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俏解元唐寅 臨街作畫為賈(1 / 3)

百錢一尺買吳絲,

焦發龍鍾舊玉兒。

記得唐寅前後事,

萬紅堆裏插花枝。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自號六如居士,蘇州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畫家。唐寅在文學上的造詣也很高,與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被合稱為“吳中四大才子”。他在文學藝術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史料記載:

唐寅工詩文,其詩多記遊、題畫、感懷之作,能表達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

同時,他還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並與沈周、文征明、仇英一起被合稱為“明四家”。由於他畫藝超凡,後人還送了他一個“畫聖”的雅號。在繪畫上,他是一個取材廣博的畫家。有史料記載:

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鬆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複,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曆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鬆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蘇州至今仍流傳著許多唐伯虎與畫有關的有趣故事。

我們先從唐伯虎當畫說起。當年,唐伯虎家住蘇州的桃花塢。因為他家境貧寒,經常缺柴少米。這年八月中旬,家裏又沒有錢用了。唐伯虎準備畫張畫,拿到當鋪去當些銀兩回來。於是他就照著當晚的景色,畫了一株丹桂,花開滿樹,樹東頭一輪月亮,亮得像一麵鏡子。畫好後他自己很滿意,就將畫卷卷好,等第二天一大早拿到當鋪裏去當。

到了當鋪,唐伯虎一邊呈上畫一邊問當鋪老板,他的這幅畫能當多少銀兩。老板接過畫卷,隻見一輪明月圓如鏡,滿樹桂花飄清香,心裏暗暗驚歎到:真是一幅好畫呀!像這樣的好畫,五十兩銀子都值。但老板有心要刁難唐伯虎就說:“看在你是個秀才的份上,當你十兩吧。”唐伯虎知道老板的心思,說道:“十兩就十兩,等十天以後,我來贖回就是了。”

老板一聽唐伯虎十天以後就要贖回這幅畫,心裏有點舍不得,就想出了一條計策,於是他假意說道:“可以是可以,不過按照小店的規矩,月利五成逢節加倍,十天算作半月。到時你來贖畫時要交十五兩銀子。”唐伯虎心想,這明擺著是故意提高了利錢嘛。但是聰明的唐伯虎卻答應了,說:“十五兩就十五兩,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我這幅畫可是精品,你要給我保存好了。要是變了色走了樣,那你可要論價賠償。”

老板聽後,心裏暗自好笑,好好的一幅畫,我隻要好生存放他十天半月,怎麼會變色走樣呢?於是老板承諾,假使畫變色走樣了,他賠200兩銀子。

空口無憑,兩人當場立了字據,在當票上寫明:當畫一幅,畫上有一輪滿月,一樹桂花,如若變色走樣,賠銀子200兩。

一晃就到了八月廿十五,唐伯虎果然準時到當鋪贖畫。老板見到他,知道到手的東西又得還回去,十分不情願。但他又沒其他辦法。他拿出畫卷,並伸出另一隻手說:“十五兩銀子拿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唐伯虎說:“別急,你先把畫打開來,讓我檢查檢查。如果畫還是原樣,我自然給你銀子。”老板有意奚落他說:“好、好、好,如若有變,小店加倍賠你!”他一邊說,一邊打開畫卷說:“依然是月亮桂花樹,你看,一點也沒有變色走樣吧!”

唐伯虎朝畫上掃了一眼,微笑著說:“老板請看,畫上原先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月滿如輝,月下一株丹桂,花開滿枝。而今卻月牙彎彎,光彩暗淡,丹桂樹開得花也全謝了,香氣也沒有了。這不是變色走樣了嗎?”老板這才仔細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再看看當票上寫得明明白白:“一輪滿月,一樹桂花”。老板想辯白都沒有理由,隻得自認倒黴,乖乖賠了唐伯虎200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