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領導機構1

●毛澤東在《目前的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一文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能夠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

●1950年1月13日,在蘇聯進行國事訪問的毛澤東從莫斯科給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發來電報:“可即任命肖勁光為海軍司令。”

●1950年8月10日,肖勁光在北京主持召開海軍臨時黨委全體會議,討論海軍的發展和建設等一係列問題。

● 成立領導機構

共和國故事·海上雄師

毛澤東決定建立海軍

1949年1月8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在《目前的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一文中指出:

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能夠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

文章分析了“美國直接出兵占領中國沿海若幹城市並和我們作戰這樣一種可能性”,提出“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能夠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

可見建國初期,考慮到海上技術兵器的匱乏,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建設一支保衛邊海防的“近岸防禦”型海軍。對海軍能力的要求,甚至包括了內陸大江兩岸地區的防禦。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與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率領中共中央機關,乘汽車離開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奔赴北平。

就在不久前的3月4日,宣告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率部抵達葫蘆島港,而由國民黨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的更大規模的起義也在醞釀中。

解放軍百萬大軍即將渡江南下,解放沿海島嶼的戰鬥也將陸續展開。

3月24日下午,進軍北平的中央機關抵達河北涿縣。在這裏,毛澤東與朱德聯名簽發了給“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及全體官兵的嘉勉電。

電文在高度讚揚他們英勇起義的深遠意義後進而指出:“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設自己的空軍和海軍,而你們就將是參加中國人民海軍建設的先鋒。”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向全世界鄭重宣告:

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要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是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黨中央的重大決策。作為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毛澤東高度重視海軍建設。當年,他曾形象地把人民海軍建設喻為“把我國海岸線築成海上長城”。

1949年4月23日下午,在解放南京的炮聲中,張愛萍以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身份,在江蘇泰州白馬廟主持會議,宣告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正式誕生。

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裏出現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

中共中央軍委批準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日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