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活的古人
風情風尚
作者:霍爾斯特·君特洛特 尼諾
萊茵河流經荷蘭城市阿恩海姆南部的一片由田地和草原組成的窪地,向著北海奔去。這裏的一座堤壩邊有一個廢棄的農場。抬眼望去,可以看到幾棟磚瓦房子和小木屋。走近一看,牆上的架子裏堆積著塑料頭部,臉類似猴子,四處散放著裝滿化學混合物的方形桶和瓶子,工具和廢棄雜物。
在這裏,兩個男人正在加工某個如同巨大薑塊一樣的東西。“聚氨酯。”阿爾馮斯·柯尼斯簡短地解釋,繼續專注於手頭的活計。這個兩天前製成的米色腫塊,現在已經徹底幹燥了。阿爾馮斯試著用錘子和鑿刀將其兩側的凸起去除,他的弟弟阿德裏放下手頭的鑽頭幫助他。“這是源泉種古猿。”他說,接著又開始揮動手臂敲擊。
南方古猿源泉種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生物,生活在約200萬年前。當時人類剛剛從猿猴中分化出來,處於動物和人的中間狀態。阿德裏和阿爾馮斯·柯尼斯讓它和其他古人類一起重生。他們給了遠古的人類曆史一張臉,將研究者們從地下挖掘出來的祖先化石,變為有皮膚有頭發的形象,並試著給出答案——我們的祖先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擁有蓬亂的頭發還是讓人恐懼的發達肌肉?和今天的我們有多相似?
這兩個荷蘭人如果不是穿著不同顏色的夾克,很難將他們區分開來。47歲的他們是同卵雙胞胎,臉龐輪廓鮮明,頭上是淩亂的卷發,牛仔褲滿是洞洞,胡子茬不成風格。兩人每天都開著一輛老汽車出城來到這裏。為何他們願意為了這份工作從早到晚待在農村裏呢?
“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忙得不像話。”阿德裏說,露出有些無奈的笑容,“我們還從來沒有接過這麼大的訂單。”這次訂購來自丹麥的莫斯格史前博物館。丹麥人規劃了一個完整的古人展館。“南方古猿源泉種和其他5個人種的‘重生’,”阿爾馮斯說,“將增加博物館的吸引力。”
世界各大博物館用眼窩深陷的混凝紙製成的塑像敷衍遊客的時代已經成為曆史,人們開始追求逼真的塑像效果。博物館隻有憑借精致的展品才能吸引遊客,並為一座成功的塑像支付一輛高級轎車的價錢。全世界有數十位製作這樣的古人塑像的著名藝術家,他們分散在倫敦、巴黎和美國,但是荷蘭的這對雙胞胎是這個行業的明星,沒有人能像他們一樣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原始人。
南方古猿源泉種人的委托人對他們充滿信心。“我們和其他所有供貨商都談過。”丹麥莫斯格史前博物館“人類進化”部科學總監皮特·卡爾加德說,“最後我們決定把訂單交給柯尼斯兄弟,因為他們的創造力打動了我們。他們的作品讓人難以忘懷,並傳遞出一種信息:我們所有人都是一個大家庭的一部分。他們讓我們走近了我們的祖先。”
自學成才
柯尼斯兄弟已經為意大利南蒂羅爾考古博物館重構了“奧茨冰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冰屍),為德國梅特曼尼安得特人類學博物館創作了兩個尼安得特人(約12萬到3萬年前冰河時期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人種,和現代人不同種,約消失於2.4萬年前)。2014年初,他們將一個尼安得特人和一個智人送往位於倫敦的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很快一位遊客就忍不住用手觸摸這些鮮活無比的作品,想看看它們是不是由一位一動不動地保持同一個姿勢以愚弄觀眾的演員扮演的。它們的每個毛孔都清晰可見,毛細血管遍布眼球,指甲裏有汙泥。站在旁邊的人表示,可以感受到它的呼吸。去年11月,這對荷蘭兄弟因為他們為倫敦奉獻的古人藝術品贏得了國際古人藝術家獎。
兩兄弟完全是自學成才。他們笑著承認自己在學校成績很差。作為雙胞胎,他們動作一致,常常同時說話,並伴隨著大幅度的手勢。小時候他們就都熱愛史前動物和《星球大戰》係列電影。他們興奮地將那些動物畫下,用陶土製成形,在自己的家鄉尋找化石,對動物頭骨充滿興趣。“我們的書包裏總是放著一把鋸子。我們放學後騎自行車回家,一旦在路上發現死鳥或是被車軋死的貓,總是把它們的頭鋸下來帶回家。”到家後,他們就開始研究頭骨的結構。
他們本想接受藝術學專業教育,但是沒有得到入學機會,後來成為了照顧智障患者的社工。一天,他們的繪圖被發表在了一本講述進化論的書中,而且在《國家地理》雜誌的插圖畫家競賽中得了獎。說起這個,阿德裏至今仍然感到很驕傲。他們為自己的很多繪圖製作了陶土模型,一個親戚想到可以展覽它們。展覽大受歡迎,兩兄弟從一位動物標本製作者和一位用恐龍骨骼鑄件製作古蜥蜴的同鄉那裏得到了一些建議。
這樣,柯尼斯兄弟從2D的畫家演變為3D的塑像師,如今已成為原始人專家、解剖學家、法醫學家、材料學家、手工藝人和藝術家。他們和全世界的古生物學家保持聯係,研究一切專業出版物,一再測試新的材料,常常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因為他們需要和有毒材料打交道,同時一再試著驅散這些疑慮。“合成材料中的超細纖維和增塑劑對人體有害。”阿爾馮斯說。他們戴上防毒麵具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