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打一場漂亮的數據保衛戰
信息化走基層
作者:郭濤
在中央黨校北門外,一座漂亮的四層建築已經拔地而起。這是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所在地。在中央黨校數據資源綜合管理中心主任鄭光輝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這所剛剛建成的數字圖書館,雖然內部裝修還在進行中,不過一個包括電子閱覽室、辦公、培訓、演播、主題展示以及茶文化服務區和數據中心機房等在內的多功能的數字圖書館已具雛形。
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功能包括以下四方麵:為中央黨校自己的教學、科研人員提供服務,為全國黨校係統內的單位提供信息化服務,為全國8000多萬黨員服務,為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目前,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擁有三大特色數據庫,包括中國共產黨曆史文庫、馬列主義理論文庫、中國國情和地方誌文庫。這些特色數據庫是實現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功能的重要基礎,因此其數據保護工作尤為重要。
打造共享服務的核心
2000年,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需求已經提出。2003年,在抓緊建設、避免重複建設的原則指導下,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正式立項,預計總投資兩億多元。目前,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
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是一個大型的係統工程,除了自身要建立一個包括服務器、存儲、網絡和應用等在內的完整的IT體係,還要以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為核心,建立一個覆蓋全國2000多個各級黨校圖書館的大型共享係統。這一龐大的係統正在邊建設邊使用,預計明年9月將全部建成。
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正在進行全國黨校信息共享工程建設,由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與各地的黨校圖書館進行協作,比如建立一些專題數據庫,進行信息共享等。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將運用雲計算等一係列先進技術,打造一個信息共享的網絡,一方麵將各地的特色資源集中到中央黨校,另一方麵為各地的黨校圖書館提供信息服務。
以前,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的定位是全國黨校係統內的核心數字圖書館。不過隨著需求的變化以及圖書館功能的轉變,未來的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將以中國幹部學習網為依托,麵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成為全球最大的馬列主義學習基地,為此對IT係統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二期將以雲計算技術為依托,投入更多的建設資金,目前項目正在規劃之中。
高效還要易操作
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的數據總存儲量超過100TB。為了建設一個共享係統,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對原有的存儲係統進行了重新整合。以前不同時期針對不同應用係統建立的存儲係統各自為政,比如數字資源服務中心、黨政專網係統等都擁有自己獨立的存儲係統。現在,為了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需要建立一個集中存儲和管理的大型存儲係統,然後再根據不同應用的需求分配存儲空間。
目前,通過虛擬化整合,這一集中的存儲平台已經建立起來,並且成了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信息共享服務的基礎。在建立了一個核心存儲平台之後,接下來就要做好數據的保護工作,這對於以信息服務為核心職能的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來說至關重要。
舉例來說,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成本非常高,一些經典著作在進行數字化加工的過程中,至少要經過三次專業校對人員的校對,內容差錯率嚴格控製在十萬分之一以內。如果出現數據丟失,再對這些內容重新進行加工整理,將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另外,許多多年以前的珍貴曆史檔案和書籍由於紙張或墨的關係,進行一次數字加工後就有可能受損甚至不能再次使用,因此如果這些檔案的數字化版本一旦出現問題,對這些珍貴曆史資料的保護將是沉重的打擊。
以前,由於投資方麵的限製,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一直使用磁帶盤陣自帶的備份軟件,也曾經使用過一些國外存儲軟件廠商的備份產品,但備份的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問題表現在備份周期長、備份效率低、備份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等。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的IT維護人員都是兼職的,因此對於IT設備的易操作性和可管理性要求非常高。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選擇備份產品時最看重的還是效率問題,注重功能性和實用性的平衡。中央黨校數字圖書館需要的是“傻瓜式”的軟件,方便操作與管理,同時還要具備很高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