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劉全進瓜還魂(4)(2 / 3)

行者又恐師父疑虛,且來報個信息。三藏道:“你去一夜,精怪何如?”

行者道:“那妖不比邪怪,原是天蓬元帥臨凡,隻因投胎錯了,嘴臉相豬。

①夤夜怯敵,閉洞不出。”高老跪下,懇告除根。三藏道:“妖人到底你去拿來。”行者去到洞門,舉棒打得粉碎。那妖道:“不要無禮。我且問你,記得鬧天宮時,家住花果山水簾侗裏,如今久不聞名,怎麼來到這裏,上門欺我?”行者道:“我因改邪歸正,棄道從僧,保護三藏法師往西天拜佛求經,路經高莊借宿。那老兒因話說起,請我救他的女兒。”那怪聞言,丟鈀唱諾道:“我本是觀音菩薩勸善,受了他戒,這裏持齋把素,教我跟隨那取經人,往西天拜佛求經,將功贖罪。我等幾年,不聞消息,你既做了徒弟,何不早說取經之事!”行者道:“恐你詭詐。果然要護唐僧,你可燒洞受綁,引你去見。”那怪即依行事。

兩個半雲半霧到了莊前。高老見了歡喜,就把他女兒調護身體蘇醒,仍然無事。那悟空將怪梆縛,參見唐僧,哀告救度,唐僧不允。那豬再三苦告,情願皈依佛教。唐僧道:“你既情願皈依正果,做我徒弟,必須改邪歸正,再不許你興妖怪,你隨我取經去也。我與你摩頂受戒,就賜你一個法名,名喚豬八戒。”次日天明,唐僧上馬,就要隨行。隻見高老兒出來,挽留唐僧住歇幾日,何期如此去之速也。唐僧道:“師徒在此寶莊厚擾,未得酬謝,取經回日,奏上唐王,必來報謝。”高老兒挽留不住。高老道:“小女多蒙②活命之恩,生死難報,今具薄贐,當作行頭,勿嫌其輕少。”唐僧道:“日食充足,自有行頭,何必厚禮贐之,決不敢受。”孫行者曰:“金銀之物,師父分文不受;但齋飯點心,長者賜,少者不敢辭。”就排素齋,二人吃了齋飯,就拜辭老者,竟投西天進發。

三人在途,曉行夜宿,過一山又一山,行一裏又一裏,不覺紅輪西墮,心急馬行遲。又隻見前麵有一高山,其山甚是高,崖岩險峻,峻峻層層,甚是巍峨。唐僧拍馬加鞭,師徒上山頂而去。忽見山半空中,立著一個老僧,扶著杖,口中作歌道:道路已難行,巔崖見險穀,前麵黑鬆林,虎豹皆咆哮。

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①多年老石猴,那裏懷嗔怒。

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行者聞言冷笑,那禪師化作金光,徑上鳥窠而去。長老往上拜謝。行者不喜他說個“野豬挑擔子”是罵八戒;“多年老石猴”,是罵老孫。舉棒往上亂搗。八戒道:“師兄息怒,這神師也曉得過去未來之事,但看他那‘水①夤(yín)夜——深夜。

②薄贐(jìn)——贐,臨別時贈送的財物。這裏指薄禮。

①嗔(chēn)——生氣。

怪前頭遇’這句話,不知驗否?饒他去罷!”行者見蓮花祥霧近那巢邊,隻得請師父上馬,下山望西而去。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詩曰:豬妖受戒拜三藏,從今改過悉從良;路逢禪師指去路,三人同程往西方。

唐三藏被妖捉獲那日正行時,忽然天晚,又見山路邊有一村舍。三藏道:“火鏡已藏,冰輪來現,幸得道旁有個人家,我們且去借宿,明日早走。”三藏下馬,行至門首,慢叫:“施主,貧僧是東土和尚,奉聖旨上雷音寺拜佛求經,適至寶方天晚,欲投尊府借宿。”老兒道:“去不得,西天難取經,要取經在東天去罷。”又道:“一行幾眾,請至草舍安歇。”三藏道:“多蒙施主不叱之恩。”即命獻茶辦齋。三藏道:“老施主高姓?”老兒道:“在下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