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與飽嚐遺憾(1 / 1)

追求完美必然最不完美。我那時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把完美定為目標。學習要學得好,工作要幹得好,為人要處得好,子女要發展好……總之,凡事都想好。結果我顧此失彼,在家庭親情上受到了懲罰。每當在大街上看到女兒與媽媽挎臂、撒嬌,兒子與爸爸竊語、嬉戲的情景時,我都為之感動,羨慕不已。因為,我的家庭太缺少這些了。所以,遇到人家家庭挎臂、撒嬌、竊語、嬉戲時,甚至讓我有一種這樣的感覺:他們怎麼能夠如此奢侈,太珍貴了。其實,我也能深深地感到,我和我的家人互相之間都有深深的愛,但是,表現出來的往往竟是平淡。為此,我也常常陷入矛盾、彷徨,甚至焦慮、苦悶,不能不探根溯源。但是,找來找去,主要原因還是在我自己。我一直堅持對人寬,對己嚴。這個對己嚴,主要是對我自己,也包括家人。“寧可打傻,不能學壞”,“寧給好心,不給好臉”,這些想法和認識,是我年輕的時候管教孩子的內心定位和處理原則。結果卻導致發生了這樣一件非常不能自我原諒的事情。我母親高血壓引起偏癱以後,兒子一歲多就由姥姥照看,一直到他開始上學。大概隻有當星期六我能休假的時候,才能接他回家團聚。有朋友跟我玩笑,說我休假,孩子也過禮拜天。後來兒子開始上學了,平時還得住在姥姥家。有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去接他,看見他在瘋狂的玩兒,一問作業還沒寫。我一下子就生氣了。因為我給他規定,放學以後先做作業,然後再玩兒。我這一生氣,就處罰他。往常從姥姥處接他回家時都是我用自行車帶著他,那一天,罰他自己跑。讓他在前麵跑,我開始在後麵走,後來騎上自行車在後麵跟。從他姥姥家回來大概要有一公裏,其中有幾百米是他在前麵跑,我騎著自行車在後麵跟過來的。這件事讓我不敢回首。累在孩子身上,痛在我的心裏,現在說來,簡直不可思議。但是,當時,我真的就是那樣做了。對別人,別說孩子,即使是大人,即使是故意的錯,我都能原諒,能容忍,但對自己的子女,在追求完美,在為了孩子好的名義下,卻做出非常不完美,甚至像上述那樣嚴重錯誤的事情來。

工作可以反複,人生不能重來。人生,從錯誤中走出,思想,從教訓中生發。為了不使後來人重蹈我的覆轍,於是寫出了避免覆轍的感悟。

路與其說是用腳走出來的,不如說是用心走出來的。人隨意轉,腳隨心動。行路如此,人生更是。

好事可以動手去做,好人必須用心去做。好事可以一一單算,好人卻要一生總算。

結果,往往是輕鬆的,美好的;過程,往往是苦澀的,甚至是痛心的。

回想自己工作生活曆程,常在苦難教訓裏掙紮,輒在極端矛盾中搖擺。所以,書中才有一篇題為《在曆史陰影中生存發展》的文章,實際講的就是這個感受。因此,本書所體現的思想的基礎背景,多為苦辣辛酸和錯誤挫折,但它是我經曆的真實,是對我心的折磨,也是對我心的曆練,有確確實實的表現。那些表現,回想起來,是一係列的矛盾現象,甚至於極端對立,難以想象理解,卻又真實存在。既有經驗,也有教訓。既是經驗,也是教訓。往往更多的,更深的,更難以釋懷的,就是教訓。經驗可以教人,教訓也可以教人。如果經驗有時候教不了人的話,那麼教訓一定可以教人。我就是教訓教出來的。因此,在獻出這本書的同時,也把我的教訓奉獻給大家。

看看窗外,天,快要亮了。這些文字到此也暫為一個段落。這時,我覺得自己終於進行了一次虔心懺悔,一次良心自審,至此,這本書也許不至於再給讀者造成“聰明就可成功”的誤導,總算給讀者能有一個良心的解釋,也給對此書修改出版關心支持的讓我感動的領導、朋友們所寄予的期望,稍有一些負責的交代。我的心總算有了一點點的輕鬆。

作者

2007年8月3日淩晨於長安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