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七大”以後3年多的時間裏,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打敗了國民黨的800萬軍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黨的“七大”向全黨提出的任務:“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團結全國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

建國之初,由於三大敵人的殘酷掠奪和長期戰爭的破壞,黨和政府麵臨的是一個國民經濟的殘破局麵工業破產、農業凋敝、交通阻塞、經濟混亂、失業現象嚴重、城鄉人民生活極端困苦。帝國主義不甘心它在中國的失敗,千方百計地進行顛覆破壞活動,企圖把剛誕生的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

1950年10月,美國悍然把朝鮮戰火燒到鴨綠江邊。麵對著國內的困難和國際反華勢力的威脅與封鎖,中國人民沒有低頭,他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完成了恢複國民經濟的工作和一係列民主革命的任務,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從1953年起,我國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同時在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中,開展了社會主義改造運動。

到1956年上半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這樣,在我國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中,黨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開辟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複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結束了延續幾千年的剝削製度,建立起嶄新的社會主義製度。

與此同時,第一個五年計劃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96%,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48%,我國當時經濟建設所需要的機器設備的65%都已自給。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許多重要指標已有確實把握提前完成,這就為全麵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初步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社會正在跨入全麵建設、快速發展的新的曆史時期。此時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意義顯得尤為深遠。

中共“八大”的召開,也為世界所矚目。蘇聯、南斯拉夫、意大利等40餘國的兄弟黨派出各自的代表團專程與會,對這次大會表現出極大的關注。

此刻,中共“八大”將製定出什麼樣的對內對外方針,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之一。劉少奇作政治報告

毛澤東致開幕詞後,全體代表選舉了大會主席團、秘書處和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並通過了大會日程和會議規則等。

大會主席團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等63位同誌組成。當晚,主席團開會,選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康生、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林彪、鄧小平等13人為主席團常委。

大會秘書處由鄧小平、胡喬木、楊尚昆、王稼祥、宋任窮、譚震林等13人組成,鄧小平為大會秘書長。

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由29人組成,董必武為主任,譚震林、劉瀾濤為副主任。

接著,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大會作政治報告。報告分為以下六個部分:一、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二、社會主義改造。三、社會主義建設。四、國家的政治生活。五、國際關係。六、黨的領導。

劉少奇在報告中科學地分析了國內階級關係的根本變化,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今後的主要任務。

由於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外國帝國主義勢力已經被趕走,官僚資產階級已在國內消滅,封建地主階級和富農階級也基本消滅,正在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資產階級分子正在由剝削者變為勞動者的轉變過程中。廣大農民和其他個體勞動者,已經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勞動者,工人階級已經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知識界已經組成了一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隊伍,國內各民族已經組成為一個團結友好的民族大家庭。以共產黨為領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更加擴大和鞏固了。

這表明,我國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製度的曆史已經基本結束,社會主義的製度已經基本建立。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劉少奇說:“我們黨現時的任務,就是要依靠已經獲得解放和已經組織起來的幾億勞動人民,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對我們有利的條件,盡可能迅速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劉少奇科學地論證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任務,指出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今後我們國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進一步擴大民主生活,反對官僚主義,正確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和鞏固國防。

劉少奇還係統地總結了“七大”以來,特別是建國以來社會主義改造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經濟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基本經驗,充分肯定了“七大”以來黨的路線的正確性。

同時,他也指出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