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帝之悲(3 / 3)

王莽又請太皇太後四時出巡,存問孤寡。老婦人寂處深宮,正感無聊,能趁機出遊,也是樂事。於是,就與皇後和列侯夫人,帶著錢帛牛酒,到處察問孤兒寡婦,量為賜給。一班窮民,都高呼萬歲。太皇太後的輦跡所至,大都是長安城外的山水名勝之地,有山水可悅目,有鳥獸可娛情,心情自然高興。王莽又打聽到太皇太後有一弄兒,病居外舍,便親往探視。太皇太後對此尤為感懷。心想古來孝子侍奉父母,也不過如此,何況王莽隻是一個侄子,真難能可貴了!

既取悅了太皇太後,王莽又想著籠絡天下士人,特創意設立明堂辟雍靈台,踵行周製。並築學舍萬間,招羅天下俊秀,齊集長安。一麵立樂經,增加博士員,考校士人優劣。

客觀地說,在當時漢家劉氏的血統中,確實沒有治國平天下的人物,也確實沒有才能超過王莽的。太皇太後隻是支撐門麵,平帝少不更事,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因而,王莽的這些輔政措施,才使人心為之一振。群臣又奏言昔日周公攝政七年,製度乃定,今日安漢公輔政四年,大功畢成,應請升宰衡位置,在諸侯王上。太師孔光死後,繼任馬宮又暗中囑咐吏民陸續上書請加賞安漢公。一時書奏雜陳,僅僅一月,上書人數就達四十八萬七千餘名。太皇太後見朝野上下頌揚王莽,遂禦殿親行九錫封典,即一錫衣服,二錫車馬,三錫弓矢,四錫斧鉞,五錫鬯,六錫命圭,七錫朱戶,八錫納陛,九錫虎賁,為古今特別厚賞。王莽這回再未推辭,當即上殿拜受。改造祖廟時,便統用朱戶納陛,仿佛宮殿規模。

始元五年(5)夏季,王莽又發掘了丁傅兩後的墳墓。傅太後與元帝合葬渭陵,據說掘墓時土石崩頹,壓斃數百人。丁姬合葬共皇園,掘墓時情景更為奇妙,先見火光射出,煙焰高達四五丈,繼而又有數千隻燕子,口中銜泥投棺。王莽恐眾人非議,令就二後墓上遍種荊棘,以彰其惡,以垂戒後人。事見《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中傅、丁傳文。

這時,平帝年已十四,聽說王莽掘遷二後墳墓,心裏感到很不平。再加上王莽殺盡舅家,隻剩下生母衛後一人,還不許相見。眼見他行事如此刻毒,心裏更覺難忍。所以每次與王莽見麵時,平帝臉上常常露出慍怒之色,背地裏免不了口出怨言。被王莽安插在他身邊的耳目聞知,當即報告上去。王莽大吃一驚,心想他小小年紀,就如此恨我,將來長成,還怎麼控製?還不如先發製人!況且漢室江山,已在掌握之中,取來易如反掌。所顧慮的唯有一女,但將來也不難改嫁。主意已定,他就在這年的臘日,在進獻的臘酒中下了毒。平帝當然沒有提防,端起就喝。一杯下肚,當夜便即發作,肚子疼痛,在床上輾轉反側。第二天,便從宮中傳出消息,說是平帝病勢加重,醫治無效。王莽心中暗喜,又怕被人瞧破,便假意入宮探視,愁眉下也擠出了幾滴眼淚。及至退出,又囑令詞臣製成一篇祝文,願意以身代替平帝,立即到泰轉告禱告。再將祝文藏在金之中,囑語群臣,不得多言。群臣以為金藏策,是行周公故事。周公曾因為武王有病,願意代死,今安漢公如此,真不愧是周公再生!殊不知,正是這位再生的“周公”,斷送了平帝的一條小命。

平帝腹痛幾日,終於告崩。名義上在位五年,享年一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