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教育的固有屬性(1 / 2)

豫同光點頭:“嗯,市裏的一號,背景很深,估計下屆的幾巨頭之一,跟蓉蓉爸關係很好。我也是找他秘書辦事,改天我介紹給你認識,叫賈國立,小賈也知道你,小恪沒有進圈子的想法?”

時恪:“嗬嗬,姐夫,我現在這身子骨太弱,就有倆碎銀子,勉強進入也讓人瞧不起,過幾年再說吧,等機會合適再說,估計跟麗娜關係定下來後,想不進都不行”

豫同光哈哈大笑:“你考慮的比較成熟,有些人自不量力,勉強在圈子邊緣晃悠,也讓真正的圈裏人瞧不起。老話說的對,皇城根底下,水太深,真正靠自己混起來的基本沒有,就是比誰的後台硬。不過真正圈裏人做事比較守規矩,就是外圍一些人整天胡搞,你要是跟麗娜關係訂下來,估計想不進圈子都不行,落人口實。最頂層的圈子,總共就那麼十幾個人,普通根基的,人家連眼皮都不抬,就姐夫這樣的,人家都是愛搭不理的。麗娜家的關係是公認,麗娜爺爺做人做事也講究,要不然能有那麼多人打麗娜的主意。上次你在天上人間的事,著實讓圈裏人吃驚一把,特別是麗娜爺爺能為你出頭,這個麵子太大,現在圈子裏的三四個頭頭,說起你來基本能認同,可能都聽家裏長輩交代過,所以你想現在進圈子,也不是什麼難事,這方麵你自己考慮”

時恪:“還是等等吧,麗娜還有兩年多畢業,我估計那個時候,我倆關係就得訂下來,搞不好麗娜大三的時候就得訂婚,我打算網絡公司真正走上正軌,也就是兩年後,再說這件事。反正現在沒人找我麻煩就行,等我的公司發展起來,底氣足一些,有些話好說,有些事好辦,要不然閑言閑語的聽起來也挺煩人”

豫同光:“也對,燕京現在的房價有漲起來的苗頭,很多外地在京工作的都開始動手買,相反一些機關的老燕京人還等著分房子。我看國家房地產方麵的最新政策,有大力發展商品住房的趨勢,你選擇這個時間介入剛剛好。圈子裏有些人看不起房地產開發商,還總笑話是蓋房子的,嗬嗬,我看是目光短淺,就蓋房子這一項,能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大力發展,現在的政府一號也是個強力人物,破釜沉舟的決心很大,雖然有一些利益牽絆,總歸能辦成幾件事”

時恪:“嗯,姐夫在發改委真是沒白呆,這大局觀沒幾個人比得上,但是現在的政府一號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小恪不太讚成,就說蓉蓉姐工作的方麵,實施教育產業化。小恪認為這個提法完全是錯誤的,真正實施起來,地方政府肯定拿政策當借口,變本加厲的減少教育投資。

改革開放到現在,正確地選擇了,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曆史進程中,一種泛市場化的思潮也隨之而起,有時甚至相當流行,許多人包括不少官員也為之蠱惑,而為之大開其道。所謂泛市場化,就是把市場關係引入到不應當引入的領域。在泛市場化論者眼中,“公共”二字黯然失色,他們借“改革”的名義,恨不得將人們所能想象的所有領域都變成商品貨幣關係,因而也就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教育產業化亦即教育市場化就是其中一種流布甚廣的理論誤導。

所謂教育產業化,就是鼓吹要像興辦工商業一樣興辦國民教育,要像辦企業一樣辦學校。企業講投資講回報講利潤講分紅,學校也應講投資講回報講利潤講分紅;企業搞股份製,學校也可以搞股份製;國有企業搞改製,公辦學校也可以搞改製。總之凡是企業可以搞的事情,學校也大體這樣去做。在他們眼裏,教育與經濟、學校和企業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所以,他們無意或有意地回避教育的固有屬性,製造教育產業化的種種輿論,在教育領域掀起一場“沙塵暴”,迷亂人們的眼睛,影響了教育的健康發展。

教育畢竟不是經濟,它所具有的特殊屬性,並不是想回避就回避得了的。

如果教育產業成了盈利性產業,經濟效益第一;學校成了學店,利潤第一;教師成了店員,創收第一;學生成了顧客,有錢第一;知識成了商品,暢銷第一,那麼,我們的教育將走向何方?我們的社會又將走向何方?

教育產業化一旦實施,很快就會體現出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