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洪搶險1
●鄒作盛囑咐他們:起風了,要嚴守堤防,每個責任區要有專人掌握搶險隊伍,和指揮部保持密切聯係。
●連長想也沒想,他立即把自己身上的雨衣脫下來,用皮帶捆在這個麻袋上。
●機器工人們提出了響亮的戰鬥口號:在每部抽水機的零件到達工地後的36小時內,保證把它裝好!
● 抗洪搶險
搶險隊戰鬥在舵落口
1954年7月28日1時30分,這時,越來越大的風在窗外呼嘯。
在漢口第二防汛指揮部裏,鄒作盛指揮麵容顯得非常嚴峻,他正在打電話給小張公堤第一、第二兩段的幹部,囑咐他們:
起風了,要嚴守堤防,每個責任區要有專人掌握搶險隊伍,和指揮部保持密切聯係。
白蒙蒙的雨霧中,透出幾線燈光,一列卡車載著一〇〇七部三支隊的兩連戰士駛向舵落口,支援原來就在小張公堤上的兩連戰士。
破曉時候,舵落口水位已經達到2898米,風勢越來越大,吼叫著的北風卷著兩米高的巨浪,猛撲小張公堤上16公裏長的堤岸,羅家灣、丁家嘴一帶的子堤開始崩垮,全部堤防線都受到波浪的侵蝕。
鄒作盛研究了情況,下了緊急命令:
再調兩連戰士上堤搶險,留一部分人作為後備力量,在決戰階段投入戰鬥。
副指揮馬安榮、田振東、陳永福也先後上堤指揮戰鬥。
稠密的暴雨,洶湧的波濤,刮得人站不住腳的狂風一齊襲來,羅家灣、丁家嘴一帶的子堤有一部分完全被波浪卷走了,堤身也被衝壞了三分之一,洪水開始上堤了!
連長大喊一聲:“跑步前進!”兩連新上來的戰士在尺把深的泥濘中,衝上險區。
戰士郭仁望左腿上長了3個大瘡,一寸方圓的肌肉高高地腫起,熱得燙手。這時,他從舵落口背著百多斤重的蘆柴,隨著隊伍衝向羅家灣,平日不靈活的痛腿一點也不覺得痛,郭仁望已經完全忘記了這回事。
剛到險區,郭仁望一眼看到堤身有個1米長、兩米深的洞,他馬上跳進兩米高的浪濤中,像撲碉堡一樣,用身子堵住了洞口。
郭仁望把兩手張開,死勁將五指插入堤身的濕泥中,抓緊草根。
浪頭衝上堤來,郭仁望完全被淹在水裏,背上隨著一股陡然壓下來的力量,額頭猛的撞向堤身,他閉住雙眼,忍住呼吸。浪頭一退,郭仁望趁著第二個浪頭還沒有衝到的一刹那,將頭伸出水麵,大叫:“拿麻袋來啊!”
當時,其他很多戰士也都隨著郭仁望縱身投入波濤,到堤外碼麻袋了,還有少數人正在緊張地堵其他更險的口,狂風叫嘯得厲害,沒有人聽到郭仁望的喊聲。
第二個浪頭剛剛退走,郭仁望就翻身跳起,爬上堤去,在離洞口50米的地方扛了一個重兩百斤左右的滿盛泥土的麻袋,飛步趕回,同時喊來了其他一些戰士扛了很多裝滿土的麻袋,將洞口完全堵住了。
在郭仁望第一次下水的時候,女民工宋秀英也已經跳入水中,但由於她的個子很小,加上已經挑了一天一夜的土,勞累得失去了力量,在波濤中站不穩,很容易被險浪卷走,但她還是不顧一切地撲在堤坡上,擋住浪頭。
緊隨著宋秀英,人民代表盧幼芝和另外一些女民工也跳入水中,在水中排成一道人堤。
這時,濤聲轟轟作響,風呼嘯得更厲害了,密雨織成一片白霧,就是站在堤上也常常被風浪撲倒。
浪頭衝上堤來的時候,沿堤的水中看不到一個人影;浪頭退去很多人頭浮出水麵,但剛露出來又被波濤吞沒了。
市建設局的工人雷於清在水中被一道巨浪衝起來,迎麵撞在堤旁的木樁上,被撞得暈過去了,差一點毫無知覺地被洪水吞吐掉,幸虧他身旁的人眼明手快,一把撈住了雷於清,大家七手八腳地將他搶救上岸。
雷於清人事不知地在岸上躺了幾分鍾,剛剛醒轉過來,別人還來不及勸阻他,雷於清就又不顧一切地下水搶險了。
洪水攻勢凶猛,馬安榮、田振東、陳永福3個副指揮站在堤上指揮戰鬥,浪頭直撲到他們的臉上。他們還是鎮靜從容地組織力量,部署工作。當水下的戰士在波浪的空隙中伸出頭來的時候,就看到他們屹立不動地站在咆哮洶湧的波濤前麵。
當堤上進行著激烈的戰鬥的時候,鄒作盛一直守在指揮部的電話機旁,沉著地、細致地聽取前線的戰情,發出簡短、明確的指示;他還要向市防汛總指揮部請示、報告。
到29日14時,鄒作盛綜合研究了戰鬥情況,認為已經到了決戰階段,前線的戰士又已經相當勞累了,他決定動用全部精銳力量,同時繼續動員一批後備隊伍。
於是,留在後方待命出發的一部分戰士全部奔上了第一線。
市防汛總指揮部派來增援的270名搶險隊員和1300多名建築工人也先後到達,前線軍威大振。
那些在水中護堤的戰士、工人和民工,他們從頭天晚上直堅持著,已經很多人沒有吃一點東西在水中泡了很久,在波濤中凍得直發抖,生力軍投入戰鬥後,替換了大家,他們上岸經風一吹,更冷得透骨,想張口說話也發不出清楚的聲音,隻見兩片發烏的嘴唇在動。但是,他們並沒有想到休息,而是繼續參加了戰鬥。
武漢市特等勞模、小張公堤第一段黨總支副書記陳玉璽在水中泡了幾個小時了,又一天一夜沒有吃飯和休息,上岸以後,全身軟癱無力。
當陳玉璽提起像鉛一樣深重的腿時,他心中十分後悔和難過,後悔自己作為這一段的黨總支副書記,怕不能再參加防汛抗洪的鬥爭了。
陳玉璽在段部吃了一點飯,稍微打得起精神以後,他又馬上出發,沿段檢查工作。
這時,宋秀英已經在28日工作了一天一夜,29日又在水中泡了六七個小時了,但她說什麼也不肯回家。
戰鬥一直進行到7月30日,倒塌的堤身完全修好了,風速雖然逐漸減弱,但水位卻在繼續升高,小張公堤仍然是武漢市區的安全屏障。
堤內,防堤不遠的地方,幾處稻子的穀穗已經開始轉黃,收獲的季節就快要來到了。
丹水池大堤緊急搶險
1954年8月3日夜,這是一個稀有的晴朗的夜晚,丹水池風平浪靜。
22時30分,丹水池漸漸靜了下來,剛卸完土方和石方的人們,從附近的鐵路旁成群結隊地走向遠處。巡堤隊員一人手提馬燈,一人拄著竹棍,從遠處的堤坡上一步一探地走向近來。
堤上,雙手緊握著槍的哨兵,警惕地守衛著堤防。
忽然,大家在寂靜中聽到有流水潺潺的聲音。正準備從鐵路旁走開的吳菊林聽見了,警戒在堤上的哨兵靖乃讓聽見了,在河邊洗完澡正走回宿舍的武漢大學水利學院學生羅哲文聽見了,很多人都聽見了。
大家都警惕起來:這是什麼聲音?是洪水穿過堤身在往堤內流嗎?
於是,人們趕忙圍攏過來,步步探視的巡堤隊員從遠處一看到這種情況,拔腿就向這裏飛奔。
是險情!堤內坡有個3厘米大的管洞在流渾水,而且不到3分鍾就擴大到了6厘米,很快,堤身已經衝成大約105厘米的漏管。
有人大喊一聲:“趕快向工段去報告!”隨即有人飛奔而去了。
第三搶險大隊政委薛啟鳳大喊一聲:“趕快搶險啊!”然後他就跳入水中,解放軍戰士張元福、搬運工人周少斌和周謨書,還有好多人都跟著跳進水中。
他們在堤外坡上摸索著水下的漏洞,在當時內坡人們還沒有來得及運來麻袋和棉絮,大家紛紛脫下衣服、帽子往漏洞裏堵塞。
武漢大學幾個學生,把剛洗澡換下來的衣服丟給人們以後,又把身上的汗衫也丟給人們。
江水仍然在嘩嘩地往堤內流,報告的人還沒有跑到工段辦公室。
丹水池響起了報警的鑼聲。
這時,段長蔡占江和工程師正在工段辦公室裏研究此處堤防的加固措施。他們在傍晚檢查堤防的時候,就發現了此處堤身有發生險情的趨勢。
這時,謝滋群指揮正在第一防汛指揮部裏值夜班,他時刻守候在電話機旁。
丹水池報險求救的鑼聲一響,蔡占江立刻命令第三搶險大隊出發。
謝滋群的吉普車也同時從戴家山向丹水池飛馳。
人們永遠對丹水池念念不忘,因為人們時刻在記憶著丹水池一帶是1931年潰堤的地方。
現在,此處單薄的防水牆後麵已經加修了內幫,堤身從標高29米升高到30米,經過了比1931年水位高得多的洪水的考驗。但是洪水的壓力,對於堤防畢竟是嚴重的威脅。
防洪大軍表示,決不能讓洪水從這裏破堤而入,淹沒城市和工廠,就在發生這次險情前幾天,當這裏和8級大風搏鬥的時候,人們曾經用自己的身軀保衛了丹水池的堤防。
蔡占江和300多名搶險隊員們及時到達了險情地區。人們的情緒鎮定了。但戰鬥仍在緊張進行。
很快,麻袋土、片石、瓜米石、蘆柴已經源源不斷地運到了堤上,在堤內坡,一層層的麻袋土很快就壘了起來,一個個瀘井在加緊修築。
在堤外坡,薛啟鳳已經摸到了水裏的洞口,洪水就是從這個很大的洞口往堤內流,人們開始在3米多深的水裏碼麻袋土來堵塞洞口。
但是,大家誰不能肯定堤外坡到底有幾個洞口,那就必須在長達250米的堤外坡深水中普遍檢查。搶險大隊長鄭道下達命令:
潛水班的人一律下水檢查漏洞,會喝酒的趕快喝酒,立刻下水!下半夜1點鍾有人來換你們的班。
陶明春縱身就往水裏跳,他還一邊大聲地喊:“趕快下水啊,隨便什麼時候換班都行。”
同時,楊先彩一聲不響地跳進水裏,並鑽進深水裏去了,刹那間,人們都紛紛下了水,時而探出頭來換一口氣,馬上又潛入水中。
過了一會,陶明春從水下浮起來,他用手抹抹頭上的水,對大家說:“嗬,這下邊有個大個的洞。”陶明春邊說邊向岸上的人比劃了一個碗大的圈,然後他就又鑽入水下。
蔡占江聽說又發現了一個碗大的洞,他一麵脫衣服一邊向通訊員說:“回去傳達我的命令:要下一班充分休息,下半夜1點鍾來換班。還有,叫把麵包、開水都準備好。”
說完,蔡占江就跳進了水中,他摸了一會,發現這裏果然有一個大洞,跟著,在上遊也發現了一個大洞!
麻袋運來以後還要抬下堤坡,已經跟不上水裏的需要了,搬運工人閔漢洲、王煥文、魏仁清急中生智,他們迅速找來幾塊木板做滑坡,麻袋土往木板上一放,就滑下了水。
丹水池當地的人民經曆了兩個時代的洪水時期,他們已經有了深切的感受。大家在聽到報警鑼聲以後,迅速地爬起床來燒開水、熬薑糖水、煮稀飯,紛紛地跑上堤來支援戰鬥著的防汛大軍。
首先抬著茶水上堤來的是黃運蓮和賈愛榮兩位小姑娘,李讚賢大嫂也提著滿籃子茶碗匆匆地跟著來了。
下半夜1時,當換班人們上堤的時候,堤外坡已經築起了長30米、寬35米、高3米的麻袋外幫,堤內坡已經築起了倒濾井和倒距層。
這時候,嘩嘩傾流的渾水堵住了,細細的清水緩緩地流入小溝。這說明水沒有積留在堤身內,使堤身被泡濕,也沒有把堤身的泥土衝出,使堤身的漏洞擴大,險情製止了。
換班的人們繼續進行加固工程,在堤上,謝滋群和蔡占江以及工程師們一起席地而坐,研究這次搶險的成就和缺點。
謝滋群說:“基本工程過去了,我們勝利了,但是還必須繼續施工加固,工程要細致。丹水池,這是無論如何不能忽視的險工地帶,工程質量要有嚴格的保證。”
解放軍打退長江巨浪
1954年7月11日傍晚,解放軍四〇二〇部隊冒雨出動,擔任從麻陽街口到丹水池9公裏的巡邏搶險任務。
他們就在這沿線堤防上安下營盤,哨兵們荷著槍,赤著腳,在毒火似的太陽下,在暴風雨的漆黑夜晚,守衛著堤防。
戰士們警惕地注視著江水,謹慎地在草叢中、亂石堆裏、深泥坑中,以至大糞坑裏到處尋找,連針眼大的漏洞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