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建與發展3

國務院建立測繪總局

1952年4月,中央軍事委員會作戰部測繪局改稱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測繪局,後又改為總參謀部作戰部測繪局,對全軍的測繪保障工作實行統一管理,並直接領導直屬總參謀部的測繪部隊、測繪院校和測繪研究所;為組織、協調和指導測繪部隊的工作,各軍區、軍種、兵種司令部設立測繪業務領導部門。

以後,各軍區也相繼建立能獨立執行本戰區測繪保障任務的測繪部隊。

海軍組建海洋測繪研究所和航海圖書出版社,各艦隊組建海道測量船大隊;空軍組建航空兵測量團和航圖大隊;第二炮兵和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分別成立測繪大隊和測量隊。

全軍測繪部隊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個有機聯係的統一的測繪保障體係。

到1954年下半年,東北軍區測繪學校已由沈陽遷至北京,並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

從測繪院校的畢業生源源不斷地分配到測量隊,同時,由軍區調來幾個整連的年輕戰士,參加大地測量作業,因而促使大地測量隊伍迅速發展壯大,人數達到三四千人。

為便於領導和進行測量作業,根據總參測繪局的指令,將原大地測量大隊一分為五:

大地一隊駐濟南;

大地二隊駐長沙;

大地三隊即普通一隊,駐重慶;

大地四隊普通二隊,駐嘉興;

大地測量實習隊,即蘇聯專家隊,駐長沙。

即使如此,各測量大隊仍有近千人,測量範圍,遍及全國。

而此時的羅惠民,仍任總參第一大地測量大隊的大隊長。

1956年初,國務院決定建立政府部門的國家測繪總局。

調總參測繪局局長陳外歐將軍任國家測繪總局局長。調總參測繪局副局長魯突以及白敏任國家測繪總局副局長,調侯萬金同誌任總局人事處長,調齊光波同誌任總局計劃處處長,調羅惠民同誌任總局測繪處長。

至此,國家測繪總局領導機構的框架建立起來了,其下麵的作業隊伍,全部由總參測繪局調入。

1957年底,國家測繪總局建成西安測繪內外業生產基地。

調羅惠民到西安主持工作,並任命他為國家測繪總局西安辦事處副主任,總局副局長白敏兼任主任。

後來,西安辦事處更名為國家測繪總局西安分局,羅惠民被任命為副局長,主管全局測繪生產工作。

當時的作業大隊和作業區隊,全是由總參測繪局所轄測量隊成建製,帶儀器設備及武器槍支集體轉業到國家測繪總局的。因而他們繼續執行原來的作業計劃,繼續發揚人民解放軍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圓滿地完成了測量任務。

1958年,中央決定:

地質部測繪局連同各外業隊、內業隊,全部合並到國家測繪總局。

隨後,石油部的測繪隊伍,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大地內業人員,也合並到國家測繪總局,並劃歸西安分局管理。

由於測繪隊伍驟然擴大,以及根據全國測繪工作的需要,國家測繪總局決定,調西安分局的部分內外專業隊,組建成哈爾濱分局和青藏分局,哈爾濱分局後改名為國家測繪總局第二分局,青藏分局後改名為國家測繪總局第三分局。

而西安分局則改名為國家測繪總局第一分局,羅惠民任分局副局長、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