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進行實戰演練3

海軍航空兵首創戰績

1958年2月18日清晨,青島市內,條條街道鑼鼓陣陣,爆竹聲聲,一派歡度春節的景象。市郊,停放在機坪上的4架海軍航空兵某殲擊機隊,銀光閃閃,機翼抖擻,威風凜凜。擔任戰鬥值班的是中隊長胡春生和飛行員舒積成,他們是不久前轉場到這裏來的。

“叮鈴鈴……”值勤電話響了。胡春生急切地拿起電話機,傾聽著:“首長指示,今天是過年,它可能要出來活動,你們要熟悉作戰方案和暗語,做好隨時起飛準備……”這裏所說的“它”,是指國民黨空軍RB-57型偵察機。這是美國製造的一種噴氣式高空偵察機,是由B-57型轟炸機改裝而來的,用於進行間諜活動。RB-57型偵察機的實用升限可達18萬米以上,高空最大飛行時速950公裏,航程約4800公裏。1957年年底,美國送給台灣的國民黨當局兩架這種飛機,國民黨當局把它當作寶貝一樣,專門用來對我進行高空偵察。在短短的兩三個月裏,它就多次竄進大陸沿海進行偵察活動,僅在山東半島上空就偵察了兩次。由於它飛得高,速度又快,我機每次出動,都沒有打著它。戰鬥失利的滋味是極其難受的。為此,我飛行部隊在師、團兩級指揮員的領導下,擬定了多種方案,專等RB-57型偵察機出來。

胡春生和舒積成聽了首長的指示,馬上又湊在一起,熟悉戰鬥方案,背誦作戰暗語。

“雙機一等準備!”急促的電話鈴響遍了停機坪的值班室。

10點45分,我情報站突然通報:北緯31度37分、東經124度23分,發現RB-57戰鬥偵察機一架,高度8000米,正沿著航線爬高,距離我海岸130到170公裏。

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指揮員命令:“起飛!”一對矯健的銀燕,穿過膠州灣上空的薄霧,以航向10度爬高。

這叫背敵出航。這是戰前早就研究好的作戰方案,目的是把我雙機引導到有利高度上,再到自己適合的空域待機。這一招果然靈驗。雙機很快進入同溫層,分別取得了155萬米和157萬米的有利高度,並經過3個轉彎,11次修正航向,占據了有利位置,即向敵機接近。

以前,在世界空戰史上,還從來沒有在12萬米以上的高空空戰。12萬米以上高空空間層,叫做“同溫層”。這個同溫層的溫度長年在-56℃以下。通常沒有雲、霧、雨、雷。飛行員進入同溫層飛行,呈現在眼前的不再是蔚藍色的天空,而是深藍色、紫色,近乎黑色,這裏空氣密度稀薄,發動機推力減小,飛機反應遲鈍,機動性能變差。同時,如果在這個高度開炮,炮口噴出的瓦斯進入發動機,容易使飛機停車;每門炮射擊時產生的六七千公斤的後坐力,有可能導致飛機失速,進入螺旋。因此,同溫層是空戰的一個危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