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國際和蘇聯對中國革命的支援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1 / 3)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共產國際和蘇聯對中國革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在一戰的初期和中期,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的指導基本上是正確的、有貢獻的。主要表現在共產國際和蘇聯幫助並推動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幫助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培訓了大批軍事幹部,並建立了一支國民革命軍,在莫斯科創辦了中山大學,幫助國共兩黨培訓幹部。同時,蘇聯還派來大批軍事顧問,並以大量武器物資援助東征、南征和北伐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共產國際和蘇聯給予我們的這些寶貴支持和幫助。

※※第一節 共產國際和蘇聯對廣東革命政府的支援

@@@一、蘇聯幫助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為國共兩黨培養軍事幹部

早在1922年初,馬林和孫中山會談時,就向孫中山提出了建立革命武裝力量,首先必須創辦軍官學校以培養革命的軍事骨幹的建議,孫中山接受了這個建議。1924年1月,孫中山命名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應邀到黃埔軍校工作的第一個蘇聯顧問軍事小組由總政治顧問鮑羅廷介紹給孫中山。5月5日,黃埔軍校正式開學。6月16日隆重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在會上講話說:“創辦軍校的目的是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強調要學習蘇聯榜樣,建設革命的軍隊。

黃埔軍校創辦過程中,共產國際和蘇聯政府不僅派來專家擔任軍校各部門的顧問,而且在武器、人力、裝備、經濟等各方麵都給予了幫助。

黃埔軍校是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幫助下建立的。斯大林指出:“在中國,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中國革命軍隊的特殊意義正在這裏。”

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馬林、達林、越飛等與孫中山的接觸中,多次建議孫中山放棄依靠軍閥武裝的打算,創辦軍官學校,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由於共產國際的努力,也由於孫中山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認識到組織革命軍隊的必要性,積極著手籌建軍官學校,改組舊軍隊,組織革命武裝。在初建革命軍隊的過程中,共產國際和蘇聯政府不僅提供了蘇聯紅軍的經驗,而且在武器、裝備、經費和人力各方麵給予幫助。

蘇聯顧問鮑羅廷、巴甫洛夫、加倫、波裏亞克等,根據蘇聯建軍經驗,曾為黃埔軍校建立和建軍工作製定了藍圖。這個學校的特點之一,曾參照蘇聯紅軍製度,實行黨代表製,一切命令法規,必須由黨代表簽署始生效,把黨的政治領導提到首位。孫中山委派廖仲愷為黨代表。該校另一特點,是設立政治部和政治教官,中共委派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熊雄、高語罕、揮代英等,先後任政治主任教官。第三個特點,是政治教育與軍事訓練相結合,政治教育如三民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發展史、蘇聯問題研究、群眾運動等等,基本上由共產黨人主講。蘇聯顧問擔任各種軍事課講授及實地訓練。由於實行有效的教育方法,黃埔軍校從1924年5月至1926年7月,先後辦了4期,培養了約5000名軍事幹部。後來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著名的黃埔教導團(後來發展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這支部隊,同樣參照蘇聯紅軍製度,從軍至團連,都設有黨代表。部隊中還設有政治部,有蘇聯顧問參加工作。

黃埔軍校在物質上得到共產國際和蘇聯的援助。在人力方麵,先後擔任顧問的有:鄂利金、卡拉卓夫(政治顧問)、普利貝列夫(步兵顧問)、貝斯查斯特洛夫(炮兵顧問)、雅闊夫列夫(工程兵顧問)、波裏亞克(首席顧問)、切列潘諾夫(繼波裏亞克任首席顧問)。在軍械和財力方麵,1924年10月,運到黃埔軍校的蘇聯槍支8000枝,1925年撥款10萬盧布作為軍校經費。

總軍事顧問加倫親自給學員上課,參加分隊演習,1924年11月15日,加倫在軍校作題為《俄國革命和革命軍隊的任務》報告,介紹蘇聯紅軍的建製及戰鬥經驗。

總政治顧問鮑羅廷經常來軍校指導工作,1926年10月1日,他給軍校第四期畢業生作《中國革命根本問題—農民問題、土地問題》報告,指出:“不解決土地問題,國民革命是不能成功的。無革命化的農村,便無革命的地方政府,便無革命的省政府;無革命的省政府,便無革命的全國政府,即有也是空的,靠不住的。所以一切問題,一切工作都應集中到鄉村中去。”

@@@二、共產國際和蘇聯幫助孫中山建立革命軍隊及物質援助

共產國際和蘇聯政府,給國民革命軍以很大物質援助。蘇聯派遣了大批軍事幹部來華(見本書附錄)。擔任廣州革命政府首席軍事顧問的先是巴甫洛夫,後由加倫繼任。

加倫原名瓦西裏·康斯坦丁諾維奇·勃柳赫爾,於1889年11月19日出生於俄國雅羅斯拉夫省巴爾辛卡村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少年時在彼得堡當過學徒、工人,曾親眼目睹1905年的“星期日流血事件”,從此接受革命影響,開始參加革命活動。1910年春,因號召罷工而被捕,囚牢2年8個月。1914年8月應征入伍,被派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線,不久負重傷,於1916年春以一級殘廢退伍。同年6月在喀山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1917年十月革命期間正式參加紅軍,多次立功受獎,1918年9月榮獲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枚紅旗勳章。在紅軍中曆任支隊政委、師長、軍團副司令、遠東共和國軍事部長和人民革命軍總司令、陸軍第一軍軍長兼彼得格勒衛戌司令等職,是蘇聯國內戰爭中的著名英雄。1924年奉命來華,十月底到達廣州,接替不久前遇難的巴甫洛夫,任廣州革命政府總軍事顧問。

加倫幫助孫中山建立革命軍隊。當時孫中山轄下的“聯軍”,由各軍閥集團軍組成,包括滇軍、桂軍、湘軍、粵軍的八九萬兵力。這個名義上的“聯軍”,實際上各懷異誌,互相分離,擁兵自重,稱不上革命軍隊。

在蘇聯顧問加倫等人的積極建議和協助下,孫中山決心“按照蘇聯式樣建立一支軍隊,準備好北伐的根據地。”為了把名曰“聯軍”其實互不往來的地方軍閥部隊聯合成一支統一的軍隊,經加倫倡議,1924年12月24日成立了軍事委員會,作為軍隊的最高領導機構。該委員會成員由胡漢民、廖仲愷、楊希閔、許崇智、譚延、蔣介石等人組成,加倫擔任該委員會的軍事顧問。委員會著手研究改組軍隊和進行防禦的準備工作。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提出了整頓軍隊的任務。發布了《整頓軍隊決議案》,決議要求軍令統一,民政統一,財政統一,對所有軍隊實行政治訓練,使之成為有組織有紀律的軍隊。為實現軍令統一,7月3日,改組了軍事委員會,政府首腦汪精衛成了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的領導人,加倫是這個委員會的顧問。加倫向軍事委員會提出了軍事委員會的組織綱要和條例。他建議軍事委員會由各軍軍長組成,下設總參謀部和作戰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不但有行政權和經濟權,而且還有權監督作戰,但又規定軍事委員會必須謹慎行使行政權和監督權,隻有在非常情況下才可直接幹預純軍事問題。這就既保證了軍隊的集體領導,又給指揮員有充分的獨立自主權。加倫擬就的《軍事委員會組織綱要》和《軍事委員會條例》事先反複與許崇智等高級將領商談,征求意見,所以他的提案獲得軍事委員會一致通過,在遞交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審查時也獲批準。加倫作為軍事委員會的顧問不僅提出上述問題,而且還談了有關作戰和工作計劃。他在軍事委員會活動中的作用是帶有決定性的。

1925年8月26日,在黃埔黨軍和建國各軍的基礎上組成了國民革命軍,開始為五個軍,後來發展到八個軍,後來又有發展。加倫是國民革命軍的總軍事顧問。他在後來的東征、北伐中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軍火及其他軍事裝備方麵,蘇聯也給了支援,僅1926年用記賬方式援助中國的槍械分四批運到廣州。

第一批日本造來福槍4000枝

子彈400萬發

軍刀1000把

第二批蘇聯造來福槍9000枝

子彈300萬發

第三批機關槍40挺

彈帶4000個

大炮12門

炮彈1000發

第四批蘇聯造來福槍5000枝

機關槍50挺

大炮12門

@@@三、在共產國際和蘇聯支持下平定商團叛亂

地主、買辦和帝國主義,對革命運動的發展異常仇視。以英國彙豐銀行買辦陳廉伯和佛山大地主國民黨右派分子陳恭受為首的反動武裝,被群眾稱作“紙老虎”的商團,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發動了軍事武裝叛亂,陰謀顛覆廣東革命政權,消滅革命力量。他們購買軍火,建立武裝,進行反革命陰謀活動,嚴重威脅廣東革命政權。1924年8月初,廣東革命政府扣留了商團私運至廣州的大批軍火,下令通緝陳廉伯。這時,陳廉伯逃往香港,指使商團向孫中山請願,準備罷市向廣東革命政府施加壓力。在反動派煽動下,8月下旬,廣東各地罷市100多處,商團散發大量反動宣傳品,還通電驅逐各縣縣長,宣布獨立。8月26日,英國總領事揚言:如果商團遭到攻擊,英國海軍將進行幹涉。

麵對這一嚴重局勢,共產國際、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堅決支持廣東革命政府鎮壓商團叛亂,以鞏固廣東革命基地。1924年9月4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發布了《關於中國的宣言》,指出英國工黨政府“正準備對華南進行武裝幹涉,企圖推翻中國進行民族革命的國民黨政府。英國工黨政府的領事已按照帝國主義的慣例照會中國國民政府。照會威脅中國人民說,如果中國國民政府對那些從英國港口香港得到援助和軍火供應的商人的叛亂采取自衛行動,英國軍隊就要開槍。”宣言明確指出,“叛亂領袖是一個中國商人、英國航運業所屬彙豐銀行的代理人。”列寧主義號召英國工人行動起來,“強烈抗議武裝幹涉華南,製止正將大炮瞄準中國民族革命運動中心的帝國主義的進攻”。宣言高呼“中國民族革命運動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