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決策階段
●劉少奇說:“中國的資產階級有地方性,這是可以利用以發展生產的。”
●毛澤東聽後,看了他們一眼,風趣地說:“我們的方針是‘唯利是圖’。”
●毛澤東說:“我讓他們把這話傳給縣委書記、縣長。在10年到15年或更多一點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及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 探索決策階段
共和國故事·喜報頻傳劉少奇在天津調研工商業
1948年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西柏坡隆重召開。此次會議主要討論革命勝利後,如何更好地領導全國人民發展經濟的問題。
在會上,當談到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和鬥爭時,毛澤東指出:
鬥爭有兩種形式,竟爭和沒收。竟爭現在就要,沒收現在還不要。
當談到各種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時,毛澤東說:
單講與資本主義競爭,還不能解決問題,還有一個利用它以發展生產的問題。
……
中國的資產階級有地方性,這是可以利用以發展生產的。
關於如何對待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問題,在這一時期,劉少奇也進行了很多探索。
1948年12月,在華北財政經濟委員會上的報告中,當談到新中國經濟的性質和經濟建設的方針時,劉少奇明確指出:
在我們與資產階級聯合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勝利以後,我們是不是馬上反對資產階級?還不是。我們要不要資產階級來參加我們的政府?還要。
因為我們的政權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經濟還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是資本主義的呢?還是社會主義的呢?都不是。他有社會主義成分,也有資本主義成分。這是一種特殊的曆史形態,他的特點是過渡時期的經濟,可以過渡到資本主義,也可以過渡到社會主義。這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
當時有人問劉少奇:“咱們無產階級既然執政了,為什麼不早消滅資產階級呢?”
劉少奇解釋道:“因為這樣做困難很多。消滅了以後怎樣?消滅了以後你還要把它請來的。列寧搞新經濟政策就是如此。”
有人問:“列寧把資產階級請回來,幹啥子?現在蘇聯老大哥不是沒有資產階級了嗎?”
劉少奇耐心地解釋道:“在十月革命後,列寧並不想過早消滅資產階級,但資產階級不答應,不得不消滅,消滅以後又把它請回來,經濟發展以後才又消滅掉。”
最後,劉少奇又說:“將來全世界都要消滅資產階級的。當然,這要在可能與必要的條件下才消滅。我們推翻國民黨以後,把資產階級保留一個時期,15年內誠懇地發展他,這對無產階級是有利的。”
1949年4月上旬,劉少奇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委托,去天津指導城市工作。10日,劉少奇一行抵達天津,前來迎接的是黃克誠、黃敬和黃火青。
4月11日下午,劉少奇聽取黃克誠、黃敬的工作彙報。當聽到不少來自農村的幹部不適應城市工作時,劉少奇鄒起了眉頭,馬上指出:“要盡快教育我們的幹部適應環境,學會管理城市,否則就誤事了。”
緩和了一下語氣,劉少奇又接著說:
接收隻是城市工作的開始,今後的任務是如何管理好城市,並將城市的生產恢複,發展起來,把消費城市變為生產城市,人民政權才能鞏固。不但要恢複城鄉貿易關係而且要有所改進。私營工廠勞資雙方不能激烈鬥爭,今後還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問題。
黃敬說:“眼下,一些工廠勞資關係緊張,資方財產被凍結或分掉,而幹部多是站在工人一邊。再加上工人紛紛要求資本家增加工資、分紅利等,使工廠在資金和管理上出現問題,維持生產都有困難,複工複業也成問題,更談不上發展生產了。”
劉少奇堅決地說:“這不行,這是自殺政策,根據今天中國情況,勞資雙方不能鬥爭太激烈,勞資雙方今後還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問題。今天工作組亂解決問題,等於農村亂打亂殺,同樣地違反政策,而且亂得很快,我們要抓緊糾正。”
當場,劉少奇和黃克誠、黃敬商定:由軍管會成立調解勞資糾紛的勞動局,資本家可以直接到軍管會反映意見,並安排黨的基層幹部到工會中做工人的工作。
有一天,劉少奇與天津幹部聊天。劉少奇明確地告誡大家:
目前,我們天津市的黨員幹部思想上還存在著對民族資產階級的不正確的認識,在即將開始的恢複和發展城市中的生產事業中,民族資產階級不是鬥爭對象,一般地是團結的對象,爭取的對象。
劉少奇又說:“對民族資產階級也有鬥爭,但重點是在團結上,如果把民族資產階級作為鬥爭對象,就會犯錯誤。對民族資本家要既聯合又鬥爭,二者以聯合為重點,今天重點是團結。”
黃敬說:“現在的天津,帝國主義被趕出中國了,沒有了掛著外國國旗的軍艦、租界。國民黨垮台了,大買辦、大官僚資本被人民政府沒收了。這時,在人們心目中,剝削階級、壓迫階級就主要是那些挺著‘大肚皮’的資本家,就應該把他們作為鬥爭對象。像農村分田地一樣,要分他們的工廠、汽車、洋房和機器,或者向他們提出漲工資的要求,或者在報紙上隻說他們的壞,不說他們的好。在這樣的氛圍下,黨員幹部、工人群眾都不敢接觸資本家,擔心被認為是立場不穩。”
劉少奇嚴厲地說:
把資本家當作主要鬥爭對象,這是不對的。
現在有的報紙,在宣傳上對民族資產階級不重視,重點不是團結而是打擊,這是不妥當的。
不但不鬥爭,而且是爭取對象,團結對象。
接著,劉少奇解釋道:
重點是聯合,還要聯合多少年呢?不是短期的,而是相當長期的。
在中國的條件下,有些資本家將來還可以同我們一起走入社會主義。
為此,劉少奇向黨員幹部們提出要求說:
我們一定要熟悉資本家,不熟悉資本家不行。怕見資本家,是我們幹部的情緒,而不是工人階級的情緒。工人階級最了解資本家。我們黨員不熟悉資本家,怎能代表無產階級?對資本家的意見不能不聽,但也不可盡聽。
在劉少奇調研期間,毛澤東提出了“四麵八方”的城市經濟工作政策,即“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16字方針。“四麵”,即公私關係,勞資關係,城鄉關係,內外關係;“八方”,即公私兩方、勞資兩方、城鄉兩方、內外兩方,就是要“從四麵八方努力,四麵八方照顧到,實現發展生產。”
對此思想,劉少奇非常重視,他在天津視察期間,對此思想作了進一步的闡釋和發揮。
在各種會上,劉少奇多次強調和闡述“四麵八方”政策。劉少奇認為,毛澤東的這一概括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為此,劉少奇要求軍管會提出一個規定,以處理勞資關係問題。他要求一切勞資糾紛都由總工會集中審查解決。一句話,不能因為眼前的利益妨礙長遠的利益。
對此,黃敬形象地稱之為:“不要吃母雞,要慢慢吃雞蛋。”
劉少奇感覺到,必須給資本家“交底”,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不管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總之,“母雞”不能殺來吃,“雞蛋”也還要“慢慢吃”。“吃雞蛋”,也要大家來吃,當然包括資本家。
4月19日,劉少奇邀請天津市工商業資本家座談。參加的有李燭塵、周叔弢、宋棐卿、朱繼勝、邊潔清、孫冰如、勞篤文、資耀華、王翰庭,以及其他各工商業界的人士等。這些工商業界人士都是天津市工商業中占較大部分的私人工商業者,比較知名。
因為劉少奇是從北平來的中央領導人,資本家們在談話時就流露出探劉少奇的底的意思,看共產黨到底對他們資本家實行什麼樣的政策。
座談開始後,工商業資本家不安地向劉少奇詢問,共產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什麼態度。
劉少奇非常幹脆地向他們說:“好!我來就是給你們交底的。”
劉少奇鼓勵他們辦好廠,多辦廠。資本家可以和貿易公司合作,貫徹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方針。
對緊張的勞資關係,劉少奇鼓勵大家說:“你們可以定廠規,經政府批準,就可以執行了。至於臨時工,有些可變長工,有困難的就不變。”
這樣一來,資本家在生產的恢複和發展任務中的地位就很明確了。
事實上,完成這一任務離不開資本家的合作,這次會談就是合作的形式之一。於是,會談的氛圍變得輕鬆起來,參加座談的資本家話多了起來,大家紛紛反映問題,獻計獻策。
有一個與會者激動地說:“你們共產黨訂一個計劃,我們私營企業來幫你們的忙。”
劉少奇聽後,點點頭說:“這個意見很好。公私合作是全麵的,有長期的,也有暫時的。我們有所謂國家資本主義,這就是私人和公家的長期合作。你有困難我幫助解決,我有困難你幫助解決,互相照顧。不是爾虞我詐,而是完全合作、彼此有益。我們希望合作得多,合作得長,使公私兩利。”
對此,有人擔心地說:“我們怕你們的貿易公司。國家貿易公司是個大資本家,誰能和他競爭呢?”
劉少奇聽後,嗬嗬一笑,然後說:“這無可厚非。這就是自由競爭,是學你們的嘛!統製原料、市場,是普通生意人的做法,如果國家貿易公司也用這種辦法來經營,隻顧到自己,那就是不對的,是違反黨的政策的。”
資本家李燭塵猶豫了很久,還是忍不住地說道:“前不久,我去山東銷鹽,事先征求天津市的意見,有人告訴我可以去。可是到了山東臨清,當地的貿易公司一看來了個資本家銷鹽,就壓低了當地的鹽價。我不僅沒有賺到錢,還虧了本,回來就一肚子氣。”
對此,劉少奇明確指出,臨清地區貿易公司的做法是不對的。他告訴李燭塵,會跟那邊講清楚,讓他再去。
有個資本家說:“我們現在隻能在國營工業的空子裏,吃點殘羹剩飯。“
劉少奇微笑著說:“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今天,中國的工業還不很發展,國營企業還隻是點點滴滴,私營企業的活動範圍很廣,可以和國營企業平行發展。對私人資本有所限製,實際上等於沒有限製。比如鐵路、航空,中國今天還沒有那麼一個資本家說,也要開辦鐵路、航空,和國營的競爭。我們的政策是走新民主主義的道路,不是走舊資本主義道路。”
李燭塵提出,要限製股息,以利潤的1/3給工人,1/3作公積金,1/3作股息。
0劉少奇則主張,在股息問題上,最好不加限製,股息提高或降低,要看對什麼有利。隻要錢拿到工業上去,拿出來流通,總比埋在地下好。
劉少奇還接著解釋道:“我主張壓低投機利潤,減低商業利潤,提高工業利潤,七八年內不要限製,對國家、對工人、對生產都有利。到底賺多少才算合法?我以為賺多少錢都合法!”
李燭塵說:“私人資本能不能與公家合作,合資辦工廠?”
劉少奇馬上說:“我讚成。但有兩個條件:一是不準外股參加;二是從經理到工人,股息要平均。否則,不能稱為合作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