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怎樣與孩子

平等相處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生命在愛中孕育,在家中成長。如果說愛是生命的根,那麼家

就應該是培養生命的土壤,所以土壤的肥沃與否非常重要,因為它

直接關係到生命質量的高低。當然,由於社會因素、學校因素以及

個體自身因素的不同,肥沃隻是相對而言,而貧瘠也不是一個絕對

的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貼近、最長期的老師,他們

的榜樣效應對孩子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做過的案例中,我對這一

點體會尤為深刻,因為幾乎每一次交流,我都會發現在孩子的問題

後麵父母是始作俑者。

有的父母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認為“不打不成材”是真理,

卻不知現在的孩子成熟早、獨立快、反抗意識強,所以不但不會臣

服,相反,會使孩子們產生暴力心理,甚至極端行為,使他們誤解

為隻有武力才可以釋放憤怒和解決問題。而有的父母因為太寶貝自

己的孩子,凡事遷就、順從和嬌寵,不願意指責孩子,總認為“長

大了自然就好了”。這樣的家教隻會養成孩子唯我獨尊、目中無人

和自私自利的性格,不但無利於“小家”,更無利於“大家”。還

有的父母因為自己的人生不如意,就寄希望於孩子,把自己的意誌

強加給他們,使他們無所適從,變得沒有主見。還有的父母查閱了

一些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便自認為很有一套管理和教養孩子

的辦法,可因為不了解個體差異,所以常常產生錯位引導。在這幾

類父母的家教理念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性格扭曲,找不到生活的目

標,並最終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造成一生不能彌補的遺憾。

總之父母類型千差萬別,孩子也是千差萬別,但因為我們的受

2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導者是孩子,他們才是主角,所以應該根據他們的個性和需要因材

施教。方法正確與否,孩子最有權力判斷。我認為健康的標準應該

是:能夠遵紀守法,並在明白自己身份的前提之下,愉快地生活,

承擔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教育重在因材施教

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希望能更好地輔導自己的學生,所有的

父母都希望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並且都正在為這個希望努力

著。但很多時候,因為我們沒有真正了解孩子,而導致輔導和教育

失敗,使希望成空,努力白費。走近孩子,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並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但需要足夠的愛心、細心和耐心,還需要

相當的技巧。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雖然孩子在成長過

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有其普遍性,但不同的個體又有其特殊性。

在我做過的谘詢中,這樣的案例不少,所以我們的教育不應該太教

條、太規範、太主觀,而是要因材施教,講究策略,根據不同的個

體製訂不同的方法。如果墨守成規,不懂得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很

有可能會誤導孩子,甚至會毀了孩子。比如性格外向的孩子,行為

比較張揚,我們就應該在肯定的同時,加以適當的抑製;而有的孩

子屬於內向型,說話做事都比較安靜沉鬱,我們就要在理解和尊重

的基礎上,給予積極的建議和熱情的鼓勵;還有的孩子自尊心特別

強,個性特征相當突出,我們一定不能動不動就對他們說,應該這

樣,不應該那樣,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約束和控製,使之產生叛

逆心理。有了叛逆心理的孩子,幾乎會否定父母的一切言行,並且

辦法多多,隨時準備抗拒父母。你要我做的我偏不做,你要我吃的

我也偏不吃,讓父母手足無措,苦惱萬分。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或者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呢?有

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錯誤地認為“黃荊棍下出好人”,直到打得

孩子有心事不願傾訴,有困難不敢求救,甚至也有了一定的暴力傾

向,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有的父母期望較高,他們不停

4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地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希望他們抓緊分分秒秒學習,努力成為

優秀的人才,使孩子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非但不能放鬆學習,相反

產生了恐懼心理。

物極必反,我們都知道這個簡單的道理,但有多少人因此克

製了自己的言行,改變了自己無效的教育方式?其實每一種方式都

是合理的,關鍵是我們如何運用,更關鍵的是,我們麵對的是怎樣

的個體。一個非常合理的方法,用在這個孩子身上可能會很成功,

但用在另一個孩子身上,效果就不一定好,甚至可能會很糟糕。不

同的基因、生長環境、受教模式和經曆,以及孩子對外界的感知方

式,造就了他們不同的個性。所以我們必須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

製訂相應的管理和關愛方案,因材施教,給予恰當的引導。

總之,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希望父母和老師都

能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因為我們麵對的不是某一個學生、某一

個孩子,而是寶貴的生命。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遭遇挫折的孩子更需要鼓勵和讚美

一位母親打電話給我,說她的兒子最近一段時間情緒很不穩

定,成績急速下滑。在學校,老師發現他總是發呆、走神,不再積

極發言,甚至不願意和同學交談。放學回家後,父母發現他經常精

神恍惚、鬱鬱寡歡,跟以前判若兩人。到底為什麼呢?老師不明

白,父母更是著急和慌張。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見到了孩子。孩子隻有十二歲,是小學

六年級的學生。以前學習很好,不但在班上而且在年級裏成績都名

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寫得很好,字也寫得相當漂亮。那麼是不是升

學的焦慮和壓力讓他變成這樣的呢?我嚐試著問他:“馬上就要升

初中了對嗎?是不是還沒有準備好?是不是擔心自己考不上?”

雖然我盡量讓自己的語氣親切自然,但孩子的反應還是很強

烈,他立即提高聲音說:“不是,我考得上,可我的爸爸媽媽不相

信我!”

說到這裏孩子開始抽泣,一開始他使勁兒憋住,但在我的引導

下,他還是讓眼淚流了出來。我靜靜地等他哭了一會兒,然後說:

“我知道你心裏很委屈,你願意告訴阿姨嗎?”

孩子開始抽噎著說,前段時間他因為生了一場病,狀態不是很

好,所以幾次測驗成績都不太理想。他的父母很不滿意,經常嚴厲

地批評他。而這個時候他們學校為了讓孩子們放鬆,又組織了幾場

比賽,結果因為他一個小小的失誤,他們班沒有獲得第一名,他很

難受。想不到回到家裏,他爸爸一氣之下竟對他說:“你永遠沒有

機會了!”

“我沒有機會了,爸爸說我永遠都沒有機會了!”孩子哽咽著

6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至少對我重複了十遍。

根據他的年齡,我沒有完全按照心理谘詢的方法去做,而是

講了一些自己病痛的經曆以及失敗的故事,還舉了一些成功的名人

遭遇挫折的例子。為了改變他的認知和恢複他的信心,接下來,我

首先讓他在本子上分別列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結果他驚喜地發現

自己有很多優點。然後我告訴他,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脆弱的時

候,但我們一定要學會堅強,因為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修正和提高自

己的過程。最後我要孩子寫幾句心裏話,希望他回去大聲地念給爸

爸媽媽聽。這樣可以幫助他釋放鬱積的情緒,也可以滿足他需要爸

爸媽媽理解的願望。

“爸爸,我這次考試沒考好,打球也輸了,但我會努力,你

怎麼可以說我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呢?我正在成長,我的人生路還很

長,我相信自己將來還有很多機會,你們也應該相信,應該接受我

的失敗,給我安慰和鼓勵,給我支持和讚美,不應該打擊我。”孩

子這樣寫道。

媽媽帶著兒子離開了,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如何跟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都希望孩子們能夠在足夠的關懷裏成長,

但因為父母與孩子處於不同的年齡段,成長的時代也不同,父母的

一些做法常常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

像一位女生對我說的那樣:“我媽媽經常說,要和我做朋友。

我覺得她好虛偽,她這樣說的目的隻是為了更好地控製我,根本就

不是像朋友一樣和我交流。她的態度是高高在上的,所謂的交朋友

隻是停留在口頭上,目的顯而易見。我曾經也嚐試著相信她的話,

把煩惱告訴她,把秘密告訴她,結果換來的是出賣和背叛。”女生

還用了很多嚴厲的詞來指責自己的母親,什麼“希特勒”、“克格

勃”之類的……母女相處成這樣真悲哀!做朋友應該是用心交心,

彼此換位思考,而不是騙取對方的信任,然後利用這種信任去監視

對方、控製對方。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哪怕你的一個眼神或者一個

表情不到位,都會被他們捕捉到,都會對他們造成傷害。

那麼到底要怎樣才能走近孩子的心,和他們一起成長呢?

要引導好孩子,我們必須從點滴做起,不能隻講空話、大話。

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多,接受能力也快,有些道理比父母還懂,

所以父母隻講道理絕對會失敗。他們需要的是細心的體會,是平等

的交流,是以身作則。孩子最討厭長輩擺架子,擺出一副權威的麵

孔,動不動就說我們當年怎樣怎樣,你們現在又如何如何,然後就

是滔滔不絕、嘮嘮叨叨的一大堆說教。孩子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昨

天,隻要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年少時候的任性、浮躁、焦慮、羞怯和

期盼、夢想,就一定會懂得孩子們需要什麼。我們或許也曾怨恨過

父母,抱怨過父母的不理解,難道我們要讓下一代用同樣的怨恨麵

8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對我們嗎?

跟孩子們一起成長,就是把自己變成同樣大的孩子,他們的

想法就成了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就成了他們的想法。我們也曾

經在學習壓力大的時候想偷懶;曾經在管束特別嚴的時候想溜號;

曾經在喜歡某一個異性的時候,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僅僅是認同

而已,說不定當父母認同的時候,孩子已經把奇妙的感情化為平淡

了。距離產生美,當你同意並支持他們彼此靠近,可能孩子就會

說,哦,原來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異性好朋友。

那個女生說,她告訴媽媽有個男同學很喜歡她,當時媽媽沒有

說什麼,可事後卻去找老師,甚至找那個男同學的父母,並從此開

始監聽她的電話,嚴格控製她的課餘時間。“我還可以相信誰呢?

連自己的媽媽都這樣。”女生流著淚對我說。

我想對所有的父母說,請回想一下我們的青少年時代。我們沒

有暗戀過嗎?那時候我們希望的是有人聽我們傾訴、有人給我們建

議,而不是指責,更不是專橫霸道地扼殺。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如何轉移孩子的網絡視線

一位母親打電話給我,說她的女兒整天迷戀上網,不知道該怎

麼辦。無奈的母親有時候簡直想抱炸藥去把網吧炸了!

一位學者說:“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正確的教育方

法。”我非常讚成這句話,孩子迷戀網絡,主要責任不在孩子,更

不在網絡,而在於教育者和引導者。網絡有錯嗎?網絡縮小了世界

也打開了世界,它使我們更輕鬆、更便捷地了解生活的方方麵麵,

獲取各種信息,所以它正好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任

何事物,在興起和發展的過程中,總會帶來正反兩方麵的影響。那

麼如何讓孩子正確看待網絡、接觸網絡和利用網絡呢?這就是嚴峻

的社會問題,需要成年人和孩子一起來麵對和解決。

誘發孩子上網成癮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首先孩子可能因好

奇而上網,父母不知道如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局麵一發不可

收拾,最後隻能強行地阻止和限製,結果造成孩子更加逆反;其次

就是孩子在學習中感覺到了疲憊和失敗,而這個時候網絡世界正好

可以讓他們放鬆和逃避,甚至找到“成功”的感覺;另外呢,孩子

性格內向,人際交往不太理想,這也可能是造成他們沉迷網絡的原

因;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躲進網吧遠離父母的囉唆、逃

避家庭的紛爭。

到底應該如何轉移孩子的網絡視線呢?

首先,做父母的不要犯急躁的毛病,應耐心地對孩子講明網絡

的利弊,不要把網絡當成魔鬼嚴加防範;然後了解孩子的心理,和

他們認真溝通,絕不要讓孩子產生敵對的情緒;第三,給孩子足夠

的關愛,和他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朋友關係,讓他們明白父母

10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的苦心和願望。

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孩子遠離網絡,而是正確地認識網絡,並利

用網絡更好地學習,更好地開發自己的智力。所以我們要做的應是

肯定網絡,讓自己也對網絡產生興趣,並且虛心向孩子請教,並適

時地提醒他學習的重要性。總之我們要采取迂回戰術,先和孩子產

生共鳴,然後再過渡到中心問題上。但一定要記住,和孩子交流的

時候,要讓他感覺彼此是朋友,關係是平等的,而不是高姿態、權

威性地限製和訓斥。這樣他們才會敞開心門,心平氣和地思考我們

的建議,接受我們的引導。

11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讓我們互相理解

“賴雨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最近我的煩惱很多,

特別是我的父母不理解我。”周三下午一打開QQ ,就看到這樣一條

留言。留言的孩子隻有十五歲,但她經常覺得生活沒意思,甚至認

為死了還好些。

十二至十五歲是我們人生成長最為關鍵的階段,這期間,孩子

依戀與獨立兩種心理衝突最為激烈。一方麵他們需要父母承認自己

長大了,另一方麵敏感的心又特別需要援助,所以表現是矛盾的,

這就造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困惑。而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這個時期

的心理狀態,不相信孩子有獨立的思考和生活的能力,或者潛意識

裏不願意給孩子平等的機會和地位,這樣就不可避免地使矛盾複雜

化和尖銳化了。於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做子女的抱怨父母

不理解自己,而做父母的也感歎子女不懂天下父母心。其實,理解

是相互的,當我們需要別人理解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去理解別人,

這樣才有可能得到所期許的回應。父母和孩子應該換位思考,尋找

共識,最後求同存異,盡可能地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閡。

而要消除這樣的隔閡,單方麵的努力是不夠的,它需要兩代人

共同往一個方向使勁,也就是需要雙方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平等

交流、用心溝通。怎樣完成這樣一個過程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孩

子和父母的相處有三個發展階段:依戀期、疏遠期和平等期。而中

學時代的孩子正處於疏遠期,這時候他們心理斷乳的感覺很微妙,

既希望擺脫父母的羈絆,又希望父母能給予撫慰。他們要求父母不

要管束太多,不要囉唆,不要把主觀願望強加給他們,他們想要自

由、想要獨立的空間、想要平等的權利。所以他們希望父母在關注

12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他們的同時,給他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滿足他們的合理願望,並

且盡可能地和他們產生共鳴,也就是了解他們的心理衝突,在適當

的時候給他們關懷和疏導,但不是教訓和指責。他們需要的是真誠

的朋友和博學的導師,而不是強權,不是專製。

當然做父母的對孩子也不能放任自流,不能百依百順,更不

可以姑息嬌縱,畢竟孩子還沒完全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更

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所以適當的時候,做父母的還是應該進行比

較“權威”的指導。所謂權威,不是毫無顧忌地包辦代替、武斷處

理,而是講道理,擺事實,讓孩子在感覺到平等的基礎上心悅誠

服。

同時做子女的也應該知道自己知識有限,經曆不夠,很多問題

還需要父母引導。所以遇到問題,一定要主動和父母商量,誠心聽

取父母的意見,而不是一味地抗拒父母。

13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不要恐嚇孩子

小虎隻有八歲,長得胖乎乎的,非常可愛,但他的眼神左躲

右閃,很害怕的樣子。我疑惑不解地看了看帶孩子來谘詢的母親,

做媽媽的眼睛一下子就紅了,然後告訴我,最近一段時間家裏很倒

黴,強盜好像認準了似的,連續光顧了三次。小虎本來不知道的,

可後來每當小虎做錯事情,他的爸爸就會嚇他:“再不聽話,就讓

強盜把你抱去。”這樣一來二去,小虎開始害怕了,他先是瞪大了

眼,接著是微微發抖,再下去小虎不敢一個人睡覺了。尤其是晚

上,小虎會在睡覺前反複做同一件事情,就是檢查門窗。更為嚴重

的是他會半夜驚醒,並發出尖叫,即使跟父母睡在一張床上,他也

不能安穩地睡覺。

我為小虎做了一個意象,閉上眼睛的小虎看到的是一間童話

屋,小屋裏有七張小床,小虎說那是七個小矮人的床,但屋子裏沒

有白雪公主,也沒有小矮人,隻有他一個人。屋子裏黑黢黢的,小

虎很害怕,但他不願意開門,他說白雪公主的後母要來捉白雪公

主。我一再強調沒有巫婆後母,即使有,她也不敢來,因為她來了

會被我們抓住。他說不會,因為白雪公主的巫婆後母會變巫術,會

偽裝,我們認不出來。

小虎的情況主要是應激問題,我們隻需要改變他的認知,讓

他知道沒有真正的巫婆後母;或者讓他了解巫婆後母的心理。告訴

他,巫婆後母之所以要傷害白雪公主,是因為她妒忌白雪公主的美

麗;還要告訴他,白雪公主最後不是活得好好的嗎?因為有七個小

矮人保護她,還因為她自己有善良的力量,所以巫婆後母傷害不了

她。

14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做錯事情,而有些急躁的父母為了懲罰孩

子,不但會說過激的話,甚至會有過激的行為,比如說“讓瘋子把

你抱去”,或者幹脆把孩子關進黑屋子裏等。孩子的內心很敏感很

脆弱,父母不能動輒就恐嚇他們,讓他們缺少安全感,認為生活裏

處處都是壞人。當然,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如果在生活中遭遇

危險,不要害怕,要想辦法戰勝它。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

他們往往無法判斷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構的,所以當有事情發

生的時候,我們要給予耐心的解釋,幫助他們克服恐懼心理。千萬

不要像小虎的父母那樣,把恐嚇當做懲罰。

15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

一位母親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需要幫助,想要來做門診谘

詢。我請她在電話裏簡單介紹一下情況,於是她滔滔不絕地談起自

己的孩子。不是談起,是數落,整整半個小時,我沒有聽到半句讚

揚的話,說的全是孩子的缺點,孩子的劣跡。

我忍不住打斷她的話,輕輕地問了一句:“他沒有優點嗎?”

她沉默了一會兒,猶猶豫豫地說:“應該有吧,但我不知道。”

“孩子在你心裏就是這樣的嗎?你平時就是這樣批評孩子的

嗎?”也許是我的語氣有些嚴厲,也許是那位母親意識到了什麼,

她沒有再說下去。

小明是一個十一歲的男生,性格非常倔強,在學校裏經常惹是

生非,回家也從來不按時完成作業,所以成績中等偏下,有時甚至

更糟糕。父母大喊頭痛,不知如何教育才好。其實孩子很善良很聰

明,也很有上進心。通過父母的講述,我覺得他之所以如此調皮,

是因為缺少別人的關注和欣賞。在學校裏老師把他當差生,幾乎不

管他,除非他惹了事或者幹擾了別人。在家中,父母總是拿他和別

的孩子作比較:你看人家李某某怎樣怎樣,你看人家張某某又怎樣

怎樣。把孩子比得越來越沒有自信,越來越自卑,最後破罐子破

摔:“反正都這樣了,我為什麼還要努力?”“所有人都比我好,

我怎麼努力也趕不上!”“我就是這個樣子,沒有人喜歡我”……

這就是孩子的心理。當這種潛意識反映到意識層麵上,他就會故意

調皮搗蛋,企圖以這樣的方式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和重視。哪怕挨打

挨罵,總比沒人理睬好啊。

自從我的門診開了以後,很多孩子主動來和我交流,多數都是

16

怎樣與孩子平等相處

十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特別討厭父母動不動就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欣賞、父母的認同、父母的讚美。他們說,我

有很多缺點,但我也有很多優點,我的爸爸媽媽怎麼就看不到我的

優點呢?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做父母的一定要善於發現,而且一

定要真心地欣賞他,這樣才會增強他的信心。包括很多成年朋友,

他們到我這裏來谘詢,談到童年的經曆,大多都是因為父母總是拿

別的孩子打擊自己,才造成現在這樣謹小慎微、猶豫不決的自卑心

理。

你的孩子真沒有優點嗎?他可能學習不怎麼樣,但他很真誠很

孝順很陽光,更重要的是,他在進步,哪怕一點點,你看到了嗎?

你知道嗎,欣賞的目光會讓你的孩子感到溫暖,並且頓時充滿力

量。

17

怎樣讓孩子打開心門

賴雨姐姐談成長

壞習慣非一日之寒

有些壞行為偶爾為之可能無關緊要,可一旦形成了習慣就有可

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及時發現並糾

正。

曉鬆,小學四年級學生,成績平平,而且壞習慣多多,比如

做事拖拉、花錢大手大腳、愛頂撞長輩,尤其是經常惹是生非。父

母為之頭痛,罵也罵過,打也打過,可曉鬆不但不改正缺點,反而

變本加厲。這天曉鬆又打架了,老師打電話給媽媽,做媽媽的打電

話給我,脫口就是:“你看我的孩子,昨天不是剛到你那兒谘詢過

嗎?今天就又打架。”

谘詢是一個疏導、認識、提高和改進的過程。心理谘詢不是仙

丹,吃下去就藥到病除,麵目全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天長日久養成的壞習慣,絕

不是說改就能改,說除就能除掉的。它需要我們作好打持久戰的心

理準備,不但要有細心、耐心和恒心,還需要製訂出具體的解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