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上述說法強調了文化對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重大作用, 但不能由此把它誇大為 “文化決定論”。
32. 答案要點
資產階級國家直接掌握和運用國有資本, 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之一。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加深, 迫使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 憑借國家的力量來加以緩解。
資產階級國家掌握和運用國有資本, 是為資本主義整體生產過程創造必要條件, 為私人壟斷資本提供公共基礎設施、基本產品、開發高新技術等方麵的服務, 支持私人壟斷資本的發展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
資產階級國家掌握和運用國有資本, 主要是為幹預和調節經濟運行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以維護其壟斷統治, 並非直接為獲取豐厚的利潤。
33. 答案要點
社會主義改造是為了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 以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它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曆史必然, 實現了中國曆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社會主義改革不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的否定, 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狀態, 而是對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部分進行調整和改革, 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目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四、分析題
34. 答案要點
( 1) 認識事物要區分粗精、真偽、表裏、內外。要去粗取精, 去偽存真, 由表及裏, 抓住事物的本質; 要區分事物的主要方麵與次要方麵, 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麵。
( 2) 這是一種 “按圖索驥” 的方法, 把 《相馬經》 當做教條, 脫離實際, 從本本出發,生搬硬套。
( 3) 思維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中介。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客觀規律在人腦中的內化, 它是人們認識世界、特別是理性思維的重要工具, 是實踐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方法具有普遍意義, 它比認識結果更為重要, 隻有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才能增強人的認識能力, 做好各項工作。
35. 答案要點
( 1) 毛澤東科學地闡述了共產主義的社會製度與共產主義的思想體係、共產主義的思想方法與在一定階段實際采用的現行政策的辯證關係。
( 2) 人類社會必將走向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揭示的曆史發展規律, 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但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曆史過程, 將經曆許多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黨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 製定了不同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中國共產黨人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
( 3)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 隻有經過民主主義, 才能達到社會主義, 黨製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 並為之努力奮鬥, 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 4) 共產主義社會隻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黨製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並腳踏實地地實踐這個綱領。將來條件具備時,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 最終走向共產主義。
36. 答案要點
( 1) 1997 年以前是經濟過熱, 高通貨膨脹。國家主要采取了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 控製總需求擴張, 縮小信貸規模。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是防止經濟過熱, 在保持經濟高增長的同時, 抑製高通貨膨脹, 實現經濟 “軟著陸”。1997 年以後是經濟過剩, 總供給大於總需求, 通貨緊縮。國家主要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增加國債,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規模, 擴大信貸規模。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是防止通貨緊縮, 擴大內需, 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 2) 90 年代以來,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證明,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 經濟呈現波動是不可避免的。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各產業、各部門之間協調發展, 僅靠市場機製的自發調節是難以實現的。市場調節也有其自身的缺陷, 不能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所有問題,因而需要由國家采取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來加以解決。
37. 選做題Ⅰ 答案要點
( 1) 上述材料提出的 “單極穩定論”, 主張建立由美國 “約束和管理” 世界的單極格局。其實質是為美國獨霸世界提供理論支持。
一國主導的單極世界違背各國人民的意願和利益, 常常使世界不得安寧, 嚴重阻礙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進程, 不利於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相反, 多極世界有利於促進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 符合世界發展的客觀規律。
( 2) 當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主張多極化的國家和地區集團力量在增強, 美國想建立單極世界, 但力不從心, 也遭到越來越多的反對。
多極化格局的形成是一個曲折的、長期發展的過程。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的圖謀給多極化進程增添了障礙, 冷戰思維、南北差距、民族矛盾、宗教紛爭等多種因素也會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產生各種幹擾和衝擊, 世界多極化進程會充滿矛盾與鬥爭。
選做題Ⅱ 答案要點
( 1) 工業國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的 “扭曲” 是南北經濟關係不平等的一種反映。由於發達國家竭力維護曆史上形成的國際分工格局, 使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然依附於發達國家, 遭受其剝削和控製, 長期處於貧窮落後狀態, 受到極大的傷害。
( 2) 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世界的和平是促進發展的前提條件, 各國的共同發展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霸權主義是建立在南北力量嚴重失衡的基礎上的。經濟上的落後與貧困是引起衝突與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南北問題是和平與發展的核心問題。
( 3) 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南北矛盾中, 發達國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麵。因此, 發達國家在解決南北問題中負有主要責任, 應切實支持和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
2002 年試題 ( 文科)
一、選擇題Ⅰ
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人類已經製造出諸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 其數量已達數百萬種。這一情況說明 ( )
A。 物質世界是人類創造的
B。 人類通過實踐將 “自在之物” 轉化為 “為我之物”
C。 物質世界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
D。 人造物質可以脫離天然物質而存在
2. 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是 ( )
A。 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