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猴王得仙賜姓(3)(2 / 3)

玉帝禮畢,各坐。便問:“蟠桃會如何這般冷淡?”玉帝道:“今年會上被妖猴作亂,將仙肴仙酒偷去,朕心因此煩惱,故調天兵十萬去收服,今不知勝負如何?”菩薩聞言,即令惠岸行者到花果山探軍情,如遇相敵,可相助一功回話。

惠岸行者執鐵棍一根,駕雲徑至山前。見營門甚緊,立住,叫:“把門的天丁,我乃李天王二太子木吒,觀音大徒弟惠岸,特來打探軍情。”神兵報入軍帳,遂開營門放進。惠岸見四天王訖。李天王道:“孩兒從何而來?”

惠岸道:“男跟菩薩赴蟠桃會,因會冷淡,菩薩同眾仙見玉帝,帝言父王收服妖猴,還未見回報,菩薩因命男到此打探。”言未了,又聽得大聖引猴兵來戰:木吒雲:“父王在上,男領菩薩吩咐,遇賊助一陣,今男願往。”李天王道:“那廝也有神通,兒去須要著意。”木吒手執鐵棍跳出轅門。與大聖通名訖,大戰五六合不分勝敗。忽然木吒膊臀酸麻,不能迎敵,奔潰走入本營,見四大天王。天王唬得心下驚慌。

即時寫表,差大力鬼王同木吒上天奏帝求救。二人闖出本營,須臾至玉帝殿前,呈上求救表章。玉帝開看,見是求救的事,歎雲:“李天王又來求救,卻將哪路神兵助之。”言未畢,觀音奏上:“貧僧舉一神可擒這猴。乃陛下令甥顯聖二郎真君,今居灌州灌江口。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軍。陛下可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玉帝聽奏,即傳調兵旨意,差大力鬼王齎去。

鬼王領旨,竟至灌江口,直入真君廟,將旨意開讀,真君聽訖大喜,即喚梅山兄弟六人,及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統領草頭①軍,帶著鷹隼弓弩,直至四大天王營中。相見畢,天王將上項事備陳一次。

真君道:“天王不必憂慮。小聖領了玉旨來此,必須收此妖猴。”

真君言罷,同六兄弟等直到水簾洞口。那小猴見真君到,急急報知猴王,猴王聽得,即掣起金箍棒,登步雲履。西下相見,各言姓名,遂排開陣勢,來往三百餘合,二人各變身長萬丈,戰入雲端,離卻洞口。康、張、姚、李等傳令草頭軍,縱放鷹犬,搭弩張弓,殺入洞內,眾猴趕得逃竄無路。大聖正在鬥戰,忽見本山眾猴驚散,抽身走轉。真君大步趕上,急走急趕,大聖慌了,搖身一變,鑽入水中。真君道:“這猴入水必變魚蝦,待我變作水獺逐他。”大聖見真君趕來,又變一鴇鳥,飛在樹上。真君拽起弓一禪,打落草坡,遍尋不見。回轉天王營中,雲及猴王敗陣等事,今趕不見蹤跡。李天王把照妖鏡一照,急雲:“那妖猴往你灌江口去了。”真君回廟中,果見變作真君模樣坐在中堂。被二郎神掣一神槍,猴王讓過,變出真形,二人又較手段,打轉花果山,四麵天將圍困愈緊。

忽然老君與菩薩在雲端觀看,見猴王精力將疲,老君丟下金剛圈,當猴王腦上一打,猴王連跌兩跤。就被真君神犬咬住腿肚子,又倒跌一跤,卻被真君兄弟等神槍刺住,把鐵索捆綁。老君與菩薩收起金剛圈,先奏上玉帝,妖猴被捉。須臾四天王眾神兵皆轉至通明殿。四天王進奏,妖猴被捉。玉帝傳旨,命天將解至斬妖台,細剁其屍。不知猴王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佛祖壓倒大聖①隼(sǔn)——鳥類之一科,翅窄而尖,嘴短而寬,飛得快,是一種凶猛的鳥。

話表齊天大聖被天將解至斬妖台,刀斧剁砍,不傷其肉,油熬火熬,不傷其生。天兵回奏玉帝。玉帝道:“這廝吃了仙桃仙酒,又吃了仙丹,故渾做金剛之軀。”複差六丁神:“解至老君宮中,把煉月爐熬出他腹中仙丹,諒其身必為灰燼矣!”分付訖,還以異寶明珠賞賜二郎兄弟。二郎謝恩不題。

那老君吩咐看爐童子,把大聖推入爐中。那爐是八卦位次。他將身鑽在巽官,巽乃風也,有風則無火,隻被煙熏紅了一雙眼,弄做個火眼金睛。過了七七四十九日,老君開爐取丹,那大聖正在擦眼流涕,忽見爐開,綁索俱已燒去,雙腳跳出,放倒者君。看爐童子、道人俱被他打倒走脫。即在耳中掣出如意棒,依然拿在手中,又大亂天宮,無一神可擋。打到通明殿前,幸有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宮,見大子縱橫,掣金鞭向前擋住,兩下文戰,勝敗未分。佑聖真君又調三十六員雷將把大聖圍在核心。那大聖全無一毫懼色,變做三頭六臂,使起二根鐵棒,滴溜溜在核心舞弄,無一人能近他身。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遊奕靈官同翊聖真君去西方,請如來佛來降伏此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