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慶背後的陰謀2

一封奇怪的信件

1950年9月26日,在北京市公安局偵查處長狄飛的辦公桌子上,擺著一封剛剛截獲的信件,內容如下:

CLC總部:

所購滅火機定於10月1日發貨。一切按既定的計劃進行。

致以熱烈的問候!

山口隆一

這封信的投寄地址是:

日本國東京都澀穀區神泉町20番地7號第一綠C管理室。

狄飛把信件看了一遍,一切並無異樣之處。

這封信是他從一個被長期監視的日本女人手中獲得的。他知道信中的“CLC”是一個間諜組織,他也知道這個組織並沒有消防器材方麵的業務。他還知道山口隆一是法文圖書館中文部的一個圖書目錄編輯,並不是商人。那麼,這個人要“CLC”為他購置滅火器幹什麼呢?

狄飛再仔細地檢查信中,竟意外地發現裏麵還附有一張用鉛筆繪製的天安門地形草圖,草圖上繪有華表、金水橋、天安門城樓等景物。

另外,圖中還畫了兩條又黑又粗的拋物線,這兩條線分別從金水橋上和天安門城樓下兩處出發,指向兩個不同的目標:

一條拋物線以金水橋上的物體為起始點,結尾指向天安門城樓頂部中央。在這條拋物線的一旁,用日文寫著如下文字:

從日本買來的消防壓水機,能超過這個屋頂。

另一條拋物線,將天安門城樓下的一處為起始點,結尾指向天安門中央主席台。在這條拋物線的箭頭最尖處,草圖製做者用並不出色的畫技,胡亂地將一個圓圈和一個“八”字組成一人的形狀。箭頭最尖處正好指向這個人形附近。在這條拋物線的左邊,同樣用日文寫著:

到現在水還是達不到這裏。

為了尋找更多的線索,狄飛將手裏的草圖翻過來檢查,又意外地發現了在草圖的背後,還寫有另一段日語文字,其內容為:

據說最初試用的地方在天安門,水從屋頂越過去,是一件趣事。所謂天安門係紫禁城正中間的一個門,其前有人民廣場,每當政府祭禮之日,政府中有名望的人登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軍隊分列式和民眾的行列,以前的消防壓水機僅能壓至毛主席站著的位置。

狄飛並不了解草圖上日文的真正意思,但圖上的兩條又黑又粗的拋物線卻引起了他的注意。

為此,狄飛將圖上的文字抄寫了下來,又對信和草圖進行了拍照。然後,他一麵吩咐警衛將信送回原郵局,以免“打草驚蛇”,一麵又親自將照片拿到相關部門進行衝印。處理好一切,狄飛又馬不停蹄地前往北京藝專日語教授陳某的住處。

陳教授是遼寧省大連人,早年曾在日本留過學,對日語有一定的研究。1939年日本人占領大連時,他被迫為日本人當過翻譯。但陳教授是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隨侵華日軍到了北京後,他便與當時的地下組織聯係上,並一直利用教授的身份作掩護,為我黨做情報工作。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陳教授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他受到了黨和政府的信任和聘用。

陳教授50多歲,身體清瘦,但精神卻很好。一副深黑色琇琅架眼鏡架在鼻梁上,很自然地增添了幾分學者氣質。

狄飛見到教授,熱情地問候後,拿出親自抄寫好的紙條,急切地詢問道:“教授先生,這是我剛剛掌握的一些資料,但這些都是日文,麻煩您幫忙翻譯一下吧。”

陳教授接過紙條,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鏡,兩眼盯著上麵的字看了很久,最後問狄飛:“狄處長,你確定你抄的內容沒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