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 掌握有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製建設及政治體製改革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 樹立牢固的民主思想和法治觀念。深刻領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本質和特征,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的基本內容, 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積極推進民主政治的極端必要性, 增強民主觀念, 強化改革意識。

“內容概要”

本章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本質和特征;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的基本內容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性及途徑;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積極推進民主政治的極端必要性。

“重點難點”

1.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2.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3. 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區別

“知識點結構圖”

人民民主專政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人民代表大會製度

民主政治製度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

中國特色的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政治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建設的緊迫性和長期性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要求

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的含義、內容和重要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期性

“參考書目”

1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團結一致向前看。 《鄧小平文選》 第二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2 江澤民。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3 江澤民。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人民日報, 2002 年11 月8 日

“本章複習題”

一、單選題

1. 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 ( )

A。 權利的相互製衡 B。 政治協商 C。 人民當家作主 D。 多黨合作

2. 我國的國體是 ( )

A。 人民代表大會製度 B。 人民民主專政

C。 工農聯盟 D。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3. 我國的政體是 ( )

A。 人民代表大會製度 B。 人民民主專政

C。 工農聯盟 D。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4.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 歸根到底是因為它是 ( )

A。 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 B。 人民當家作主的要求

C。 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在政治上的集中體現 D。 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5.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是 ( )

A。 人民當家作主的原則 B。 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

C。 民主集中原則 D。 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的原則

6. 我國的民主黨派是 ( )

A。 執政黨 B。 反對黨 C。 在野黨 D。 參政黨

7. 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是 ( )

A。 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 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務的權利

B。 高度自治, 繁榮穩定

C。 民族平等, 共同繁榮

D。 民族團結, 國家統一

8. 社會主義法製的本質是 ( )

A。 上升為法律的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意誌 B。 社會主義民主的集中體現

C。 人民當家作主的集中體現 D。 上升為法律的人們的行為規範

9. 民主是國體和政體的統一, 二者的關係是 ( )

A。 國體決定政體, 政體表現和適應國體 B。 政體決定國體, 國體表現和適應政體

C。 國體等同於政體 D。 一般與個別的關係

10. 作為國家製度的民主是在 ( ) 出現的

A。 社會主義社會 B。 資本主義社會 C。 封建社會 D。 奴隸社會

11. 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 民主和集中是 ( )

A。 完全對立的 B。 絕對統一的

C。 緊密聯係、不可分割的 D。 不相幹的

12. 解決民族問題, 中國采取的是 ( )

A。 民族共和國聯邦的製度 B。 俄國式的民族共和國聯邦的製度

C。 南斯拉夫式的民族共和國聯邦的製度 D。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

13. 我國的政治體製改革, 就是要改革我國的 ( )

A。 基本政治製度 B。 具體政治製度 C。 國體 D。 政體

14. 在經濟體製改革和政治體製改革的關係上, ( )

A。 可以隻搞經濟體製改革, 不搞政治體製改革 B。 二者相互排斥、相互反對

C。 二者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 D。 二者互不相關

15. 中國的政治體製改革 ( )

A。 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B。 必須從馬克思列寧主義教科書出發

C。 應該全麵引進西方資產階級民主製度 D。 應該按照原蘇聯的改革模式進行

16. 鄧小平十分重視民主政治建設, 同時也十分重視法製建設, 這是因為 ( )

A。 民主與法製是絕對對立的 B。 民主與法製是完全統一的

C。 社會主義法製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 D。 民主與法製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