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春,郭明丁從省工委回到華縣,東路工委擴大會在華縣工委委員劉永祥家召開了第三次會議。郭明丁傳達了省工委的指示,要求各地工委主要負責人都到馬欄集中。劉零(劉邦顯)安排了工委工作,偕雷田英一塊兒返回馬欄,了解到全國的形勢發展很快,三大戰役後,解放軍即將打過長江;在西北戰場,第一野戰軍即將挺進大關中,解放西安。現在要做的主要工作是配合解放軍解放關中地區,接管城市。按照省工委的安排,劉邦顯4月底(或5月初)趕到渭南交斜一帶進行接管城市的集訓,會合陝北派來的組建渭華地委的幹部。1949年3月底,西北局直接組建了新的渭華地委,原東路工委工作全部交給渭華地委。
新的渭華地委和專署的幹部主要由陝北的原延屬地委和綏德地委抽調約100人及渭華當地少量的原領導成員組成。地委書記白清江,是原延屬地委書記;專員謝懷德是原延安市委書記;組織部部長李廣業來自綏德地委;宣傳部部長劉邦顯,是原東路工委書記,也是唯一的當地幹部。以上四人加上軍分區司令員於占彪共同組成常委領導班子。除此之外,由原延屬地委秘書長李經倫任地委秘書長。地委駐在渭南原國民黨的銀行大院。當年5月,渭華地委正式更名為渭南地委。半年後,地委增設副書記一職,劉邦顯任地委副書記。1950年5月1日,原渭南地委與大荔地委合並,組成新的渭南地委。書記白清江,副書記劉邦顯,常委張俊賢(專署專員)、於占彪(分區司令員)、李森(地委組織部長)。因新的陝西省委正式組建,渭南地委由西北局轉交陝西省委直屬領導。
一 領導反霸鬥爭
共和國剛成立,首要的問題就是鞏固政權,要鞏固政權,必須辦群眾急辦之事,發動廣大人民群眾,使他們對新政權信任,對共產黨擁護。中央迅速布置了在農村進行清匪反霸、減租減息、建立農村基層政權的工作。
中共渭南地委在共和國剛成立的1949年10月,就決定在臨潼鐵爐地區進行反對惡霸韓國璋的試點。地委抽調幹部10人,臨潼縣抽調幹部10人,由劉邦顯帶隊負責,地委委員、臨潼縣委書記董實豐協同負責,去鐵爐開展訴苦,發動群眾,開展反霸。
韓國璋何許人也?他曆任蔣介石、胡宗南的保安團長、剿匪司令等職,曾親手殺害應他要求派去工作的我軍教導員丁正(王直齋)等人。他與鎮長韓秉森、臨潼縣教育科長張仰哉(軍統特務)等三人多年來,橫行臨潼、渭南一帶,民憤極大。當地民謠:“鐵爐地方有三害,(韓)國璋、(韓)秉森、張仰哉”。臨潼縣召開的各屆代表會議上,鐵爐的男女代表痛哭流涕,強烈要求共產黨的縣政府要為民做主,嚴懲“三害”!
這時,西北局個別負責人認為:韓屬繳槍投降,也曾和我黨有過來往,如能不殺,最好不殺。當時的陝西省委態度明朗,力主對韓嚴懲。反霸試點的主要負責人劉邦顯讚同省委的意見,不同意西北局個別人員的意見,他給西北局寫了信,說明情況。在1950年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罪惡滔天的韓國璋等三人,再一次被廣大人民群眾揪出來,經公審公判,省委批準,處以死刑。
多年後,劉邦顯與一些熟人說到此事。他說,那時共和國剛成立,鞏固政權是第一位的。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不殺一批,新興政權是難以鞏固的。
二 組織實施土地改革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從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土地改革。
作為渭南地委副書記的劉邦顯,一方麵協助書記白清江做好大力宣傳抗美援朝和同時開展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另一方麵,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土地改革工作中。在培養土改工作隊成員時,他帶頭宣講土地改革法,指出“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製,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製,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是土改的總則。他帶著地縣的領導同誌和社會賢達,深入基層檢查、指導,在政策上,反複給各縣具體工作的同誌詳細交代,反複強調“對富農,由過去征收多餘的土地財產改為保護他們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及其他財產;富農出租的小量土地一般保留不動;半地主式富農出租大量土地,超過其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數量者,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對地主,規定和限製沒收其財產的範圍;對小土地出租者,提高了保留土地數量的標準”。同時,反複給搞土改的同誌們交代,這是中央的精神,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中農,有利於分化地主階級,減少土改運動的阻力,還有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歸根到底,是為了有利於生產的恢複和發展”。在廣大農民的成分劃定上,他依據各縣各區的不同情況,從實際出發,積極、穩妥地予以指導,簡明扼要地給土改工作隊成員和各縣負責同誌說:地主靠看,富農靠算。如果有勞不勞,占有大量土地和資產,那就是地主。如果自己和家庭主要成員均參加主要農業勞動,但剝削量超過25%,那就是富農。以解放前三年的平均值為基礎,作為考核的依據。在工作指導上,他把自己在延安馬列學院學到的基本經濟知識講給大家,使各縣的領導和具體工作者清楚了什麼是剝削、什麼是剝削量等知識,在土改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政策,掌握政策,保證土改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
在渭南地區長達兩年的土地改革運動中,沒有出現大的風潮和動亂,土改工作平穩有序,廣大貧下中農分得了土地,中農、富裕中農和工商業者也情緒穩定,有力支援了同時開展的鎮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兩大運動,經濟迅速恢複,社會秩序穩定。
三 “渭華問題”忍辱負重
繁重的工作,長期在基層第一線的奔波,劉邦顯的身體再次垮了,他又開始大吐血。陝西省委馬明方等負責同誌知道了這一情況,倍加關照,安排他和時任寶雞地委書記、身體狀況極差的呂劍人等同誌到環境幽雅的武功農學院(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園內,做較長時間的療養。
這時,渭南地委發生了一起大事。在“三反”“五反”運動中,渭南地區的幹部知道了天津前地委書記劉青山和現任書記張子善墮落成大貪汙犯被毛澤東親批槍斃後,一些基層黨員領導就把渭南地委和專署的主要領導人進城後開始腐化變質的事情揭發出來,內容有:×××偷竊了公家的黃金,給自己做成鞋拔子;×××到戲院看戲去點名要名演員穿近乎裸體的衣服;×××讓自己全家去吃小灶;××欺辱強奸婦女多名; ×××把公家的家具、衣服等都拿到自己家中……因當時是供給製,所有幹部不允許有私產,又是七屆二中全會後,全黨同誌對糖衣炮彈高度警惕的年頭,天津張子善、劉青山猶如一麵鏡子,廣大幹部就拿來對照自己的領導。此事直接對照的就是當時的地委書記、專署專員和地委組織部長等人,揭發人主要是渭南地委、專署、渭南縣委、華陰縣委和華縣縣委的部分領導和中層幹部。被涉及的領導人員氣急敗壞,大發雷霆,當即開會,把涉及這一事件的二華及渭南的幹部人員全部名單列出,說這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反對陝北老區來的幹部的宗派活動,是反黨、反領導、“反革命”事件。把涉及的四五十名幹部統統列為反黨反領導集團的成員,這中間就有劉邦顯妻子,時任婦聯主任的雷田英。在這個集團的頭目中,以×××三個叉,暗指劉邦顯,並向省委、西北局彙報此事。當時還兼任地區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的劉邦顯得知情況後,從休養地趕回渭南地委,他首先安撫並製止住自己情緒激動的妻子,又廣泛了解情況,與地委書記、專署專員、地委組織部長等被涉及的領導交換了意見,調查了幾十名同誌的反映情況,親自到省委,向有關領導反映情況,並提出,在當時的形勢下,事態不宜擴大激化,需積極穩妥地解決,先平息有關人員的情緒,穩定局麵,再調查核實事實,解決問題。這就是當時轟動陝西,鬧到中央的“渭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