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台之前1
●毛澤東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林伯渠宣布:“奏國歌,請毛主席升國旗。”
●周恩來說:“廣播大樓建成了,比起延安窯洞來條件好多了,你們一定要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
● 建台之前共和國故事·人民心聲
準備實況廣播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的清晨,在微露的霞光中,天安門漸漸露出了金黃色的琉璃瓦頂蓋,與金色的朝陽交相輝映,顯得熠熠閃爍,輝煌無比。
在天安門城樓的內簷上,懸掛著巨幅標語,上寫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天安門城樓正中央即中門的上方,掛著毛澤東的巨幅畫像,兩側宮牆上鑲著兩幅標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中央人民政府萬歲
此時,古都北京傳出陣陣歡慶的鑼鼓聲,在這裏,將要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典禮,中華民族的曆史將在這一天翻開嶄新的一頁。
這是人民廣播的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全國性的實況廣播,新中國建立的喜訊將通過電波,傳向全中國、全世界。
北京新華廣播電台要作實況廣播,同時各地人民廣播電台也將轉播開國慶典。
早在一個多月前,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就製定了計劃,在編輯、采訪、播音、技術、行政等各個方麵,作了詳盡地準備。大家決心,一定要搞好開國大典的實況廣播。
記者胡若木、高而公、楊兆麟等,事先到郊外采訪閱兵式和分列式的演習,並且到參加遊行的各機關、團體、學校、工廠、農村去了解情況,由楊兆麟執筆起草實況廣播稿,然後在編輯部反複地討論、修改。
丁一嵐和齊越將在天安門城樓上,擔任實況廣播員,因而他們也盡可能地熟悉慶典的準備情況,參加討論稿件,領會稿件的精神。
主席台設在天安門城樓上。要使整個天安門廣場都能聽清楚台上的聲音,並傳播到全國,這在當時的北京新華廣播電台的技術裝備是做不到的。
於是,由創建陝北台時的技術人員傅英豪設計,製作了幾部新型的擴音機,每一部都是把9隻喇叭並在一起,裝在一塊木板上,加大了擴音量,把它們安放在廣場不同的位置上。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但是,技術上還有一個大難題,朱德總司令閱兵的時候,要乘檢閱車從廣場中央駛向東長安街,然後再返回廣場。
在廣場以內的音響問題已經解決,可是,檢閱車一開出廣場,那邊的音響就無法傳回設在天安門城樓下麵的機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