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命橫跨三個世紀的抗戰老兵(2 / 3)

“那時,我必須到軍隊去,我們中華民族有亡國的危險!”他說。

國家的興衰與一個糟老頭子有關?我不自覺地用鼻子“哼”了一聲。

付心德是河南省襄城縣的人,祖輩都是農民。由於西方的傳教士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把西方的文明逐漸帶到中國遼闊的土地上的,所以,付心德也成了直接或者是間接的西方傳教士傳播文化的受益者。從1925年開始,付心德開始在山東濟南英國傳教士開的學校裏學習關於醫學的知識。外國人開教會學校是免費的,所以付心德去學習。付心德說:“1944年,偉大的抗日戰爭發展到大反攻的階段,在滇西戰場上,國民黨軍隊使用的常規兵器有很多都是美國、英國提供的,從大炮、步槍、汽車、火焰噴射器到軍隊醫院的藥品。當時滇西抗戰大反攻的時候,洋藥,也就是西藥的藥品都是由美軍提供的,藥瓶子上的英文說明隻有我可以看懂!”付心德得意地微笑著。我忽然感到一個人能為60年前的事情得意,那應該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呢?英文說明書嗎?

付心德此處要講明白的意思大概是:他1925年在山東濟南外國傳教士那裏所學習到的知識,在1945年滇西抗戰反攻時用上了。

付心德在外國教會學校學習的目的很明確,他一直想當醫生,還真當了十幾年。

付心德說1928年5月的“濟南事變”給他極大的刺激。“當年我29歲。當時,在濟南的日軍尋釁,槍殺中國軍民4000多人。中國官員蔡公時被日本兵割耳、挖鼻後殘殺。由於我們的教會學校就在濟南市的中心,所以,日本兵也跑到我們學校殺人放火!當時,槍聲大作、人聲鼎沸,整個濟南城一片混亂!我的好幾個要好的同學都在混亂中被日本兵刺死了,我當時跑得快才幸免於難。——無數的死難者都是日本兵們追殺的!滿街商鋪都被日本兵們燃放起熊熊大火,劈啪劈啪地作響!侵華日軍在1928年的殺戮,深深震驚了在教會學校學習醫學的我們。”

付心德回憶說:逃難人群驚恐的呼喊像山崩,像海嘯,那聲潮比槍聲還大。

逃跑?我們跑得過日本兵的槍子?同學們說。

我們要去軍隊!我們要拿起武器!同學們議論。

“我們不能任人宰割!”他竟然為76年前的事情揮舞起捏緊的拳頭。

付老漢說:“那次日本出兵就是借口中國混戰來保護其山東僑民的。日本帝國主義竟趁中國南北軍閥混戰的機會,派兵占領山東省會濟南及膠州(濟)路以至青島了。日本又派遣多艘軍艦至中國沿海各口岸,圖謀侵入長江各埠,以圖威嚇全國反日的民眾,使之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可見,日本帝國主義此次不隻是對山東民眾及無辜兵士的大屠殺,更是要攫取中華民族的利權,占領中華民族的土地,威嚇人民,侮辱民眾。濟南事變發生那一日,在濟日兵隻有三千,而中國北伐軍有4萬之眾。蔣介石竟無恥地屈服,製止兵士抵抗,以致被日軍屠殺民眾數千,被其繳械無數,並侮辱殺害外交官員,而蔣介石自己亦被其迫退泰安,軍隊完全離開濟南。蔣介石以外其他國民黨的所謂黨國要人譚延闓、宋子文、何應欽等,也紛紛發出投降屈服的議論。他們這樣的屈服還不夠,還要禁止民眾的反日運動。國民黨中央一再決議要民眾‘鎮靜’;南京衛戍司令部禁止檢查日貨;上海警備司令部布告禁止反日民眾集會遊行;蔣介石通電隻說是與日軍發生誤會,並聲明取締有礙邦交之標語與宣傳;各省政府也都禁止民眾積極運動,福州且宣布戒嚴……”

發生在1928年的濟南慘案改變了付心德“行醫救人”的想法。他和他的同學們都認為“先救國”,才可以談得上“救民於水深火熱、救民於疾病傷痛”。所以,他去了軍隊。付心德當時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抗日!絕對不能坐以待斃!隻有拿著槍,麵對端槍的日本兵!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侵華日軍沒費一槍一彈占領了我國東北三省,經曆濟南慘案的付心德堅持認為:隻有抵抗才是中華民族的惟一出路。從1928年到1945年18年間,付心德一直在國民黨軍隊供職,他參加過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抗戰”、“南京會戰”,1938年的“武漢會戰”,1939年的“長沙會戰”等戰役。1943年,他隨國民黨軍第七十一軍入滇,1944年他隨國民黨軍第七十一軍西渡怒江參加滇西抗戰。

@@3.淞滬抗戰打得好

105歲的前少校軍官付心德堅持認為1932年和1937年的兩個淞滬抗戰打得都非常好。我問好在什麼地方?付心德說:“1932年十九路軍蔡廷鍇打了一次淞滬抗戰。後來,1937年八一三開始的這一次淞滬抗戰消滅日本鬼子4萬多人,這兩仗,最關鍵的是打出了中國人民的信心!”

我問前少校軍官付心德:“盧溝橋事變呢?”

“打得不好,被動挨打!”付心德評論,“蔣介石不下決心打,二十九軍就成了孤軍作戰。當時,山東的韓複榘、山西的閻錫山都按兵不動!中央軍也不大力調兵遣將——大家都好像是保護自己的褂子,褂子如果被別人撕碎了就再沒有了。各地軍閥都是這樣。丟了東三省,被動退守盧溝橋,這頭三步棋怎麼可以說是積極抗戰?我是河南人,我親眼看見侵華日軍在華北、華中、華南的土地上肆意燒殺!”

我說你批評蔣介石?他不是抗戰了嗎?付心德說:“胡說!抗戰的話,1936年西安事變還把他抓起來?”

付心德的小兒子插話:“都是因為我爸,我們哥兒幾個沒有一個受過良好的教育,沒有一個順利走完青春時代的道路。”

我馬上想:父親和兒子都在埋怨,是遺傳嗎?

付心德埋怨完蔣介石又批評宋子文。我說您別說宋子文了,還是說抗戰吧。付心德問我是否知道淞滬抗戰的緣由?他說:“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日軍在華北擴大戰爭的同時,又積極策劃侵占上海。8月9日,日本駐上海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士兵齋藤要藏驅車闖入虹橋軍用機場挑釁,被中國士兵擊斃。駐滬日軍以此為借口要挾中國政府撤退上海保安部隊,撤除所有防禦工事。日本的無理要求被中國拒絕後,即動員駐上海4.00人的海軍陸戰隊及艦艇登陸人員和‘日僑義勇團’共萬餘人緊急備戰。他們早預謀占領咱們整個中國!——這就是1937年淞滬抗戰的緣由。”

105歲的付心德說:“淞滬會戰曆時3個月,中國軍隊雖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區死打硬拚,注重正麵防禦,忽視側翼安全;日軍裝備優良,先正麵強攻,屢遭挫敗,後改從側後登陸,迂回成功。日軍參戰達9個師團22萬餘人,傷亡9萬餘人;中國軍隊參戰6個集團軍約70個師共70餘萬人,傷亡25萬餘人。淞滬守軍浴血奮戰,使日軍被迫轉移戰略主攻方向,打破了其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為中國沿海工業的內遷贏得了時間,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熱忱。”

我單刀直入地問他:“淞滬抗戰的時候,你的部隊在什麼地方?”

“我那時一直在宋希濂所屬的七十八軍三十六師。1937年8月19日,我們師與第八十八、八十七師一起向侵華日軍發起又一次攻勢。經一夜激戰,突破日軍陣地全縱深,攻入彙山碼頭。日軍憑借堅固工事頑抗待援,咱們的進展非常困難。我的工作是隨軍救護,我親眼目睹,我們三十六師第二一五團二營300餘名官兵攻入華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內與敵展開白刃格鬥,不料被日軍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襲擊,全部壯烈犧牲。”付心德說到這裏,沉默了許久。

門外正在下雨,仔細聽,可以聽見雨滴落地的聲音:“啪、啪啪”,仿佛有人在輕輕地磕敲人們心田的大門。他望著門外淅淅瀝瀝的雨滴發呆。我也不知說些什麼才好。

在細細的雨中,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來。

2004年3月1.《世界新聞報》刊登一篇文章,題目叫《二戰女英雄91歲始得祖國承認》。作者牛道斌在文中闡述:南希·韋克1912年出生在新西蘭,1歲多時隨父母遷居澳大利亞。1939年11月,韋克嫁給法國富商亨利並在巴黎居住。6個月後,德國入侵法國,她利用自己貴婦人的身份,弄到了自由出入淪陷區的假文件,幫助1000多名被德國俘虜的盟軍士兵從法國逃向西班牙。1943年,蓋世太保將韋克列為頭號通緝犯,懸賞500萬法郎取她的人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韋克被法國、美國和英國授予最高榮譽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