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喝一聲蘇醒。國王驚醒,乃是南柯一夢。即起呼群臣曰:“適來夢一女子,教我點兵攻擊。彼自有製妖之法,此夢果可信乎?”群臣曰:“此必玄女指示,可依其吉行之,必有應驗。”
國王次早傳令,點兵五十萬,圍定後宮。那妖正在宮中作法,聞兵四麵①圍壅,即噴一口法水,化成火輪火箭。正待要燒秦兵,忽一女手執淨水瓶,從空撒下,其火盡滅。白青牛向一望,隻見玄女在上,急欲變去,被玄女將劍一指,現出真形,不能得脫。
且說老君在堂上查青牛之事,忽報玄女使至。喚入,使者呈上雲箋。老君開讀,略曰:道長靜居法界,青牛肆毒大秦。其久不之返也何故?
讀罷歎曰:“不意此畜擾害如此!”謂使者曰:“為我拜上玄女,匆匆不及回書,即遣人收拾矣。”隨命徐甲曰:“可執符帶鎖,速往大秦,收取此畜而回。”徐甲領命而往大秦。正值青牛與玄女相戰,乃向前大喝一聲,②投符牛背,鎖縛牽出宮門,投東而去。宮中悉平。國王回宮整飭,宮中迎出其後。敕封玄女,大其廟宇,擺其夜宴。餘論不題。
鐵拐屢試長房卻說鐵拐因放走青牛,老君斥下立功贖罪,乃化身為一老翁,隱其名姓,背一葫蘆,施藥於汝南市中,病者求之,無不立驗。因懸一壺於市頭,及罷市,即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有費長房者,官為市長,一日在樓上靜坐,忽看而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老翁曰:“子明日更來。”長房是日果往,翁乃與俱人壺中。但見正堂廳上,旨酒佳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囑不可③與人言。後乃就長房樓上曰:“我仙人也,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能相隨乎?樓下有好酒,與卿為別。”長房使人取之,不能勝舉,令十人扛之,又不能舉。翁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上。視其器如有隻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長房心欲求道,乃以家人不忍相離為憂。翁知其意,乃折一竹,度長短如長房,使懸之舍後。家人見之乃長房也,以為縊死。大小哀哭,遂殯殮之。長房立其旁,而眾莫之見。
於是遂隨翁入深山,踐荊棘,於群虎之中,使之獨處。長房不懼。又留長房於室,室以朽索懸萬斤之石於其上,眾鼠競來齧索欲斷,長房亦不移。
翁遂曰:“於可教也。”複使食糞,糞中有三蟲,臭味特甚,長房心惡之。
⑤宮閫(kǔn)——內宮。閫,舊指婦女住的內容。
①壅(yōng)——堵塞。
②整飭(chì)——使服裝整齊。
③以過見責——因過失而遭受責罰。
翁曰:“子幾得道,恨於此不能,奈何!”長房欲歸,翁與一杖曰:“騎此①②任所之,頃刻至矣,至當以竹投草破中。”又為作一符曰:“以此能驅使鬼神。”長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去家甫經旬日,而已十餘年。即以杖投葛陂,傾視則龍也,家人謂其死久,驚訝不信。長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
③家人發塚,則竹杖猶存焉。自後這能醫療百病,鞭答百鬼,驅使社公。或獨④⑤⑥坐恚怒,人間其故,曰,“吾責鬼魅之犯法者也。”又嚐食客,而使使⑦至宋市魚,須臾還,乃飲。或一日之間,人見其在千裏外者數處。桓景嚐學於長房。一日謂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災,可作一囊,盛茱萸係之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禍可消。”景如其言,舉家登山,至夕方還,見牛羊雞犬皆暴死焉。一日,長房自矢其符,競為眾鬼所殺。
卻說鐵拐自謫降後,立功滿足,複歸老君之所謝罪。後來得為上仙,乃乘雲瓊島,跨鶴瑤天。每降凡間,則人貧於隊中。南中一家,設大功果,老仙至。有誰樓執持牌二童子,忽對語曰:“明日設功果之家,那爛腳貧子,乃鐵拐者仙也。當往見之。”一童曰:“諾。”適一守更之夫得知,大異其事。次日往設功果之家觀之,果有爛腳貧子,在灶邊向火。更夫即拜之求度。
貧於曰:“何以知之?”更夫曰:“昨見譙樓二童對言,故知大仙來此。”
貧子曰:“但從我來,即度你。”那貧子卻從灶中走去。更夫俱火燒身,競不敢從。後歸至途中,複遇貧子在前,兩追至求度。貧子曰:“汝今且歸,為我釘起譙樓二童,卻來橋上會我,那時我自有船來接你,汝可跳於船上,便是度汝之處,毋得恐懼也。”更夫歸至譙樓上,果將二童釘起。夜來其童哀叫,痛苦萬端,深怨更夫。次早更夫競往橋上候貧子船隻。自辰至午不見貧子,隻有一葉小舟流至,更大不敢上。忽貧子亦至,曰:“何不上船。”
更夫曰:“葉舟安能重載?”鐵拐曰:“汝凡念太重,不可度矣。”乃自跳入舟中,衝風逐浪,駕人雲中。有鍾離、采和、仙姑等八仙侶,乃從上流指點,援引而去鍾離將兵伐寇鍾離名權,燕台人。後改名覺,字寂道,號和合子,又號王陽子,又號雲房先生。父為列侯,官雲中。誕生真人之時,異光數丈,狀若烈火,侍衛皆驚。真人頂圓額廣,耳厚眉長,目深鼻赤,口方頰大,唇臉如丹,乳達臂長,如三歲兒,晝夜不聲不哭不食。第七日,躍然而言曰:“身逐紫府,名書王京。”及壯,仕漢為大將。邊報紛紛,言吐蕃率眾三十餘萬,號五十萬,①侵犯邊疆,摽掠婦女,擄劫民財,勢如山崩潮湧。守臣抵敵不住,望風而走。
乞提大兵退虜,倘若遲緩,邊疆莫保,實為緊急。報聞朝廷,京畿震動。天①之——去、到。
②陂(pō)——不平坦。
③發塚(Zǒng)——挖開墳墓。
④恚(huì)——怨恨。
⑤食(sì)客——請客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