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家體委的完善(1 / 3)

二、國家體委的完善

●賀龍指出:《體育報》既要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又要有體育特色;還要組織好通訊網,要有特邀通訊員,根據某一階段的編輯中心出題目,請大家寫文章。

●1953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會議批準:中國共產黨中央體育運動委員會黨組正式成立。

●1954年7月13日賀龍離開北京,前往蘇聯參加蘇聯人民的體育節。臨行前,賀龍對周恩來和朱德說:“我們要趁這個機會,學習蘇聯開展體育運動的經驗。”

● 國家體委的完善

國家體委創辦體育刊物

1950年7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創辦了《新體育》雜誌,毛澤東親筆題寫刊名。

到了年底,該刊的發行量便接近兩萬冊。共青團中央書記廖承誌聽到這個數字後,說:

過去國民黨的《中央日報》號稱10萬,實際不到。你們體育刊物剛辦就兩萬,有幹頭!

從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到1953年8月國家體委成立,出版的體育書籍有72種,發行量為115萬冊。數字表明,中國有著廣泛的體育愛好者,而且發展空間極大。

但是,國家體委係統編輯的體育書籍和《新體育》雜誌,都是委托中國青年出版社印刷出版。這就增加了中國青年出版社的負擔,影響到出版社的任務,也限製了體育出版工作的發展。

因此,國家體委必須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出版機構。

賀龍也非常讚成這個看法,便交代體委於1953年7月11日函報出版總署。

7月30日,出版總署又向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呈遞關於成立體育出版社的報告。

8月6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便批準了這個報告。

此後,為組織領導這項工作,體委機關相應地設立了編審司。

1954年1月,在經過積極籌備之後,人民體育出版社終於成立了。

這之後,賀龍在1954年的工作報告中,表揚了體委對宣傳、理論工作的出色表現,並詳細地列舉了出版體育書刊的數字。

1957年,國家體委又創辦了英文刊物,即《中國體育》雜誌。

在1950年到1957年這一段時期內,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得到飛速發展,然而此時,國內還沒有一家專業性的體育報紙,這顯然是不適應的。

1958年初,國家體委向中共中央宣傳部遞交了創辦《體育報》的請示報告。

賀龍便專為這件事去見了周恩來,當麵請示是否可以辦報。

周恩來聽後,說道:

我們國家這麼大,是需要有一張體育報。你們向中央寫報告嘛!

4月1日,賀龍和張非垢、黃中共同研究如何寫報告。在報告脫稿後,又經賀龍審閱、修改,才遞交給了周恩來。

6月下旬,中央正式批準了國家體委創辦《體育報》的報告。

在報社組建過程中,從物色領導班子,直至印刷紙張問題,賀龍都親力親為的參與了研究,並給予了具體幫助。

隨後,賀龍把蔡樹藩和《體育報》負責人李凱亭請到辦公室,全麵地、詳細地談了他對辦報的意見。

賀龍指出:

《體育報》既要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又要有體育特色;還要組織好通訊網,要有特邀通訊員,根據某一階段的編輯中心出題目,請大家寫文章。

此外,賀龍還回顧說:

過去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就常常出題目要中央領導同誌寫文章。連我這個大老粗,不會寫文章的人,毛主席也叫我寫,我也努力寫。不能寫就說嘛!你們可以出題目,請高棠他們寫,請體委各級領導寫。

賀龍又邀請毛澤東為中國第一份《體育報》題寫了報頭,毛澤東則欣然揮毫。

之後,朱德也為《體育報》題了詞。

郭沫若賦詩一首,詩篇的名字為《體育戰線插紅旗》。

陸定一撰寫了《祝體育報創刊》一文,指出:

人民的體育運動前途無量。

敬祝體育報在發展我國的體育運動中起很好的作用。

李德全也寫了《體育鍛煉的躍進》一文,以此表示祝賀。

李濟深則賦詩,以表祝賀:

體育首重視,

倡導尤獨特。

實施勞體製,

全民皆普及。

短短時間裏,

彰彰著成績。

振人民精神,

強人民體質。

固人民意誌,

健人民筋骨。

調人民熱情,

增人民知識。

此外,全國各界人士的衷心祝願,都刊載於《體育報》的創刊號上。

1958年9月1日,《體育報》創刊號終於誕生了。賀龍欣喜地閱讀了中國第一張《體育報》。

第二天清晨,賀龍便迫不急待地給報社打去電話,表示祝賀,並指示:

要大膽地辦報,把《體育報》辦成6億人民的報紙。應該吸收所有報紙的優點,把報辦好。報紙是喉舌,要走在前麵,鞭策我們的工作。

自從《體育報》創刊開始,賀龍便每天晚上都要看一看《體育報》,而且非常認真。對於重要文章,他還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摳,看看是否字真句酌。

賀龍每天必讀《體育報》的習慣,可謂是數年如一日。而且,隻要賀龍發現辦報有了進步或出現了什麼缺點錯誤,他就會馬上打電話給報社負責人,或予以表揚,或給以指導。

1963年到1965年,賀龍打給報社的電話記錄,包括信函,僅據報社現存記錄,就有54次之多,平均每月一、二次。而報社整理的這些記錄的摘要,則具有3萬字以上。

其中,1964年7月3日到7日,賀龍每天一個電話打到報社去;1963年3月下旬,1964年4月中旬,1965年8月中旬,賀龍幾乎每隔兩三天,就往報社打一次電話。而1964年11月26日,賀龍居然一連給報社打了4次電話。

此外,賀龍還經常到報社去檢查工作,事先也不通知,搞得報社措手不及。

1964年4月5日,賀龍又一次來到報社辦公室,他檢查了內務衛生,又和李凱亭進行了談話,賀龍說:“現在我親自來抓報紙,你們是不是感到抓得太緊了?”

李凱亭說:“抓得越緊越好,對報社全體同誌是很大的鼓舞和督促。”

之後,賀龍表揚了《解放軍報》刊登的解放軍二六一醫院艱苦奮鬥的事跡。

然後,賀龍接著說道:

我們體育隊伍有的條件已經很好了,但沒有把事情辦好。東大樓的夥食就辦得不好。你們可以轉載一下二六一醫院的報道,把照片登一登,寫個編者按,聯係體育隊伍的情況和他們比一比,是他們強還是我們強?批評一下我們自己。這樣,人家就喜歡看你這個報紙了。你們要大膽批評。我給你們撐腰。反驕嬌二氣,找差距,都是郭興福教學方法的內容。不要把它看得簡單了,能學到了才好。運動隊都應該找自己的差距。

賀龍在這裏所說的東大樓,是運動員的住所。賀龍對於運動員的起居飲食是非常關心的。

這一天,賀龍還提出《體育報》每星期可以多出幾期,關於由每周兩刊改為每周三刊給中宣部的報告,賀龍表示非常支持,同時他還要親自到中宣部催促落實這件事情。

1964年6月下旬,賀龍在國家體委黨組會上,正式提出:

報社要組織一個體育理論隊伍。今天黨組作個決定,體委要擠幾個編製給報社《體育報》要改雙日刊,要擴大發行,爭取發行15至20萬份。將來要出日報,並且要把印刷廠搞起來。

其實,早在《體育報》創刊5周年之時,賀龍對體育報社辦報方針的指示就已開始醞釀。

這一天,是《體育報》創刊5周年,報社中的工作人員舉行了慶祝會。賀龍應邀登上報社四樓會議室,在全社人員的熱烈掌聲中,揮毫潑墨,在紀念冊首頁寫下了“賀龍”二字。

賀龍熱誠地向大家表示祝賀,又談了辦報宗旨。他說:

報社同誌要堅決貫徹毛主席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指示。應該詳細調查了解一下,我們的體育運動在貫徹執行增強人民體質,為生產和國防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方針上,實際情況如何?這個問題,要認真研究。

……

《體育報》是業務報,但不能脫離政治搞業務。脫離政治搞業務,天下沒有這樣的報紙。《體育報》報道比賽,登載比分多少多少,這些要不要?要。但《體育報》主要還是對廣大的體育隊伍進行政治教育。《體育報》要不斷提高思想性、戰鬥性。

……

《體育報》現在的發行麵還太窄些,應當考慮《體育報》怎麼適應廣大群眾的需要,如何使小學生、大學生、幹部、工人、農民各有所得,外行看得懂,內行也愛看。辦好了,幾萬份報紙就等於幾十萬份,甚至更多萬份的力量。

此外,賀龍還指示報社:

建立通訊網,要在全國各省、各體育學院發展通訊員;運動隊中也可以建立通訊網;要組織體院院長寫文章。

就在這次講話中,賀龍著重指出:

報紙既要敢於表揚,又要敢於批評。《北京晚報》辦得好,他們敢於批評,敢於點名,也敢於鼓勵。你們要向他們學習。

在賀龍講話之後,《體育報》開展了一係列批評不良現象的活動。這其中,賀龍的批評則首當其先。

1964年9月,記者在一篇題為《三百裏競車記》的特寫中,揭露了某部隊自行車運動員在比賽中采取了一些損人利己的不正當手段。

該部隊一位負責人讀後,極為不服氣,打電話向《體育報》社提出抗議。

賀龍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對國家體委的負責人說:

解放軍有缺點錯誤就不能批嗎?老虎屁股摸不得?我就是要摸。我管體委,也管軍隊的事,解放軍裏麵有歪風邪氣也要批評。你們要給記者撐腰!

賀龍除了針對錯誤進行批評,另外還針對優點提出了表揚。

1964年4月2日,賀龍看了當天的《體育報》,愛不釋手,便立即給報社打電話說:

這是《體育報》最興旺的一天。這期報紙1版有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兩則消息,《人人找差距個個爭上遊》的社論,和北京青年男排“比先進學先進趕先進”的消息,都寫得很好;2版有在京部分教練員、運動員檢查驕嬌二氣的消息,國家足球隊寫的《爬起來趕上去》的文章,還有一組讀者來信,楊潔和戴麗華的文章;3版摘登了《小足球隊》的劇本,也很好。這樣,報紙就有了思想性,就有看頭了。……這期很好,是一個樣板,以後就要照著這樣編。

1964年9月14日,《體育報》在第3版“運動員怎樣革命化”的討論專欄裏,刊登了兩位運動員的文章,一位是國家女籃運動員李少芬的文章;一位是“八一”隊女籃運動員陳常鳳的文章《革命化是成為優秀運動員的先決條件》。

賀龍在看完這兩篇文章後,讓秘書給國家體委打電話,建議運動員們都讀一讀這幾篇文章。

此外,在電話中,賀龍還特別提到足球運動員張宏根。這位運動員是50年代國家足球隊的主力中鋒,技術全麵,左右腳都善踢球,為國家爭得過榮譽,賀龍還曾經多次表揚過他。

但是,這位運動員自從在新興力量運動會上失利後,又受傷未愈,情緒極為低落。

於是,賀龍便委托《體育報》總編輯李凱亭帶著當天的報紙,代表他去看望張宏根,並請他讀讀報上的幾篇文章,希望他振作精神,再展雄風。

此外,北京體育學院副教授徐寶臣寫的《千萬不能滿足》,馬約翰在《體育報》第608期上發表的《乒乓球雙打的技術和戰術》,徐寅生寫的《看解放軍練兵的感想》,天津女排寫的《驕嬌二氣使我們摔了跟頭》,等人的文章都受到了賀龍的稱讚。

賀龍還指示《體育報》連載徐寅生的學習筆記,以及轉載傅其芳為《中國體育》所寫的介紹自己思想轉變的文章……。在賀龍的號召下,國家體委的負責人榮高棠、李夢華和張彩珍等許多同誌都寫了大量文章。

在賀龍如此具體、細致的指導下,在《體育報》創刊初期的7年中,可謂是辦得極為豐富多彩,深受體育界和廣大體育愛好者的歡迎與熱愛。

另外,賀龍不僅關心報紙對體育的宣傳報道,而且對於宣傳體育的其他形式也極為關注。

早在1953年,他從收音機中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張之在天津現場解說全國四項球類運動會的聲音,便大為讚賞,遇到人就說:

過去有說書的。現在有人會說球。這個辦法好,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使四麵八方的群眾了解比賽情況,仿佛身臨其境,可以普及體育,應當推廣。會說球的,也是專家呀!

在賀龍的大力倡導下,中國的體育實況廣播也逐漸發展起來了。

召開全國體育工作會議

1953年4月27日,賀龍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體育工作會議,就開展體育運動的規劃、方針和意義,作了全麵論述: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我們在體育工作方麵一般地說是不夠發展的。

在國際活動方麵,我們的體育代表團到各民主主義國家去了多次,特別是去年參加了奧林匹克運動會,雖然未與資本主義國家比賽,但我們的代表團也繞場一周,給我們的國家增光不少。

我們的國家有6億多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我們的體育工作和我們國家的整個狀況是不相稱的。

接著,賀龍又闡述了“開展人民體育事業的重要意義”:

體育運動是新民主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假如工人身體不好,就完成不了生產任務;學生身體不好,理、工、醫、農也學不好;機關幹部身體不好,工作就做不下去。……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增進人民的身體健康,而且可以培養人們的勇敢、堅毅、機敏、紀律性等優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