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數字不堪回首。所以,喝死一位的“一”字和無數數字是有關聯的。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還沒聽說有賭酒喝死的例子,在近代史上,其他國家的人也沒有像日本國一樣讓中國人成千上萬的逃難、成千上萬的戰死、成千上萬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最後,成千上萬的拿起武器!組成新的長城!據說當年《大刀進行曲》的歌聲傳到了月球,因為幾億人都聯合起來唱了!——不用說,這肯定是個傳說。
其實當事者事後還是非常遺憾的,崔哥說:“他也是一條生命,也有父母。”我是作家,我披露這件事的目的也不希望中日間再死一個人。以往死得還少嗎?利用外交途徑我問到死者的父母,死者父母給我傳過話來:“千萬不能寫!拜托!”我想知道的是死者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員、受過什麼教育、為什麼藐視中國人?
崔哥的故事還沒有完,有一次,我給崔哥去電話:“有個侵華日軍老兵叫鹽穀保芳,是原侵華日軍五十九師團的一個伍長。他雖然和八路軍打了4年,可是來華謝罪已經十幾次了。明天有個小的記者見麵會,你也參加,還在國際飯店!”我的潛台詞是:“麻煩崔哥你出錢。你是大款!”崔哥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鹽穀保芳84歲,1941年到1945年在中國山東省泰安市守衛火車站。他說:“我們當時的任務就是把中國的煤、木材、鋼鐵、絲綢、中藥、糧食、勞工運到我們日本國去。”鹽穀保芳知道崔哥的爹是老八路後急忙和崔哥握手。他說:“我和八路打了4年,身中八路軍6槍!我如果明年還活著,就要再來中國謝罪,再來中國支援貧困的孩子們讀書。”他和崔哥坐在一起倒成了記者們采訪的對象。鹽穀保芳老人說:“中國的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七十怎麼樣?”孔子沒說。可能七十就幹盡好事情吧?可是,我們日本的政治家不一樣,他們不就侵華戰爭的罪行向中國人民謝罪,還去參拜靖國神社!他們是糊塗呀!鹽穀保芳的話是直接說給崔哥聽的,他希望崔哥把一個侵華日軍老兵的話帶給他的父親。我給鹽穀保芳介紹:“崔哥的爹91歲了,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崔哥的爹已經當了團長,相當於日軍的大佐軍銜,而那時的你才是伍長軍銜。”鹽穀保芳聽了當時就肅然起敬,他要請崔哥喝酒。崔哥說:我請你!
席間,鹽穀保芳又講到酒,他回憶1942年在山東大掃蕩,村民都逃跑了,他們進村就用槍刺在桌下四處亂紮。村民有時把成罐的酒藏在桌下。鹽穀保芳說:“中國山東的高粱酒太好喝了。我們當時搜出埋在桌子下麵的酒壇子後就分別灌在軍用水壺裏,一邊行軍一邊喝。”他一仰脖,用左手比劃喝軍用水壺裏的酒,用右手比劃吃搶來放在口袋裏的花生米。崔哥聽了沒好氣,他把一大杯茅台一仰脖,又倒進去了。大家又麵麵相覷。鬼子是我“帶進村的”,所以,特難堪。這幾年,我帶原侵華日軍老鬼子去中國各地謝罪、到各地大學演講。原侵華日軍老鬼子雖然是謝罪來的,中國人也往往寬宏大量,但是,稍不留神,漏出什麼,就容易引起各方不快。
我給崔哥和原侵華日軍老鬼子一起照了許多照片,仔細一看崔哥竟然沒有一張有笑模樣。我問崔哥緣由,崔哥說:我第一次見真正的侵華日軍老鬼子。和老鬼子坐在一起,我特別扭!我爹是八路呀!
@@3.我親自吹衝鋒號,領戰士衝殺!
我訪問崔大爺才開始對崔哥有了幾分意見。他是長子,應該給崔大爺寫個什麼自傳體的文字材料。崔大爺的一世英名不能讓電影《槐樹莊》給掩蓋了。
崔大爺1913年出生,今年91歲,1937年參加八路軍,由於有文化,所以,從呂正操的部隊調到陝北學習,是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一期的學生。盧溝橋一聲炮響日本開始了全麵的侵華戰爭,當時,中國有三萬熱血青年到延安去。崔大爺曾和江青是同學,可以見得資曆之深。
從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崔大爺又重返晉察冀楊成武的部隊。崔大爺說,他參加了楊成武將軍指揮的“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黃土嶺戰鬥。
根據崔大爺的講述和相關曆史資料,我整理出了當時的戰鬥過程:1939年10月下旬,侵華日軍華北方麵軍第一一0師團、第二十六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第三旅團、第八旅團各一部,共兩萬餘人,分多路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區進行冬季“掃蕩”,企圖摧毀抗日根據地,打通曲(陽)阜(平)間的交通。11月3日,由淶源出動的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獨立步兵大隊500多人,被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誘至雁宿崖村,將其殲滅。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軍分區針對日軍每次遭到殲滅性打擊,總要重振兵力前來報複的特點,命令部隊立即脫離戰場,分別隱蔽於適當位置,作好連續作戰的準備,待機再戰。
11月4日晨,日“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兼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親率獨立步兵第二大隊、第四大隊1500餘人,分乘90多輛卡車,向雁宿崖、銀坊方向疾進,企圖尋殲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主力。阿部是日本侵略軍的所謂“名將之花”和“山地戰專家”。1938年10月,原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常崗寬治少將被八路軍在廣靈縣境張家灣打死後,日本軍部乃以阿部規秀這個剛晉升為中將的名將接替旅團長職務。八路軍在雁宿崖消滅其一個大隊後,他惱羞成怒,親自出馬,聲稱要與八路軍主力“決戰”。
晉察冀軍區接到敵情報告後,即令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楊成武統一指揮第一團、第三團、第二十五團,第三軍分區第二團,第一二0師特務團,遊擊第三支隊等共六個多團的兵力,在民兵配合下,先以少數兵力調動、激怒日軍,再將其誘至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包圍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