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科舉(1 / 2)

第八十七章科舉

劉琰一聽不禁好奇了起來,連忙追問道

“是什麼?”

“科舉”

“科舉?”

“正是,如之前我們所說,漢朝之所以備受牽製,和世家逃不了幹係,可是和人才的凋零也是有著直接的關係,世家在有底蘊,也終究是一些大些的家族,而支撐著整個漢朝脊梁的卻是我們這樣的工人,是那些不知疲倦但辛勤勞作的百姓。

如今已經不是漢高祖(三國剛定)時期,人人無書可讀,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雖說現在的賦稅有些高,可是百姓們還是吃的起一頓飽飯,讀的了四書五經的。

正如你之前說要舉薦我一般,我李九腹中的墨水有多少還是知道的,可是有些真賢才也許便沒有了這般的機會,若是給他們一個機會也許便是一鳴驚人,也許金鑾殿之上便有了他們的身影,也許在漢朝落魄之際他們便能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因為他們沒有世家,也不會受到世家牽連,他們是天子的門生,是百姓的門生,是大漢的門生”

這是李沐然到了這個朝代才知道的事情,這個朝代居然沿用著漢朝最初的製度,靠著一些官員給予的舉薦機會來為偌大的漢朝選舉人才,人總是有私心的,尤其是世家的人,他們為了你能夠鞏固自家的地位,即便是庸才也能入朝為官,而那些寒門子弟則是看著龍門望洋興歎!

躺在床上的劉琰聽完後,臉上的神色斐然,隨後迫不及待的問道

“這樣的製度若能實施定然會讓大漢朝更加的昌盛”

李沐然一聽撇了撇嘴道

“那是自然,我大漢朝數百萬萬人,隻出一人也是精英中的精英”

“可這科舉雖然是選拔人才,但是和世家又有什麼關係?”

劉琰話中的擔憂不無道理,的確科舉一出隻是將那些寒門子弟給捧上了台麵,但是卻並沒有對當今的時政有什麼改變。

他搖了搖頭道

“這科舉的若能實施當然不會隻有這麼的簡單,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這則辦法必須得當今皇上參與的原因,科舉既然是考試那定然會有名次之分,而能夠拔中頭籌的亦或者二三等的人才,當今聖上完全可以稱其為天子門生,並給予地方官吏亦或者朝上官員給予鍛煉,而在不知不覺中……”

李沐然講到這裏卻是停了下來,並不是他準備吊人胃口,因為實在是沒有講下去的意義了,世家之所以能在朝堂之上有著如此的影響力和他們本是勢力是呈絕對的正比,也就是他們有著官運亨通的手段,畢竟寒門子弟想受到舉薦除非像李沐然這樣遇到了劉琰這個身份不明的仙子,能夠給予承諾,可是其他人呢?跑到韓馥麵前說自己有才華可以為官?誰信!

即便是成功了,也沒有任何的作用,因為在仕途方麵需要的不僅僅是你有才華還要有人,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是阻斷著普通百姓與世家豪強之間差距的路……

劉琰沒有在詢問,她已經聽懂了李沐然的意思,側目看著李沐然所在的方向,她不明白如此有才能的人為什麼會甘願做一個小小的家丁,雖然她什麼都看不見,可是她的心卻是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