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礦解放
●孫越崎語重心長地說:“資源委員會現有的工礦企業,是中國僅有的一點工業基礎,我們有責任把它保存下來。”
●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果斷地說:“一定要保證玉門油礦的安全。”
●馬世昌激動地說:“我們能活下來,全托共產黨、解放軍的福啊。”
● 油礦解放
共和國故事·經濟血脈玉門油礦喜迎解放
1949年9月25日,金秋的玉門,秋高氣爽,到處是歡聲笑語。
這一天,是玉門人永遠銘記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石油工人成了油田的主人。
此時,在玉門的廣場上,解放軍文工團正在興高采烈地表演著節目,“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的歌聲在廣場上空長久飄蕩。
在大禮堂演出的《血淚仇》、《白毛女》,讓老工人們一遍又一遍流下熱淚。
這一天,玉門人強烈地感到:國民黨反動派倒台了,天變了,受苦的人翻身了,再不會過從前那樣的日子了。
作為當時中國最大現代化石油企業,玉門的解放還有一段曲折的曆史,這還要從玉門建立說起。
玉門油礦位於甘肅省玉門境內,地處河西走廊祁連山北麓,東連萬裏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和曆史文化名城酒泉,西連敦煌、新疆等地,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1938年,地質學家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一批愛國知識分子來到空山不見鳥、風吹石頭跑的石油河畔,開始了老君廟油礦的艱苦創建工作。
1939年,玉門正式投產出油。在其後的10年間,玉門油礦在政治不斷動蕩的環境下,艱苦發展,規模逐漸擴大。
1948年10月,國民黨資源委員會委員長孫越崎,利用國民黨社會部在南京召開全國工業總會成立大會的機會,在南京三元巷資源委員會本部召開了一次資源委員會下屬工礦企業負責人秘密會議,討論資源委員會的去留問題。
孫越崎麵對這些跟隨自己多年的老部下,語重心長地說:“不久前,我到東北視察了幾個月,所見所聞,感觸頗深,共產黨必勝的大勢已是有目共睹。鞍山被解放軍占領後,我們資源委員會的技術人員一律被留用,受到優待。我們這些人,都是學工程技術的,都是懷著工業救國的理想,在抗日戰爭開始前就參加了中國的工業建設。資源委員會現有的工礦企業,是中國僅有的一點工業基礎,我們有責任把它保存下來。現在大家要‘堅守崗位,保護財產,迎接解放,辦理移交’,回去以後,將今天的會議內容,秘密傳達到附近的廠礦。”
在當時,資源委員會的高層領導和各個廠礦的負責人,絕大部分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接受了西方的現代教育,信仰“實業救國”,有著強烈的愛國思想,希望民族昌盛、中華振興,對蔣介石政權的腐敗非常不滿。
因此,孫越崎的話,引起了在場同仁們的共鳴,大家一致支持孫越崎的決定,並對如何安定人心,怎樣避免發生財務困難或人員混亂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就這樣,這次會議表明了孫越崎不願追隨蔣介石政府的決心。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資源委員會所屬廠、礦都留在大陸,成為新中國工業建設的重要力量。
1949年6月1日,油礦負責人鄒明召開全礦大會,宣布從6月份起職工工資以銀元做標準,並重點說明了油礦是國家的財富,是全體職工辛勤勞動的結晶,是大家的飯碗,要求大家齊心協力把油礦保護好。
7月初,油礦成立了以老工人為主的護礦隊。護礦隊設大隊、中隊和分隊建製。
在7月,國民黨西北長官公署改由馬步芳任長官,副手劉任,他們都是頑固的反共分子,不甘心讓玉門油礦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計劃在必要時進行破壞。
當時的國民黨油礦特別黨部書記長張振邦揚言要效忠黨國,破壞油礦,並進行密謀和策劃。
蘭州解放後,遷到張掖的西北長官公署一步一步地對油礦施壓,先是要鄒明提出破壞油礦的計劃。繼而要求將軍用電台搬到油礦,企圖派特務打進油礦,伺機破壞。
9月中旬,西北長官公署代長官劉任親自打電報給鄒明,要他馬上到張掖“有要事相商”。
當時,油礦財務組長胡禧森正在張掖辦理1000兩黃金軍油款業務,深知這裏有陰謀,打電報給鄒明叫他不要去張掖。
但是,鄒明為油礦的安全,決定冒險前往。
後因解放軍進兵神速,兵臨張掖城下,代長官劉任連夜逃往酒泉時,發生車禍,其他人逃往新疆。破壞的陰謀才未得逞。
9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在蘭州聽取解放河西的彙報時說:“一定要保證玉門油礦的安全。”
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加快了向西挺進的步伐,沿途反複廣播彭德懷的命令:
有破壞玉門油礦者,以戰犯論處。
礦區的解放一天天臨近,護礦工作也日趨緊張。為了有效對付國民黨頑固派的破壞活動,鄒明決定將礦警大隊庫存的全部槍支彈藥啟封,武裝護礦隊,增強護礦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