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軍各部自11月6日起至1950年1月15日止,從酒泉空運哈密2908人,由哈密空運迪化9538人,合計1.2446萬人。1949年11月4日到1950年1月13日,從酒泉車運哈密1.2982萬人;從安西車運哈密2540人;從哈密車運迪化6550人,從迪化車運綏定、惠遠2492人(第十七師第五十團);從迪化車運綏來(今瑪納斯)2112人(第五十一團)。第六軍所屬部隊除第十六師一部至1950年3月底抵達哈密外,其餘各部均於1950年1月13日前先後進入哈密、迪化,完成了沿鎮西(令巴裏坤)、伊吾、奇台、木壘、阜康、昌吉、景化、綏來、伊寧一帶的布防任務。
部隊入疆,全軍牲口以軍直和師為單位分別組成若幹騾馬大隊,先後由酒泉出發,最遠的第二軍第四師騾馬大隊徒步行軍86天,行程2.8375萬公裏,勝利到達目的地。第六軍500餘名戰士,趕著2000餘頭牲口,徒步行軍68天,行程1500餘公裏,曆盡千辛萬苦,安全到達迪化、哈密、綏來、古牧地(今米泉縣)等指定位置。
1949年12月,第一兵團第二軍、六軍先後到達指定防區,各部隊駐防地區及其主要負責人是:第一兵團團部駐迪化,司令員王震,政治委員徐立清,參謀長張希欽,政治部副主任曾滌;第六軍軍部及第六軍第十七師駐迪化,軍長羅元發,政治委員張賢約;第十七師師長程悅長,政治委員袁學凱;第六軍第十六師駐哈密,師長吳宗憲,政治委員關盛誌;第二軍軍部及第四師駐疏勒,軍長郭鵬,政治委員王恩茂;第四師師長楊秀山,副政治委員曾光明;第二軍第五師駐阿克蘇,師長徐國賢,政治委員李銓;第二軍第六師駐焉耆,師長張仲瀚,政治委員熊晃。
1949年12月17日,新疆軍區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入疆部隊和“三區”革命民族軍及新疆起義部隊在迪化會師,舉行了聯合入城式。彭德懷、張治中、王震等蒞臨檢閱。
1950年1月7日,彭德懷副總司令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做《關於西北工作情況》報告,宣布西北已全部解放。人民解放軍已進駐新疆全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已飄揚在祖國最遠邊疆帕米爾高原。
第一兵團第六軍的部分先遣人員按總部指示,乘坐蘇聯提供的第一架運輸機於10月10日飛抵迪化,建立了空運的指揮機構,從此一個我軍前 無曆史的大規模的空運部隊戰略行動開始實施。
從11月5 日開始,由蘇聯提供的40架大型運輸機,將我一兵團指揮部、直屬部隊和第六軍一部先後空運到哈密、迪化等地接防。到1950年1月20日止,先後由酒泉飛往迪化的空運飛機共 543 架次共計 15萬多人。從酒泉飛往哈密飛機共160架次,空運部隊 4185人次。
到此,新疆已經基本解放。
為解放新疆,人民解放軍的鋼鐵之師在這次行動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這一切都將永遠留在新疆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