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決策1

●毛澤東說:“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周恩來說:“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毛澤東說:“要和朝鮮人民親如兄弟般地團結在一起,為戰勝共同的敵人而奮鬥。”

● 中央決策

共和國的曆程·壯士出征

毛澤東命令組成誌願軍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為了未雨綢繆,防止東北出現大的變故,毛澤東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應變決策,決定調幾個軍到東北地區,加強東北邊防,以作未雨綢繆之計。

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公開宣布武裝援助南朝鮮,同時命令美國第七艦隊向台灣海峽出動,侵占中國領土台灣,阻撓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既定部署。

6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堅決反對美帝國主義幹涉朝鮮內政和入侵我國領土台灣,並嚴正指出:

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將既不受帝國主義的利誘,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威脅。

毛澤東號召:

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同日,周恩來發表聲明,強調指出:

杜魯門27日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於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對於聯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台灣而奮鬥到底。

1950年7月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非法決議,組織“聯合國軍司令部”,美國人成為“聯合國軍”最高指揮官。

次日,杜魯門總統任命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8日,金日成發表廣播演說,號召朝鮮人民為反對美國侵略而堅決鬥爭:

全體朝鮮人民和人民軍為維護祖國的榮譽、自由和獨立,積極展開全民性的民族解放戰爭,把美國侵略者趕出朝鮮去。

7月7日和10日,周恩來先後兩次主持召開會議,討論保衛國防問題,做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決定如下:

1、抽調第十三兵團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軍和第四十二軍,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師及高射炮兵、工兵、運輸兵等各一部,共2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

2、以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肖勁光為副司令員,肖華為副政治委員,李聚奎為後勤司令員。

3、以第十五兵團領導機關為基礎組成第十三兵團領導機關,以鄧華為司令員,賴傳珠為政治委員,解沛然(即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

7月13日,周恩來將《決定》呈報毛澤東審查,並函告起草簡況,毛澤東當日批示:

同意,照此執行。

7月22日,周恩來、中央軍委代總參謀長聶榮臻聯名致函毛澤東:

1、調往東北的3個高射炮團已全部到達指定地點,第十三兵團3個軍正在開動中,8月上旬可以全部到達指定地點。

2、粟裕、肖勁光、肖華均一時難以到位,建議東北邊防軍先歸東北軍區高崗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李聚奎到東北後即兼任軍區後勤部長。這樣處理,部隊指揮既可免生脫節現象,供應也較容易解決。

3、請主席考慮邊防軍目前是否先歸東北軍區高崗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並統一一切供應,將來粟、肖、肖去後,再成立邊防軍司令部。

7月23日,毛澤東批示同意。

為增強誌願軍力量,中央軍委22日決定將第六十六軍編入中國人民誌願軍序列,作為誌願軍預備隊。該軍自23日開始,從天津地區車運安東,25日至26日夜自安東渡過鴨綠江,進至新義州地區。

8月18日,毛澤東致電高崗:

8月15日送來你在邊防軍幹部會議的報告收到了,這個報告是正確的。

肖勁光同誌來告有關邊防軍的各項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

邊防軍完成訓練及其他準備工作的時間可延長至9月底,請你加緊督促,務在9月30日前完成一切準備工作。

10月22日中央軍委決定調第六十六軍作為誌願軍預備隊。

8月2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會議,檢查東北邊防軍的準備情況,同時為適應朝鮮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決定加速特種兵建設,立即增編4個飛行團、3個戰車旅的9個團、18個高射炮團及10個軍的隊屬炮兵,並在年底前完成組訓任務。

8月27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

為了應付時局,現需集中12個軍以便機動(已集中了4個軍),但此事可於9月底再做決定,那時請你來京麵商。

9月5日,朱德致函毛澤東,分析美國侵略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戰略戰術,並提出我們應采取的相應對策。信中指出:

我們的對策應該是做長期打算。我們除整頓陸軍外,應抓緊建立空軍、海軍以及裝甲兵、工兵、炮兵、鐵道兵等特種兵。

9月8日,毛澤東在華東軍區關於九兵團北調執行辦法的報告上批示:

9兵團全部可以統一於10月底開到徐濟線,11月中旬開始整訓。該兵團在徐濟線整訓期間仍歸華東建製,唯裝備及整訓方針計劃受軍委直接指揮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