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實施增援作戰預案
守島部隊在灘頭和敵人激戰的時候,葉飛密切關注著戰況。遊梅耀決定堅守東山島後,葉飛馬上按預定作戰方案進行支援。
葉飛命令三十一軍隻留一個師守備廈門,與二十八軍八十二師,分別由泉州、漳州南下,由沿線地方客貨車輛運送增援東山,統一歸三十一軍軍長周誌堅指揮,並通知駐廣東黃崗、即今饒平的友軍急速東援。
增援十萬火急,各增援部隊動作迅速,沿線地方車輛也配合默契。
駐漳浦以南舊鎮的三十一軍二七二團行動最快。
16日晨5時50分接令後,先頭部隊部分軍車馬上出發,其餘指戰員則快速跑向公路,向開來的客車、卡車招手叫停。
車上的駕駛員及乘客們一聽上前線,根本不需動員,就自動下車,貨車則就地卸貨於路旁,表現了崇高的無私精神。
後來,一個老卡車司機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那時候,在廣東長途公路上跑的汽車很少,很久才能見到一輛車在公路上跑。跑一天長途,頂多能見到二、三十輛對麵來車。哪裏向現在這麼多車輛。
當時我開的是重車(既貨車滿載),給物資局拉貨。半路上,看到很多解放軍在公路上跑步前進,開始還以為是軍隊演習呢,有很多,很多軍隊。
開了沒多遠,我的車被解放軍攔住,說打仗了,要用我的車。
他們把車上的貨給卸到路邊,拉上部隊就向前開。開出幾十公裏,把那些車上的人放下,回頭再拉其他的。
那時候吃不飽,部隊對我很客氣,給了我不少好吃的,我差點就要給解放軍磕頭了!我那時侯後生(年輕),精神足,死命(玩命)地來回運送解放軍。
當時有許多地方的車輛都被解放軍臨時征用,公路上向某港口方向開的車裏,幾乎都是解放軍。我給物資局拉的貨,被當地公社組織農民給搬到村子裏。有民兵看守,一點都沒有少。
從那次以後,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叫做軍情十萬火急。
16日6時,解放軍不同型號、顏色各異的轎車、公汽、卡車,都加入到草綠色軍車的行列,載著解放軍向東山方向進發。
大家對戰鬥的勝利充滿了信心,於是行駛的速度更快了。
一個解放軍軍官後來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一接到緊急出動的命令,我們部隊立刻補足了彈藥和下發了手榴彈。要真打仗了。我們沿著公路跑步向上級指定的集結地前進。
我們離目的地太遠了!真的要是跑到那裏,恐怕隻能剩下百分之二十的人。一路上,我們也不管那些跑不動的,部隊繼續前進。
每輛車能擠進40多人。這樣我們就不用拚命地跑了。整個部隊前進的速度反而更快了。可惜,我們部隊駐地離前線實在太遠了,沒有趕上渡海作戰。葉飛命令堅守陣地
16日7時,守島部隊在200高地激戰的時候,遊梅耀打電話向葉飛報告:
敵人經過廟山向西埔和200高地進攻,已被擋在了石壇。
葉飛向遊梅耀下令:
敵人的目的是衝過200高地,再向425高地進攻,占領425高地後,與降落在八尺門的傘兵會師,企圖占領全島。
你命令三連守住200高地,二連守住425高地,一定要拖延敵人會師的時間。無論如何,要堅持到上午10時,10時以後,我們的援軍就會趕到。
遊梅耀回答說:“堅決遵照葉司令指示!”
就整個東山戰況來說,葉飛最關注的莫過於這個八尺門了。
這個地段對敵我雙方都很重要,如果丟失,將對解放軍非常不利。
葉飛關切地向遊梅耀詢問了八尺門的形勢,並作了重要指示:
八尺門是東山的命根子,你無論如何也要叫水兵連牢牢控製在手中!
對於葉飛司令的指示,遊梅耀牢記在心。
正在這個時候,敵人正在向八尺門進攻。
早在4時45分,向核心陣地撤退的解放軍水兵一連官兵大部已上船,可就在這時,敵人傘兵突然在八尺門空降並展開攻擊。
當時,八尺門岸上隻有一連長和6名水兵,情況十分危急。
敵軍從新竹機場起飛的10多架運輸機飛到東山島上空,準備丟下一批批傘兵,敵人氣焰囂張地企圖快速拿下東山島。
敵軍在美軍的“約克城”號(CV-10)、”和“大黃蜂”號(CV-12)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鬥機與轟炸機也飛臨東山島。
此刻,坐在美式吉普車上妄圖攻占東山島的胡璉,正懶洋洋地聽著電台裏播放的台灣新聞,台灣全島媒體都關注著,吹噓這是“反攻大陸的前奏”。
可令胡璉沒有想到的是,解放軍守島部隊依托塹壕和土坑道頑強戰鬥,打退了國民黨軍數十次的進攻,解放軍的戰鬥力簡直令他無法想象。
當時,解放軍戰士的子彈、手榴彈打光了,就用刺刀、槍托、石頭和卸去保險的六○毫米迫擊炮彈,同突入陣地的國民黨軍隊肉搏,以血肉之軀築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水兵連激戰八尺門
解放軍防守八尺門渡口的水兵一連,一麵阻擊敵人瘋狂進攻,一麵又奉命組織船隻載渡需要撤離的政府工作人員和群眾。
當把最後一批群眾送上船以後,突然發現有17架敵機飛臨渡口上空。
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忙著組織政府人員和群眾渡海轉移。
起初,大家以為敵機要轟炸碼頭,切斷解放軍部隊的退路,並阻擋解放軍援軍的到來,於是戰士們都急忙進行隱蔽和偽裝。
但意料之外的是,從敵機後麵飛出了一串串的白點,在空中飄飄蕩蕩地,霎時就變成一具具降落傘,參差錯落地向地麵飄落。
降落傘帶下的國民黨軍士兵,落地收攏降落傘後,就拿出武器裝備,一個個凶神惡煞的樣子,正準備集合隊形。
水兵連長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是敵人企圖用空降兵奪占八尺門渡口,妄圖切斷我守島部隊與大陸的運輸線!
盡管解放軍戰士在灘頭陣地表現得十分頑強,但國民黨軍使用傘兵,以八尺門為空降點,這卻是大家始料不及的,這也是敵人首次在戰爭中使用傘兵,可謂是孤注一擲,使出最後的本領了。
八尺門是東山通往內陸的咽喉,這裏本是渡口,公元669年唐總章年間,陳元光率兵開拓閩南,使東山島日益興盛。人們為感謝開漳聖王功德,將渡口稱為“陳平渡”。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清政府為斷絕東山島人民與抗清將領鄭成功的聯係,在渡口築8尺高的界牆炮台,駐兵把守,陳平渡遂改名“八尺門”。
從敵人采取傘兵占領八尺門,與北上步兵會師進而占領全島的陰謀計劃,便可看出八尺門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我軍部隊要增援東山島,非經八尺門不可。如果敵人的傘兵控製了八尺門,就等於關閉了東山島最重要的大門,解放軍援軍即使及時趕到,短時間內也隻能隔著海岸頓足苦歎,島上守軍也便無路可走了,那樣就很危險了。
若是等以後再趕走敵人,那就等於再解放一次東山島,如此將浪費時間和精力。
因此,遊梅耀下令,水兵連無論如何不能丟掉這扇大門。
在這個時候,一連長一邊命令岸上水兵返回倉庫拿機槍,一邊向遊梅耀團長報告這邊的情況,並派人把上船的解放軍戰士都叫下來投入戰鬥。
幾分鍾之後,一連的7個水兵戰士手握著4挺機槍一起對空開火。
在機槍的打擊下,敵機隊形被打亂,跳傘高度也從200米上升到1000米,降落次序亂作一團,有的甚至還掉到了海裏。
6時,後林村的民兵也加入作戰,他們一起依托300多年前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倭寇時構築的古寨斷垣,寸土必爭,與敵傘兵展開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