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浣績西施傾人城

商祖陶朱故鄉人

範子何曾愛五湖不喜金錢愛美人

豔色吳王嗜好投,苧蘿村內美人求。

居陶業振工牟利,霸越功高早退休。

兩國甘心拋相印,五湖浪跡泛扁舟。

鑄金故主空摹象,鳳舉鴻冥不可留。

這首清代詩人徐公修所作的七言律詩《範蠡》,以言簡意賅的文字,提綱挈領的筆法,為我們描述了範蠡充滿神秘和傳奇色彩的一生。

充滿傳奇色彩的範蠡被譽為“古今第一商聖”範蠡是民間傳說裏的財神爺,逢年過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在中國商人心中他是最高明的“營銷大師”,如今大學裏的工商管理課,還以他的“三次散盡錢財,東山再起”的故事作為最出色的經銷案例之一。他胸懷天下、文韜武略、赤膽忠心、進退得當。中國人的理想生活——萬貫家財、妻賢子孝、紅袖添香……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範蠡祖籍雖不是浙江,但他服務越國,深愛浙江,可以說他是浙商的開山鼻祖。

範蠡的一生大起大落,經曆坎坷。青少年時代,他雖生活在“衰賤”之家,卻飽讀典籍,胸懷大誌,但又憤世嫉俗,性情怪異,被人誤稱為“狂人”、“瘋子”。後受宛令文種敬重,二人結為摯友,離楚赴越,共創大業。到越國後,他先受命出任越國上大夫,後任上將軍,擔任相國(丞相)要職,從政率軍,二十餘年嘔心瀝血、勵精圖治,他輔助越王勾踐奮發圖強,滅吳興越,稱霸中國,建立了蓋世功業。功成名就後,他不苟名利,辭官從商,重創新業,以經商聞名天下,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富甲一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

範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餘年,競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範蠡稱上將軍……範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以同患,難以處安。

範蠡帶領下的越國戰士範蠡看出勾踐“不欲功於臣下,疑忌之心已見”,即上書勾踐辭去官職,與其私徒乘舟浮海,嘉興府誌曾有“昔範蠡泛舟五湖從此發棹”的記載。正如詩中所雲:

範子何曾愛五湖,

功成名就身自退。

(唐)李白《悲行歌》

君不見五湖範蠡載西施,

一舸鴟夷去已還。

(元)王曇《留侯祠》

不久範蠡輾轉來到齊國。到了齊國,範蠡改名換姓為鴟夷子皮,親自率領兒子們耕作於海邊,齊心合力,同治產業。由於經營有方,沒有多久,產業竟達數千萬錢。齊國人聽說範蠡賢明,要請他作齊相。範蠡卻喟然歎道:“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這都是布衣百姓能達到的極致了;久受尊名,終不是什麼好事!”於是,他把家財都分給親友鄉鄰,舉家從小道離開了齊國,來到了宋的陶邑(今山東定陶縣),變易姓名為陶朱公。由於陶的地理位置很好,往來貿易非常發達,範蠡便做起了買賣,沒有幾年又置下千金的產業。

《史記》記敘範蠡把數十萬資產統統施舍掉,“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他主觀上也許並不企望別人報答,但實際上卻與人結下了良緣,在以後的事業中獲得很多方便。

浙江諸暨的西施故裏見證了範蠡和西施兩人淒美的愛情故事有一件事情發生在範蠡的晚年,他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投入大牢。他派剛剛成年的小兒子攜帶黃金千鎰,到楚國去打點。大兒子看到這情形便有意見,心想這分明是看他沒有出息嘛!便鬧情緒,堅決要求他去。範蠡不依,長子憤而要自殺。範蠡夫人勸道:“小的去未必一定能救活老二,反而讓老大鬧得要死要活,倘若真有不測,豈不又添上一口?”範蠡不得已,隻好勉強同意。他交給大兒子一封致老友莊生的信,嚴肅地叮嚀道:“到楚國後就把黃金千鎰送給莊生,一切都請他去幹,送完錢別的千萬不要多問!”

春秋時期楚國境內曆經滄海桑田的雲

夢澤大兒子到了楚國,在城郊一個蓬門小戶找到莊生,他遵照父命,將信件和黃金送上。莊生吩咐道:“你立刻回去,千萬不能在此停留。即便你兄弟被釋,也不要問所以然。”可是大兒子不聽告誡,自作聰明地另走門路,拿錢去賄賂了一個楚國有權勢的貴人,自己留下來等消息。

莊生雖然窮居陋巷,但以學問道德聞名,楚國上下都很尊信他。他並不貪圖範蠡的贈金,準備事成後歸還。這些情況範蠡的大兒子並不知道!

莊生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進見楚王,詭稱天上有星宿出現,將不利於楚國。楚王素來信仰莊生,問其解禳之法。莊生說,惟德政可以除之。楚王於是決定大赦囚犯。赦令未頒,收受範蠡大兒子賄賂的那位貴人先已得訊,便告訴範蠡大兒子,說令弟得救了,國王馬上要下赦令。大兒子聽後大喜,以為楚王一發赦令,老二就會被釋,何必白白地將千金送給莊生呢?

範蠡曾攜西施在諸暨隱居多時於是,範蠡大兒子又去見莊生,說:“聽人說楚王將發大赦令,那麼我兄弟可以被釋放了,故而特來告辭。”莊生明白他的用意是想要回黃金,便將黃金原封不動地讓他拿走。範蠡的大兒子十分得意,以為救了兄弟,又沒花掉金子,高高興興地攜金而歸。

莊生痛恨自己為小兒所玩弄,進見楚王道:“日前大王因星變將行赦令,但我聽國人傳言,說行赦令是為了天下巨富陶朱公的兒子殺人被囚,陶家向大王左右行賄之故。”楚王大怒,決定先殺了陶家兒子再下赦令。諸暨當地百姓為紀念西施而建的浣紗廟於是,範蠡的大兒子最終隻能哭哭啼啼帶著兄弟的屍體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