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東線反擊戰6

主動撤退砥平裏

1951年2月13日晨,麵容疲憊的美軍第二師二十三團團長弗裏曼上校站在砥平裏環形陣地的一個土坡上,正等待著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將軍的到來。

天空依舊是霧蒙蒙的,廣袤的雪野十分寂靜,看來司令官的直升機還要等一陣子才能飛來。

連續兩天兩夜的槍炮聲響徹砥平裏的四周,令這位美軍上校一直處在神經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中。

橫城方向的壞消息不斷地傳來:美第二師和南朝鮮第八師都在迅速潰退。弗裏曼上校擔心下一個就輪到他了。

現在,在砥平裏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所有的“聯合國軍”士兵都在連續不斷的炮聲中來回跑動,指揮所裏充滿大禍臨頭的氣氛。

每當黑夜來臨之際,弗裏曼就睡不好覺,在他的“高度戒備,準備迎擊中國人的進攻”的命令下,士兵們也徹夜緊握著自動步槍,緊張地等待陣地四周響起誌願軍的膠鞋底磨擦凍土的聲音,以及那攝人心魄的尖厲的小喇叭聲。

然而,兩天過去了,誌願軍卻並沒有來。

但是,弗裏曼終究放心不下,他向4個方向都派出了偵察隊,偵察隊員幾乎同時回來報告說,發現誌願軍在東、西、北3個方向正在集結部隊。

在這一帶上空例行公事的偵察機飛行員也報告說,發現一支龐大的中國部隊正從北麵和東麵向砥平裏集結。

另外,早上師部派出的企圖北上與砥平裏取得聯係的一支偵察隊,走到砥平裏以南大約6公裏的地方遭到來曆不明的誌願軍的襲擊。

一切情況再清楚不過了:砥平裏陣地孤零零地嵌在中國人的攻擊線上,二十三團已經被包圍了。中國人肯定在策劃著一次對這裏的攻擊,隻有白癡才會在這裏等著誌願軍潮水般的攻擊。

二十三團必須立即撤退。弗裏曼決心帶領部隊一走了之。整個戰線都向後撤了,二十三團單獨頂在這裏沒有任何道理,但願那個脖子上總是掛著兩顆手雷的家夥不會把二十三團的這些弟兄們忘了。

弗裏曼忘不了自己向砥平裏北進時遇到的麻煩。在一個叫做雙連隧道的地方,二十三團由60人組成的偵察隊受到誌願軍的伏擊,米切爾中尉帶著士兵們丟棄了所有的重裝備跑到山上,這個過程中就有9個新兵因為害怕而落後,他們全部被誌願軍士兵打死了。

誌願軍一次又一次地向山上攻擊,弗裏曼派出F連前去營救,結果F連也陷入誌願軍的攻擊之中,處於投降的邊緣。

直到熬到天亮,在飛機轟炸的掩護下,幸存者才被救出來,直升機從那個陣地運回的屍體比活著的人多了一倍。

弗裏曼知道,中國人一旦開始攻擊,就決不會輕易停止,他們的頑強和凶猛是著名的,最好還是不要跟中國人交手。

接近中午的時候,阿爾蒙德的直升機終於來了。

阿爾蒙德一下飛機,立即就砥平裏的問題和弗裏曼進行了認真研究。他聽取了弗裏曼關於立即撤退的建議及其理由,阿爾蒙德同意了弗裏曼的要求,至少他覺得沒有必要把這個團放在誌願軍的虎口上,況且團長都沒有在這裏堅持下去的信心了。

阿爾蒙德表示了“同意撤退”之後就飛走了。弗裏曼立即命令參謀人員製定撤退計劃。

當弗裏曼開始收拾自己的行裝的時候,卻收到了一條他萬萬沒有想到的命令:

不準撤退,堅守砥平裏!

命令是李奇微親自下達的。李奇微對阿爾蒙德說:“你要是撤出砥平裏,我就先撤了你!”

堅守砥平裏的決定出於李奇微對整個戰局的獨特判斷,他因此成為真正令彭德懷感到棘手的戰場對手。

李奇微認為“霹靂作戰”並沒有因為誌願軍在橫城地區的反擊而受到嚴重的挫折,美第二師和南朝鮮第八師的損失僅僅是誌願軍在無關全局的阻擊戰中的一種孤注一擲。誌願軍局部的進展並不意味著全麵的困境得到緩解,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勉強發動的攻勢反而令現在的誌願軍更加困難。

李奇微還認為“聯合國軍”在誌願軍的橫城反擊之後,戰線的形狀並沒有大的根本上的改變,因此,放棄砥平裏這個位於前沿的交通要道,勢必令美第九軍的右翼空虛,如果誌願軍再趁勢攻擊的話,很可能招致整個戰線的崩潰,“霹靂作戰”便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了。

李奇微相信他曾經在漢城的撤退中向其“致意”的彭德懷也會看到這一點。

於是,他的結論是:“敵軍認為攻占砥平裏是絕對必要的,因此我軍無論如何要確保砥平裏,不管付出多大的犧牲。”

李奇微給第十軍下達的作戰命令是:一、砥平裏的美第二師第二十三團,死守砥平裏陣地;二、第十軍以位於文幕裏的美第二師第三十八團即刻增援砥平裏的第二十三團;三、美第九軍、英第二十七旅和南朝鮮第六師,向砥平裏與文幕裏之間運動,封閉美第十軍前麵的空隙。

砥平裏,這個小小的朝鮮村莊注定要成為一個空前慘烈的血戰之地。

砥平裏,坐落在一個小小的盆地中,小盆地的直徑大約5公裏,四周都是小山包:南麵是最高的望美山,標高297米,西南是248高地,西北是345高地,北麵是207高地,東北是212高地。

接到死守陣地命令的弗裏曼開始重新製定防禦部署。形成環形陣地當然是最好的,但其周長至少有18公裏,弗裏曼的兵力不夠,二十三團的兵力雖然包括法國營在內有4個步兵營,以及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中隊,總人數約6000人,但是要在這麼長的環形範圍上部署沒有縫隙的阻擊線還是不夠。

弗裏曼在清川江邊吃過由於防禦陣地有縫隙而讓誌願軍鑽到身後的苦頭。最後,弗裏曼劃定了直徑為16公裏的環形範圍,並開始修築陣地。

美軍第二師二十三團在砥平裏最後完成的防禦體係是:一營在北麵的207高地的南端,二營在南麵的望美山,三營在東麵的202高地,法國營的陣地地形最不妙,處於砥平裏西側一片平展的稻田和鐵路線的周圍。各營之間沒有縫隙。

即使這樣,弗裏曼還是覺得兵力太少,不得不把預備隊減少到危險的程度:團隻留一個連,各連隻留一個排。為了使這個遠離師主力團背後達16公裏的縱深地帶安全,隻能在陣地中間加強鋼鐵的防禦了。

弗裏曼在環形陣地內配備了6門155毫米榴彈炮、18門105毫米榴彈炮、一個連的高射武器、20輛坦克和51門迫擊炮。

環形陣地的前沿,全部環繞著坦克,並挖了壕溝,密集地布置了防步兵地雷和照明汽油彈。

各陣地之間的接合部,全部用M-16高射機槍和坦克作為遊動火力嚴密封鎖,甚至在誌願軍可能接近的地方,二十三團還潑水製造出陡峭的冰區。

2月13日傍晚,二十三團完成了火炮的試射,並測試了步兵、坦克和炮兵之間的通訊聯絡係統,並且準備好了充足的彈藥和食品。

天黑了,四周寂靜得十分可怕。美軍和法軍士兵各自守在陣地的戰壕裏,等待著他們無法預知的命運。

誌願軍確實要攻打砥平裏。對誌願軍來講,橫城反擊作戰取得了可喜的戰果,特別是美第二師位於橫城的部隊已經開始撤退,南朝鮮第八師的戰鬥力也遭受了重創。於是,按照常規,砥平裏的美軍為了不至於孤立無援定會向南撤退,而如果趁其撤退之時在運動中給予打擊,確實是個擴大戰果的好戰機。

另外,當時誌願軍對砥平裏美軍的了解是:不到4個營的兵力已經逃得差不多了,對方所依托的是一般的野戰工事,這絕對是一塊送到誌願軍嘴邊的肥肉。

誌願軍攻擊砥平裏先後投入了8個團,8個團來自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三個軍,而負責戰場統一指揮的是第四十軍的一一九師師長徐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