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山名葭宇(1 / 2)

濃濃的霧色籠罩在莽莽群山之間,遠遠望去倒頗有那雲深不知處之感。高大的林木,鬱鬱蔥蔥的灌木叢,野獸路過留下的一條條小徑,總會讓人產生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若是偶爾再聽見一兩聲高亢而不失婉轉的獸嚎,或者遇見來回穿梭不已的各種各樣的長蟲腳獸,是個人都會被嚇的丟魂落魄,這也就是此山人跡罕見,荒無人煙的緣由了。

據世俗傳說,此山名葭宇,很久以前就是大神通者的居住地,百多年前還曾有神仙般的人物出現在塵世間。不過,在平時的日子裏,是沒有凡人敢妄自進山的,縱然有,也已成為了一坯黃土甚而幾為鳥獸腹中之餐。繼而此山凶名大盛,然而,世事總是貫充者矛盾,此山凶名日盛之餘也有那好長生,覓奇術之人大肆吹捧,奉為神仙境地,而那山中偶爾出世之人也被奉為上仙之尊。

俗世之人無論王公貴胄,平民凡夫都為生老病死所糾纏,便有那博才驚豔者作長生之論,妄圖取天地之靈氣以補養己身,日日修行,最終與天地齊壽。人世間的紛繁雜念使得大陸爭端不斷,各方連番混戰使得人口驟降,千裏無人煙。後來葭宇山的大神通者出麵製止了戰爭,並和其他仙天勝地的大神通者一起主持劃分了世間的各個勢力範圍,於是戰爭偃旗息鼓了。

據某國國史文獻所載,葭宇山等勝地的大神通者第一次現世大致也就是這個時侯。而部分的修行之法也就是在那個時代開始漸漸在俗世中流傳至今,當年入世的部分大神通者還在世俗界留下了道統以傳其道法,這也開啟了世俗界修道修真之先河。而如今的世俗界門派林立,這些門派大都衍自於故老時期的道統傳承,尊道法,循天道,順應天命從而替天行道,殊不知求長生、尋那非人力所能及之大法卻真正是逆天而為。各大道統傳承至今,卻因對天道、對事物的看法不同而不斷分衍,道家、佛家、等百家爭雄甚而正邪兩分,征伐不斷,各有勝負。

自古以來,都有這樣一種說法,人是萬物之靈長,擁有得天獨厚的修行資質,在追尋大道一途上遠遠強於其他異類修者,這也是長期流傳在修真界的鐵律,於是為了門派的發展、道統的傳承,異類之修便被排在了各大門派的山門之外,自古至今,異修便為人瞧不起,諸如妖類淪為坐騎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於被人肆意濫殺,獵取丹心煉藥製做法寶。而某些實力較強的異類修士也可以獵殺人類修者,隻要你實力夠強,便可以免遭人屠戮甚而戮殺他人,這也是修仙界不二的潛規則,縱然是打著替天行道旗幟的正道,亦或是明目張膽大行殺戮的邪魔,對此都是同一立場的。

葭宇山並不是一座孤零的大山,而是世人對趙國東部瀕臨貝加海一帶山脈總稱,它的中央山脈便是世人所崇仰的大神通者所處了,由於遠離世俗,荒郊之地修行起來往往會比人跡繁華的城鎮要好上很多,這也是修士們之所以避人而居的原因。靈氣充沛山間,縱使不懂修行法訣的飛鳥走獸亦有遠超他處同類的不錯身法,一草一木無一不透露出這地脈之神奇,各種神奇之仙草靈藥據說也是有的。葭宇山與最近的城市汴州城相距三十多公裏,這也是趙國民族、種族最是複雜的一個城市,種族之繁多即使在其他國家也是及其少見。

葭宇山中的凶禽悍獸使得葭宇山得保一時安寧,卻也招來一撥又一撥的尋材覓寶的修道人士。這些修道之士有的是因修煉遇到瓶頸,苦修突破無望才不得不滿世界尋找仙芝靈藥以助突破自身修為,還有的就是那種特別有大恒心,欲懸壺救世接濟世人的功德之士,也有那為名利奔波者,煉丹修道,身落凡塵之中,神仙般的人物也變得勢力了,巍巍葭宇山,古往今來也不知道有多少豪傑英雄人士殞身埋骨於此,偶爾僥幸之輩所獲天靈地寶卻是令世間嘩然一片,於是前赴後繼談山尋寶之人齊聚汴州城。一時間,汴州大大小小的旅館賓社紛紛爆滿,甚至到了連那屋簷也不夠用的地步。可歎天下之士,隻知山中有寶而不知險,又或明知有險卻妄存一分僥幸,也不知他日回返之時幸存者幾何。汴州已成龍蛇混雜之地,三教九流涉足於此,大家之間相互交換所得。修煉界各大門派也自然是不甘寂寞的,派出了一批精英弟子前往塵世各地尋寶。無數年下來凡塵之中便再難覓寶物蹤影了,自此修者修為提升緩慢,求道之途已如霧中花水中月一般,世間誠心求道之人已是不可多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