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建與發展1

●隨著黨中央、毛澤東“進軍西藏”號令的發出,進藏部隊隨軍測量隊便開始了勘測川藏公路和測繪西藏地圖的最早探索。

●中央決定:地質部測繪局連同各外業隊、內業隊,全部合並到國家測繪總局。

●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關於總參測繪局與國家測繪總局合並,國家測繪總局合並後撤銷的通知》。

● 組建與發展

共和國故事·勘察尖兵

進藏部隊組建測量隊

1950年4月,隨著黨中央、毛澤東“進軍西藏”號令的發出,進藏部隊隨軍測量隊便開始了勘測川藏公路和測繪西藏地圖的最早探索。

測繪,是測量和製圖的總稱。它的任務是測定地麵點的平麵位置和高程,以及地球表麵的形態,根據這些來編繪和出版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地圖或解決科學和工程中的某些問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精確的土地測量和地圖資料。

測繪主要包括天文大地測量、重力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工程測量、海洋測繪和地圖製作印刷等學科和專業,是一門應用技術。

我國是測繪事業發展最早的國家。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就是一種簡易測繪儀器。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前,《尚書》關於山川的描述,《左傳》關於九州的劃分,《山海經》對地誌的記載,都是地圖雛形出現的確證。

軍事測繪,是軍事行動的一項重要保障工作。

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中國傑出的軍事家孫武所著《孫子兵法》裏,對利用地形問題已有論述。他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馬王堆出土的漢墓文物中,也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軍用地圖實物。後來長期的封建統治束縛了我國測繪事業的發展。

我軍在曆次革命戰爭中,十分重視軍事測繪保障工作。

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總部就有地圖科,團以上部隊編製有測繪員。

為了培訓測繪人員,紅軍大學就有測繪隊,部隊還舉辦培訓班,他們在物質條件十分困難,器材、技術都很缺乏的情況下,做了大量的測繪工作,以保證總部指揮和部隊行動的需要。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我軍軍事力量和作戰規模的擴大,軍事測繪工作得到了逐步加強。

尤其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軍事測繪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建立了適應軍事需要的勤務體製和技術序列。

測繪這兩個字,初聽起來好像很遙遠和陌生,其實它就發生在國家建設的每時每刻。

測繪在軍事上的應用,向來被稱為“海陸空軍的眼睛”。

指揮員要靠地形圖部署千軍萬馬,軍艦要靠海圖確定航道,避開暗礁。飛機要靠航空圖指引航向,衝破雲霧。

隨著時間的推移,測繪越來越顯示出它強大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小到城市的規劃,大到航空航天,都需要測繪這支手臂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有專家說:

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軍事地圖,一支軍隊在現代戰爭中會變成什麼樣子。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軍事上,地圖既可以作導演戰爭的惡魔,又可以作護衛和平的使者,這早已成為世界軍事家的共識。

當新中國的旗幟插遍大陸27個省、自治區的時候,西藏就像美國獨立戰爭後的佛羅裏達,仍然是一個封閉的世界。

1950年1月2日,根據毛澤東“進軍西藏”的指示精神,以及“一麵進軍,一麵修路,不吃地方”的電示,入藏測量隊於1950年2月1日在重慶組建,並調屬第十八軍指揮。

當時測量隊共64人,杜斌任隊長兼政委,吳仕傑任副隊長。

測量隊下設3個分隊,部隊測繪技術人員是接收原國民黨軍事測繪航測二隊和地形二隊的人員,大專文化有30人,專科程度有15人,但業務技術並不是很熟練。

1953年,為了適應西南軍區測繪工作的需要,西南軍區司令部成立了測量隊,從入藏測量隊調回西南軍區的王仕傑被任命為測量隊隊長。

測量隊員由60多名經過半年測繪短訓的學員組成,加上測量隊的戰士,共計92人。

1954年,西南軍區司令部為了加快成圖速度,將測量隊擴大為獨立營,又將第二期測繪訓練班學員補入,使測量隊增至186人,再加上外出測量時配屬的翻譯和警衛部隊,人數達到425人。

這些測量隊員便是共和國培養的第一代測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