較少,我想應該是這裏相對於比較深入,沒有多少人來這裏,多半來的人都是有經驗的獵戶亦或者是這裏矮寨生活的人。

說起矮寨,是湘西這裏特有的種群族居,雖說我是第一次來湘西這塊自然區當中,但對於湘西的一些基本人文地理我還是有過一些了解的。

棧道顯然已經失修已久,看起來十分破舊,腳踩在上邊發出那種木板吱呀聲音,一行人靠坐在棧道的一邊,正當我們休息途中,我眼神無意中看到一塊隱蔽在一旁的草堆中的石碑,我不自覺朝那邊走了過去,扒開濕漉漉的草叢,看到一塊長約四十厘米見方,重約數十斤的青石碑,仔細一看,發現上麵有著碑文,因為用的是“台閣體”的書寫體,這種書寫體是當時明朝科舉考試時的規定體,是一種官方用體,所以我當時就辨認出,這是屬於明朝時期的石碑,我對於古代的曆史有著很深的了解,自然對於各朝字體十分的了解。

我看得出神,以至於領隊走到我旁邊我都沒有察覺到,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那塊石碑,拍了拍我的肩膀,說:“小顧,時間不早了,我們得盡快出發,完成研究項目。”

我想繼續研究這塊石碑,畢竟不是這麼容易就能遇得到的,這種有年代的石碑,怎麼說也有一定的曆史價值,所以讓他們先行過去,約定和他們兩小時後在這棧道集合然後開啟下一步的研究。

我仔細地觀察石碑,雖然因為年代的久遠,雨水的衝刷以及風化,大部分的碑文都已經模糊不清了,我依稀看到“國朝”這兩個字,國朝這個詞語在明朝使用率最高,指的就是當朝、當代的意思。

我無法分辨這其中的內容,因為殘破得太厲害了,能知道這塊青石碑是明朝的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我不禁歎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知不覺天色漸晚。

深林之中依稀傳出一聲聲“咕~咕”的嗚啼,應該是類似於鵜鶘或者貓頭鷹的叫聲,這才把我從看石碑的失神中拉回了現實當中,我看了看手表,心中暗罵:“他娘的,都七點了,這群人怎麼還沒回來,該不會是迷路了吧,早知道就跟他們一起去了,這倒好,說好的兩個小時內回來,都三個多小時了,人影都沒見著,這什麼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