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紡織大王 榮氏企業輝煌(1 / 2)

巨賈千般未足誇,

洋商交易羨絲茶。

每逢禮拜公司放,

百萬朱提散客家。

榮氏企業的創始人是榮宗敬、榮德生兩兄弟。他們是無錫西門外的榮巷人。榮家祖上為官宦之家,家世顯赫。但是到了榮毅仁的曾祖父這一輩,家道便開始中落。所以榮毅仁的祖父榮熙泰很小就在鐵匠鋪當學徒,長大後也做過不少差事。他給別人當過賬房先生、當過師爺……勉強養家糊口。由於家境貧寒,1886年榮熙泰的長子榮宗敬在14歲時就不得不輟學到上海南市區一家鐵錨廠當學徒,此時比他小兩歲的弟弟榮德生還在私塾學校讀書,因為父親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榮德生身上,認定他將來會取得功名為榮家光宗耀祖。

可是榮德生卻和父親的想法不同。他一直以哥哥為學習榜樣,想早日掙錢養家,為家庭分憂。於是三年後,15歲的榮德生從閉塞的無錫郊區走進了喧鬧的大上海。他在兄長的引薦下,進入當時上海通順錢莊做學徒。此時哥哥榮宗敬也在另一家錢莊做學徒。這為後來他們與父親一起在上海鴻升碼頭開設廣生錢莊,積累了業務方麵的實踐經驗。良好的經營加上良好的信譽,廣生錢莊開業不到兩年,就為能幹的榮氏兩兄弟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初出茅廬,創業成功,榮氏兄弟有了信心。他們決心投資設廠,開辦實業。於是榮德生南下廣東考察,留下榮宗敬一人打理錢莊。榮德生在廣東呆了整整一年,廣東人的思想活躍、敢於開拓,善於經營,使榮德生大受啟發。通過觀察和分析,他發現從外國進口物資中麵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十分暢銷。而國內麵粉廠卻僅有天津貽來牟、蕪湖益新、上海阜豐以及英商在上海經營的增裕四家。榮德生看出了麵粉行業潛在的商機,於是他把自己準備進軍麵粉界的想法和哥哥一商量,兄弟倆一拍即合。於是20世紀的第一個年頭,榮氏兄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1900年農曆二月初八,在無錫西門外的太保墩保興麵粉廠破土動工了,並於1902年正式建成投產。其實保興麵粉廠的規模很小,設備相當簡陋,僅有4部法國製造的石磨、60匹馬力的發動機一台、三道麥篩、兩道粉篩,雇傭工人30多個。每天僅加工2萬斤麥子,生產300多包麵粉,是當時國內已開工的12家麵粉廠中規模最小的一家。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榮氏兄弟招怡和洋行買辦祝蘭舫等人入股,並把保興麵粉廠改組成茂新麵粉廠。隨後他們向怡和洋行定購了18英寸的英國鋼磨6部,並增建了一座三層樓的新廠房。新機器安裝投產後,茂新麵粉廠每天可生產麵粉800包,而且質量也大大提高。此時日俄戰爭爆發了,東北地區的麵粉需求量與日俱增,而滬寧鐵路的錫滬段剛好建成通車,茂新廠遇上了一個重大的商機。榮氏兄弟將茂新麵粉先由鐵路運到上海,再轉海輪運往東北,獲利豐厚。從1914年至1922年8年間,榮家的麵粉產業發展迅速,其產量占到當時全國麵粉總產量的29%。這種發展的高速度在世界產業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到了抗日戰爭前期,榮家所開的麵粉廠已達14家,榮氏兄弟成為名副其實的“麵粉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