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劉邦確實不同於眾,在晚年,他又作出了一件顯示個人魅力的驚人之舉:重病卻醫。劉邦在平定英布之叛時,中箭受傷,凱旋途中,傷病轉危,呂後延請名醫為他醫治。醫生診治完畢,說此病可以治愈。不料,劉邦謾罵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他對自己以平民身份打江山,頗為自豪,認定他的生死都取決於天意,即便是神醫扁鵲複生,也無回天之力。所以,他拒絕醫生施治,賜予黃金五十斤,發遣醫生回去。個人生死已無關江山安危,所以劉邦可以利用最後的機會,向世人顯示他豪爽大度、落拓不羈的性格。雖說有矯意做作之嫌,倒也真有些英雄暮年的悲壯之氣。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四月,劉邦病逝於長安的長樂宮中。享年六十二歲。稱帝之後,在位七年。死後安葬於長陵(今陝西鹹陽東)。群臣議上尊號“高皇帝”,廟號“太祖”。後世大多習慣於連稱“漢高祖”。群臣議定廟號的文字:“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漢書·高帝紀下》),可謂言簡意賅。它準確地概括了劉邦在秦漢之交曆史轉折時期的特殊地位與貢獻。
太子劉盈繼承了帝位,他就是孝惠帝。呂雉則“升格”為皇太後。漢惠帝為人仁弱,朝廷大權落入呂太後手中。此後直到公元前180年,呂太後去世、控製朝政的呂氏外戚集團被功臣集團與宗室集團聯合誅殺為止,呂雉以皇太後之名,實際掌握最高統治權長達十四年之久。
劉邦身後的其他家國之事,在此隻能以粗線條的筆法加以勾勒與概述。
第一,先說劉邦身後的“家事”禍變。
劉邦在晚年,對寵妃戚夫人、愛子趙王如意的未來充滿了擔憂,因為他太了解自己的那位皇後呂雉了。她一旦大權在握,其報複之心發作起來,戚夫人母子必定要麵臨滅頂之災。為了盡可能避免這一恐怖局麵的出現,劉邦做了多方麵的安排,力圖為寵妃、愛子保住生命的屏障。
令劉邦意想不到的是,他生前的種種特意安排,都在呂雉的鐵腕手段之下,歸於無效。掌握了生殺大權的呂太後,就迅速地將戚夫人母子置於死地。而且手段是那般陰狠、毒辣。倘若人死後地下有知,劉邦是無法瞑目的。
劉邦死後不久,呂太後就將戚夫人囚禁在皇宮監獄內。昔日的皇帝寵妃而今身穿罪人服裝,受盡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折磨。戚夫人還有可以慰藉的一絲希望,兒子如意已經在趙國為王,自己也許有朝一日可以到趙國去安享“王太後”的生活?呂太後心中同樣明白,要徹底解決戚夫人,必須先除掉趙王。於是,她下達旨意宣召趙王入朝。劉邦生前設置的趙王保護人周昌,毫不猶豫地擔負起了責任。朝廷的使者三次前來,都被趙相建平侯周昌阻止,周昌明白無誤地讓使者轉告:“高帝把趙王交付給我,趙王年少,竊聞太後怨恨戚夫人,欲召趙王一並加以誅殺,臣不敢送王入朝。況且趙王也有病,不能奉詔。”呂太後大怒,就改變辦法使人宣召趙相入朝。周昌無法抗命隻得來到長安。周昌謁見呂太後,此時的呂太後已經不是幾年前跪謝周昌之時的態度了,她怒罵周昌曰:“難道你不知我怨恨戚氏嗎?你卻抗命不送趙王入朝,居心何在?”麵對著如此歇斯底裏的皇太後,身在長安的趙相周昌也實在是無能為力了。周昌離開趙國之後,呂太後再度派遣使者宣召趙王,趙國群臣沒有敢於抗命的了,趙王隻能遵命來長安。幸得孝惠帝為人慈仁,心知呂太後對趙王的怒火正盛,怕趙王遇害,就親自迎接趙王於霸上,與之共同入宮,並且親自安排與趙王的起居飲食。呂太後欲殺趙王,竟然一時無法下手。但是,呂太後刻意要做的事情,周昌無法阻止,孝惠帝也同樣無法阻止。孝惠帝元年(前194)十二月的一天,孝惠帝晨出射獵,趙王年少未能早起同行。呂太後得知趙王不在皇帝身邊的消息,使人以毒酒將趙王殺死。呂太後對戚夫人的迫害也隨之達到了毫無人性、慘絕人寰的程度。“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後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史記·呂太後本紀》的這段文字,令人膽寒。戚夫人、趙王母子被殺於宮中,距離劉邦逝世隻不過八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