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熏陶(1 / 3)

1917年4月16日,劉邦顯出生在陝西省臨潼縣紙李鄉廟劉村(現西安市臨潼區代王辦廟劉村)一戶普通的農家。出生那天,正是農曆的閏二月二十五日。農曆的閏二月,在曆法上是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會出現一次的。閏二月出生的孩子,如過農曆生日往往需要數年、數十年才可能有一次,因此,子女們將他的生日折算到公曆,定為每年的4月16日。劉邦顯的出生,是劉家的第11胎。前十胎均是女孩,且七個未成。他的出生使年已34歲的父親劉世凱驚喜萬分,畢竟是一個男孩子啊。艱難的家庭變遷,再現在他的眼前。

一 祖父艱辛創業

劉世凱的父親劉明章(1846-1906)本姓宋,叫宋明章,出生在臨潼縣城東北約15公裏的宋家村。宋家村是一個大村,在曆史的長河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傳說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就埋在該村南邊,且有石碑為證;村北五裏就是項羽設宴欲殺劉邦的“鴻門宴”所在地;村東邊就是溪河(又稱戲河),水量雖小,但溝壑又深又寬,據說是西漢末年王莽追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地方。這樣的風水寶地,卻沒有給宋明章家帶來好運,他出生時,家庭極其貧困,幼小年齡,父親亡故,所剩孤兒寡母,生計萬分艱難,且備受各種欺淩。無奈,母親帶著幼子向東乞討,來到溪河以東的廟劉村。廟劉村一個貧苦的單身漢,人稱劉麻子的,收留了這母子倆。從此,宋明章改姓為劉明章。少年時代的劉明章因家境十分貧寒,靠給別人打短工、熬長工生存。有一年的麥收時節,因勞累過度,晚上就在場院睡覺,在被狼咬住脖子無法呼叫的情況下,硬是蹬腳揮拳,驚動村人,將狼趕跑。直到老年,劉明章的脖頸上始終留著狼牙的咬印。

某年天旱,廟劉等六村聯合起來祈雨,帶錐的人就圈定為劉明章。所謂帶錐,就是把長約五尺、小拇指粗的兩個鐵錐,燒紅一端,分別從兩頰穿入口中,交叉後,從嘴角穿出,用牙咬住,到六個村中進行求雨表演。帶錐是對窮人的肉體摧殘和精神侮辱。為了養活母親,青年劉明章忍下了這奇恥大辱,但胸中的怒火,激勵他一定要改變這種現狀!

劉明章長到18歲時,仍然無力養活生母,不得不外出謀生。離家那天,母親要將家裏僅有的一點麵粉烙成麵餅,以便路上充饑,但家中缺少柴火,連一個麵餅也無法烙熟,母親傷心的地號啕大哭。還是好心的鄰居送來一籠燒柴,才解了燃眉之急。

劉明章到寶雞後,學得一手好木匠手藝,特別擅長建築行業。寶雞府有一廟宇大殿,主梁發生了劈裂,府尹出榜招賢,許久無人敢應榜。三十而立的劉明章一舉將梁換掉,大殿絲毫無損,從此,名聲大振,家境逐漸好轉。

劉明章30歲之前十分貧困,娶不起媳婦,母親為他領養了一個童養媳,成婚後於1884年生了長子劉世凱。劉世凱一歲時,祖母去世,母子生計困難,母親抱著兒子,行程500裏,到寶雞去尋找劉明章。那時的500裏路靠一個弱女子的小腳走過,其艱難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因一路上風吹日曬且多日生病,到了寶雞,劉世凱已經是奄奄一息。劉明章看到這種情景,十分生氣,責問妻子道:“你怎麼敢將斷氣的孩子抱來呢?”妻子悲痛的哭聲引來了劉明章一個懂醫術的朋友。朋友看了孩子後說,他有一味藥,叫“保老丸”,隻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方可使用,服用後,如命大,可救回一條性命,但後遺症嚴重,病人或殘或傻。劉明章夫婦從死神手中挽救了兒子,古人曰:偷回的兒子,故給兒子取名“偷子”。

隨著偷子的長大,劉明章的事業也如日中天,先後被寶雞府和渭南府聘去修建廟堂、府衙,掙得許多銀兩。富裕後的劉明章不忘酬謝恩人,他帶著兒子以重禮回報了當年送他一籠柴火的鄰居老人,把老人養老送終;對村中的窮人,給予救濟;並宴請了全村的父老鄉親。在廟劉村,他購買了114畝土地,將繼父劉麻子的小屋擴建成三院莊基,成為廟劉村的首富,並在原來小屋的基礎上,蓋了一座高大的二層樓房,樓房的地基高出地麵三尺,更顯得高大、威嚴,從這裏可以俯視周圍六村。

之後,劉明章又在宋家村購買了8畝土地,為生父、生母修建了陵園。劉明章教育兒子道:“我是宋家的血脈,在宋家一定要留下紀念。”“我是劉麻子的後人,馬額塬又是風水寶地,從古至今有帝都的稱謂,我是從這裏走向發跡的,你們一定要在這裏紮下根基”。劉明章以臨潼縣城作為繼承創業的基地,在縣城南大街建立了建築公司,高大的樓房,包鐵鉚釘的朱紅色大門,引得過往客商無不駐足觀望。據說,當年慈禧太後為躲避八國聯軍西逃時,曾在此住過一宿。這個包鐵大門一直保留到20世紀80年代才被拆除。

二 為人正直的雙親

劉明章的長子劉世凱1884年降臨人世。父親的自強自立,母親的仁慈厚愛,伴隨著、影響著他的成長,使得他一生養成了吃苦耐勞、關注公益事業、關心幫助他人的品德。一直到92歲去世,他畢生都義務修橋補路,掃雪墊坑。他愛憎分明,對仗勢欺人者深惡痛絕。在他的少年時代,臨潼住著大量的旗人,旗人婦女腳蹬高掌鞋,手牽手排成一橫列行進,向路人示威,街上行人都敬而遠之,躲避一旁。劉世凱實在忍不下這口氣,就與夥伴計謀,當旗人婦女橫進時,突然向橫隊衝去,毫無防備的旗人迅速倒下了一大串,等她們反應過來起身時,劉世凱他們早已跑得無影無蹤。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衝撞旗人,是要殺頭的。

由於出生後的那次大病,雖然劉世凱成長的越來越高大,越來越壯實,一米八以上的大個頭,英俊的麵孔,勻稱的身架,但是,腦子不靈,反應不快,認字費力。曾寄希望於能識文嚼字的長子進一步改換門廳的劉明章失望了。他針對劉世凱讀書不行,但勇敢豪放的性格特點,就送他去習武,希望培養成武藝人才。劉世凱擅長騎馬射箭,加上他高大的身軀,嫻熟的騎術,閨閣繡樓的女子,沒有不追看這個英俊少年的。

在臨潼縣城,有一間大藥房,藥房陳大掌櫃為人正派,醫術高明,與劉明章成為好朋友,交往甚密。陳大掌櫃常常誇獎劉明章的大公子劉世凱長得相貌堂堂;劉明章則稱讚陳家大小姐眉目清秀,聰明伶俐。兩位掌櫃一拍即和,為兒女定下了終身大事。

陳家大小姐芳名智娃,做的一手漂亮的針線活,炒的一手好菜。她在聽兄弟的背書聲中,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書背得滾瓜爛熟,兄弟姐妹們無不羨慕她聰慧過人。

18歲的陳智娃被迎娶到廟劉村,協助丈夫劉世凱管理廟劉村的產業。後來,做了祖母的陳智娃回憶說:來到劉家不久,關中一帶就鬧起了“長毛”(當地土匪),殺人、搶劫時有發生。一天,我坐在門前曬棉花,看見有幾個“長毛”提著大刀向村中走來。我看神色不對,就趕緊跑回家,讓你爺翻牆逃走。就在這時,他們已經進了家門,我已逃不脫了,就趕快打開包袱裝作整理衣服,趁他們到其他屋子找你爺的瞬間,從牆上事先挖好的暗道逃入東鄰。等他們走後,找不到放在床頭的秦磚了,後來在地窖裏找到了,已經斷為兩截,看來他們是以為我隻有時間躲在地窖,就想用秦磚砸死我。這個秦磚,就是朋友送給你爺的禮物,是從秦始皇陵的水道中取出來的。此磚長約兩尺、寬八寸、厚五寸,青灰色,比重很大,是一塊難得的文物,可惜後來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