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1 / 3)

“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了解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理解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明確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方法和意義。

“內容概要”

本章首先敘述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說明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其次, 敘述了鄧小平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 說明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重點難點”

1.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曆史背景和時代條件

2. 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

“知識點結構圖”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飛躍

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理論形成的曆史必然性

鄧小平理論―――當代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參考書目”

1 江澤民。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二十一世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2 江澤民。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3 江澤民。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人民日報, 2002 年11 月8 日

4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

“本章複習題”

一、單選題 ( 在備選答案中有1 個答案是正確的, 將其選出並將標號填在題後括號內)

1. 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時代特征是 ( )

A。 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B。 戰爭與革命成為時代主題  C。 反對法西斯成為時代主題 D。 民族解放運動成為時代主題

2. 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時代特征是 ( )

A。 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B。 戰爭與革命成為時代主題  C。 社會主義建設成為時代主題 D。 第三世界興起成為時代主題

3. 鄧小平關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決策和理論是建立 在 ( ) 的基礎上的

A。 我國人口多, 底子薄, 生產力落後 B。 “一國兩製” 的需要   C。 共同富裕的要求 D。 對時代主題轉換的正確判斷

4. 建國後, 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照搬了 ( )

A。 蘇聯模式 B。 南斯拉夫模式 C。 匈牙利模式 D。 波蘭模式

5. 我們黨從 ( ) 開始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A。 1949 年建國初期  B。 1966 年 “文化大革命”  C。 1956 年蘇共二十大召開和波匈事件的發生  D。 1978 年改革開放

6. 蘇聯模式是在戰爭與革命年代形成的一種社會主義模式, 帶有明顯的 ( )

A。 高速發展經濟的特點 B。 高速發展重工業的特點  C。 重視集體農莊經濟發展的特點 D。 備戰型或準戰時型的特點

7. 第一次明確提出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這一概念是在 ( )

A。 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B。 1982 年黨的十二大  C。 1987 年黨的十三大 D。 1992 年黨的十四大

8. 我黨形成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的基本命題是在 ( )

A。 1978 年十一屆三中全會 B。 1982 年的十二大  C。 1987 年的十三大 D。 1992 年的南方談話

9. 把 “鄧小平理論” 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是在 ( )

A。 1987 年黨的十三大 B。 1992 年黨的十四大  C。 1997 年黨的十五大 D。 1998 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