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繼往開來再創輝煌2(3 / 3)

9月11日,在新疆的視察結束時,胡錦濤總書記在聽取了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工作彙報後,對兵團工作予以肯定的同時,還專門提出了明確要求。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

成立和發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中央治國安邦的戰略性決策和重要舉措。兵團經過五十二年的努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性貢獻。實踐證明,中央的決策是英明正確的。

胡錦濤總書記要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正確處理好屯墾和戍邊的關係;正確處理好特殊管理體製和市場機製的關係;正確處理好兵團和地方的關係,和新疆各族軍民邊疆同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胡錦濤總書記繼續強調說: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新疆發展和穩定的關鍵時期。希望同誌們團結帶領各族幹部群眾繼續開創團結穩定、蓬勃發展的新局麵。

在這個豐收的季節,胡錦濤總書記到兵團考察,這對兵團在新的曆史時期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地鼓舞和推動作用,並對兵團的屯墾戍邊偉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曆史性影響。兵團在抗震救災中又立新功

2003年12月8日,新疆昭蘇發生61級的地震。突然降臨的災難,給當地新疆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災情牽動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體官兵的心。

得知災情後,兵團軍事部政委獨佩星,馬上組織召開常委會,部署抗震救災工作,要求在第一時間組織民兵搶救受傷群眾,及時為災民送去救災衣被和食品。

根據部署,兵團軍事部立即組成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軍事部副部長李海峰迅速帶領機關工作人員星夜兼程,趕赴1000多公裏外的受災最嚴重的農四師七十六團場,親臨第一線,指揮所屬農四師廣大官兵及民兵抗震救災。

地震發生後,當天下午,農四師人武部政委楊普選就帶領人武部官兵趕赴農四師七十六團一連,並迅速組織昭蘇墾區750名民兵奔赴抗震救災一線,搶救受傷群眾,清理倒塌房屋,搭設帳篷,維護救災秩序和社會治安。

天冷路滑,積雪較厚,救災車輛行駛困難。農四師昭蘇墾區民兵冒著嚴寒,鏟雪開路。部分地段積雪太厚,車輛無法通行,民兵們就扛著鐵鍬踏雪前進。

在農四師人武部及所屬昭蘇墾區各團場武裝部的嚴密組織下,全體參加抗震救災的民兵接受命令後,在第一時間趕到受災最為慘重的農四師七十六團場一連,最先投入抗震救災的戰鬥。

地震導致農四師昭蘇墾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2億元。

地震災區人民群眾在生命財產遭受損失後,生活麵臨著巨大困難。

為了地震災區人民群眾不受凍不挨餓,農四師部長牛德立在災情發生後,立即組織從該師六十六團場應急連和七十團場緊急調運帳篷,並購買火爐、方便食品等,火速送往災區。

人武部官兵帶著救災車輛在冰雪覆蓋的崎嶇山路上行進,從300公裏以外的伊犁趕往地震災區,於當天深夜,終於將救災物資送到災民手裏。

兵團軍事部領導心係災區人民群眾的饑飽和冷暖,急災區人民之所急,緊急調運和籌集救災物資。

在地震災區,兵團軍事部及所屬農四師人武部領導顧不上吃飯,頂風冒雪把救災衣物和食品分送到受災最重的災民手中。

農四師七十六團蒙古族職工那森巴特的愛人和侄子在這次地震中遇難。

兵團軍事部副部長李海峰和農四師人武部領導把衣服、被褥和方便食品送到他的家裏,並鼓勵他戰勝災害、重建家園。

那森巴特緊緊握住李海峰副部長的手,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說:“感謝共產黨!感謝解放軍!”

等到慰問完災民,官兵們才坐在冰雪泥濘的廢墟上,啃自己帶來的饢。

在各級黨委領導的關懷下,在兵團軍事部及所屬農四師人武部官兵和民兵的救助下,災民們吃得飽穿得暖,增強了他們戰勝自然災害的勇氣和力量。

在受災最重的格登莊,外麵的氣溫降至零下30多度,走進烏倫巴依爾的帳篷裏,卻絲毫不覺得冷,爐子上的奶茶壺冒著騰騰的熱氣。

烏倫巴依爾的小兒子伏在他的腿上靜靜地睡著了。

一家人都很高興,烏倫巴依爾滿臉感激地說:“現在住的、吃的、燒的,都不缺了。沒想到兵團這麼快就為我們安排好了一切!”

民兵們忍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從倒塌的房屋裏爬出來後,迅速加入抗震救災的隊伍中,哪裏有險情,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

農四師七十六團團長錢存斌、政委周新華和武裝部部長趙忠富組織民兵組成救護隊、搶險隊等救援組織。

民兵們在倒塌的房屋下,在斷壁殘垣中,在風雪交加中,忍著饑餓與疲勞,忍受著雙手被廢墟劃破的疼痛,搶救出一個個受傷群眾,並立即運往團場醫院。

墾區民兵冒著嚴寒,組成搶救小分隊在地震的廢墟中清理房屋、牧舍,搶救群眾財產,運送受傷群眾前往醫院救治。

許多民兵的雙手凍傷了,雙腳被砸傷了,仍堅持在一線參加救災。

當時,年過花甲的哈裏帕大娘,跑回倒塌一半的房屋裏搬東西。她剛進去,餘震發生了,房頂的泥塊直往下掉,極度驚嚇的大娘邁不動步,隻能大聲哭喊。

鄰居們急得連聲呼救,但誰也不敢進去。

正在幫群眾搬運糧食的民兵聽到呼救聲,馬上跑過來衝了進去。

民兵背起大娘剛跑出房門,就聽到一聲巨響,危房全部倒塌。

農四師七十六團蒙古族民兵甫爾包才仁,在震災中頭部、腳部受傷。

當他從自家的廢墟中爬出之後,就迅速投入第一支抗災隊伍中。

連隊領導看到他的行動吃力,就讓他先到現場救護所包紮,他卻說自己的一點小傷不算什麼,就又跑步到搶救的隊伍中去。

在這次地震中,蒙古族民兵那森家的羊圈倒塌,37隻羊被砸死。為了搶救受傷群眾,他一直戰鬥在抗震救災一線,顧不得回家。

女民兵範春梅把幼小的兒子扔給母親,連續3天和男民兵一起,顧不上吃早飯,10時前趕到20多公裏外的救災一線,渴了吞口雪,餓了啃口幹饢,一直幹到天黑才離開。

她和民兵們先後在廢墟中搜尋出現金3萬多元,以及摩托車、電視機等大量物品。

蒙古族民兵巴特爾4歲的女兒米其爾被砸傷,67歲的嶽母腿部受傷,自家磚混房子已成為危房,然而他依然戰鬥在抗震救災一線,清理危房,發放物資。

記者在采訪他時,他說道:“麵對自家的傷痛,我想得更多的是需要幫助的受災者……”

七十六團青年民兵連的10名女民兵,有哈、維、蒙、漢、克爾克孜5個民族,4天來一直戰鬥在抗震救災前線。

蒙古族女民兵阿裏塔的3位親戚在地震中遇難,她顧不上過去看一眼,一直和同誌們抗震救災。

農四師七十五團武裝部專武幹部陳利兵因肝脾損傷住院治療,剛出院,他就帶領70名民兵參加抗震救災。由於過度勞累,他肝脾再次損傷,住進了醫院。

農四師七十七團場武裝部長譚先雲組織民兵到災民不敢進去的危房中搬運衣物和糧食。為了邊遠地區的牧民,他帶領20名民兵翻山越嶺40多公裏,踏著沒膝深的積雪,為牧民搭設帳篷26頂。

七十七團機建公司民兵李重慶、姚世躍、吳科、鄒運成都是個體小老板,他們放棄賺錢的機會,自願到七十六團搶險救災。

地震使當地不少學校的校舍受到損壞,參加抗震的民兵迅速搭建帳篷教室,從廢墟中挖出桌椅板凳和課本,讓孩子們重返課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體官兵,在自然災害麵前勇敢麵對而又甘於奉獻,為保護災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當地各族人民群眾的稱讚。

在新的曆史時期,搶險救災,成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又一光榮使命。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國史全鑒》本書編委會編著團結出版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誌》本書編委會編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五十年》本書編委會編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計年鑒》本書編委會編著中國統計出版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糧食誌》本書編委會編著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聞誌》本書編委會編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土地誌》本書編委會編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的曆程》馬大正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特色經濟問題研究》李萬明著中國農業出版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誌》李全民主編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