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另一個傘兵也就乖乖地放下了武器,被林士牆帶回了陣地。把敵人傘兵一網打盡

到16日11時的時候,戰士們分割包圍了所有的敵人傘兵,而島上的民兵和群眾也張開了“大網”搜捕敵人傘兵。

解放軍某部五連四班趕上一座山頭,剛爬到上麵,幾個敵人傘兵也衝了上來。

麵對敵人,四班戰士投去幾顆手榴彈。

敵人見狀就連滾帶爬地逃下山去了,還把身上的東西也丟在了一邊。

四班長帶領戰士往下衝去,剛追到山腳下的時候,忽然敵人沒了蹤影。

四班長停下來,四處尋找,他對著稻田大聲喊道:“不要躲了,趕快繳槍!”

話還沒有說完,就有兩個傘兵喘著粗氣從稻田裏爬了出來,其中一個一麵爬上田埂,一麵還在撕著帽子上的國民黨黨徽。

四班長把這兩個傘兵俘虜後,又繼續向前搜索敵人。

他們發現在路旁又有一個奇怪的土堆,看著很可疑,而且上麵都是新土。

戰士許慶森馬上過去扒了一下。

忽然,這個“土堆”就動了起來,隻見一個從頭到腳都塗滿了泥土的傘兵站起來投降。

就這樣,東山島上的人民解放軍、民兵和群眾在所有的角落裏,把國民黨傘兵一個個都搜出來了。

敵人第一次使用傘兵就被解放軍挫敗了。

戰鬥至13時30分的時候,前後不過八九個鍾頭,敵空降兵除60多人向南逃竄外,200多個國民黨傘兵都被一網打盡了。

號稱蔣軍“精銳之中的精銳”的國民黨傘兵,就這樣一敗塗地了。

敵人近500名傘兵逃回去的不足一半,除戰鬥力低外,敵人空降部隊墨守陳規的原因不可不提。

敵傘兵中隊空降後,並未立刻展開攻擊,而是先稍微後撤,收縮兵員,準備形成戰鬥序列後再度發起衝擊,其間耗時約20多分鍾,使得守衛部隊有充足的時間組織射擊和衝殺。

傘兵中隊之所以如此,固然是為了形成有效的戰鬥隊形,發揮最佳的戰鬥力,但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戰術的突然性。

而解放軍守衛部隊,利用當地牆垣,堅守陣地,這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麵,也是解放軍守島部隊的堅強意誌,促使他們堅持到最後。

在此期間,國民黨進攻部隊雖擁有火力、兵力的優勢,又有空中支援,依然未能拿下八尺門,不能不說是他們的戰鬥力根本不及解放軍。

換言之,如果傘兵中隊能夠在最初有效地控製渡口,則解放軍的增援部隊顯然不可能輕易地加入戰場,也不可能堅持到最後。

之所以這樣,恐怕不單單是國民黨軍戰鬥力弱的原因,其政府和軍隊的腐敗,以及他們的戰爭根本不得人心,才是他們屢次失敗的根源。

其間還有一個故事。

據傳,當初胡璉本不想將傘兵投放於此,是因其遠離進攻的灘頭陣地,唯恐一旦進攻受挫,部隊無法回撤,會被解放軍包圍,所以才將傘兵投放於此。

但因美國顧問的堅持,又因部下的掣肘,最終敵傘兵並未如其所定的計劃行事。

隨著戰事的發展,果然應驗了胡璉的憂慮和預料,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毛澤東表揚前線部隊

東山島戰鬥進行到第三天的時候,在12時,增援部隊快要抵達東山島時,毛澤東到了總參作戰室,與葉飛直接通電話。

其實,東山島一開戰,毛澤東就非常重視。

由於當時還沒有直達線路,聲音很小。這次通話是通過華東軍區值班的副參謀長張翼翔轉達的。

毛澤東最關心的是東山島登陸可能不是主要方向。他提醒葉飛說道:“東山登陸可能是吸引我們注意力,然後在另外地方登陸。”

葉飛回答說:“早有準備,已防備敵人在第二個方向登陸。”

毛澤東關切地問葉飛:“兵力夠不夠?需要不需要增援?”

葉飛回答說:“我的兵力夠了,現在手上還有一個軍的機動兵力尚未使用,準備敵人在另外方向登陸進攻時使用的。”

毛澤東不放心,又問:“有沒有要求?有什麼困難?”

葉飛想了一想說:“沒有什麼要求和困難。就是汽車已全部使用光了,但已下命令把上饒到福州公路幹線的地方車輛集中到福州機動,請求中央命令江西接替上饒到福州的地方運輸任務。”

毛澤東一聽感到很奇怪,就問道:“華東軍區有一個汽車團,為什麼不給你們福建前線啊?”

通話之後,毛澤東馬上下令給華東軍區:

你們的汽車團立即開到福州。

戰後,毛澤東表揚前線部隊:

守得頑強,增援得快。解放軍發起全麵反擊

16日23時,敵人指揮機關在三路主力部隊進攻均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決定加強兵力,把全部兵力投入戰鬥,妄圖以此在天亮前攻下解放軍占據的三個主要陣地。

然而,敵人的這個願望隻能成為妄想了。

在7月17日淩晨,解放軍的增援部隊二七二團接替了公安八十團的陣地,和敵人繼續作戰。

解放軍二十八軍的八十二師和四十一軍一二二師先頭團已渡海進入東山島。

有了大批援軍,守島部隊的信心就更加足了。

四十一軍一二二師先頭團三六五團登島後,馬上在淩晨5時向王爹山方向的敵軍展開猛烈地攻勢,以減輕主陣地的壓力,分散敵人的力量。

二十八軍八十二師二四四團登島後,以迅猛的動作從左翼發起衝擊。本來這個任務很艱巨,而且也相當困難,但戰士們不畏艱險,勇猛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