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東線反擊戰3

一一八師出奇製勝

第四十軍軍長溫玉成和政委袁升平把一一八師和一二〇師放在了第一梯隊的位置上,主要的突擊力量是年輕的師長鄧嶽指揮的一一八師。

溫玉成不但把主要炮兵力量配給了這個師,還將作為預備隊的一一九師中的主力團三五五團加強給鄧嶽。

而一二〇師的任務是:首先打開南朝鮮第八師堅守的聖智峰和800高地,以保證一一八師攻擊路線上側翼的安全。這個部署沒出各師指揮員的意料之外,因為以往的仗就是這麼打的。

1951年2月11日黃昏,誌願軍的4個軍開始向橫城地區大規模反擊作戰。

第四十軍的士兵中流傳著這麼一個順口溜:

一一八打,一一九看,一二〇圍著團團轉。

鄧嶽的一一八師再次證明了誌願軍大膽迂回分割包圍的戰術十分有效。

鄧嶽在研究地圖的時候發現,在一一八師主攻方向的正麵,有一個兩條公路彙合的“丫”字形路口,這顯然是一旦攻擊開始,善於逃命的南朝鮮士兵潰逃的必經之路。要想不打擊潰戰,更多地消滅對方,就要派部隊插進去,封堵這個“丫”字形路口。

令一一八師其他軍官驚訝的是,鄧嶽一反以小部隊穿插的慣例,他要派一個整團插過去。

從攻擊開始至那個“丫”字形路口,足有25公裏,而且穿插部隊必須在黎明前插到位並且占領路口,才能把正麵南朝鮮第八師二十一團的後路真正封死。

幾年以後,西方的軍事史學家仍對中國年輕師長鄧嶽的戰法稱讚不已:

兩個團從正麵並肩突破,一個團從中穿插到後位。險棋!新奇!

鄧嶽放在正麵的3個團並非一線進擊,而是互相配合,互相掩護:三五三團在左,三五四團在右,以並肩突破南朝鮮第八師二十一團的防禦陣地,而負責穿插的三五二團從兩個團中間滲透進去,直插敵後。這樣做是為了加速迂回發展迅速。

鄧嶽不信南朝鮮的一個二十一團能經得住誌願軍3個團的衝擊!

三五二團,是鄧嶽手中主力團,向以敢打敢拚而聞名。這個團團長羅紹福是個老紅軍,曾是鄧嶽的老班長。

反擊戰一開始,一一八師就迅猛地向南朝鮮軍隊的陣地衝擊。左翼的三五三團一個小時之內就突破了南朝鮮軍隊兩個連的防禦陣地。右翼的三五四團二營僅用了半小時就攻占了當麵的阻擊陣地,殲滅了南朝鮮軍的一個加強連。

三五二團趁這兩個團正打得激烈的時候,迅速向對方後部發展。他們在前沿沒有受到阻擊,但是,在經過一個叫上榆洞的地方時,參謀長冷利華被對方的阻擊炮火擊中犧牲了。

冷利華1939年入伍,身經百戰,3次當選戰鬥模範,他的犧牲令戰士們悲痛不已。

三五二團七連是穿插的尖刀連,他們在冷利華犧牲的地方,與一個排的南朝鮮士兵相遇。七連的士兵凶猛地衝上去格鬥,整個南朝鮮搜索排無一人生還。

三五二團逐漸脫離大部隊的戰線,獨自深入到敵後。進入一座大山中之後,朝鮮向導迷了路,七連長張洪林依靠指南針,在厚厚的積雪和迷宮一般的溝壑中帶領士兵頑強前進,他們終於到達了地圖上指示出的一座高地。

上了高地,看見正前方的小山上有吸煙的星火。小山上的南朝鮮士兵萬萬沒想到,在距離打得正熱鬧的前沿還有幾十公裏的地方,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3000名誌願軍正在悄悄地通過。

這次戰鬥結束的時候,三五二團還擊毀美軍汽車140多輛,榴彈炮20多門,高射機槍1O挺。被三五二團殲滅的美軍部隊是美第二師的一個裝甲營。

這個營奉命增援正在潰敗的南朝鮮第八師,美軍根本沒想到在距離前線幾十裏的地方,會遭遇到中國大部隊的突然襲擊。

美軍戰史資料對這次戰鬥的描述是:

南朝鮮一個團的潰敗又一次導致了一場重大的傷亡。當時,美軍一個炮兵連在一支護衛隊的掩護下,正沿著橫城西北3英裏一條狹窄公路北上,顯然沒有任何側翼保護。這支部隊是去支援北麵幾英裏處的南朝鮮第八師的。

夜間,CP部隊進行反攻,南朝鮮部隊潰敗逃跑,接著中國人突然向美軍炮兵蜂擁撲來。500多人中僅3人幸存。

我暈頭轉向,好像整個世界在我的腳下爆炸了。真是血流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