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省財辦的領導崗位上
省革委會財貿辦公室是1971年11月份為了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成立的。主任由解放軍總後勤部駐西安辦事處的政委閻子慶擔任。副主任是老財辦主任王慈。閻政委和王慈對劉邦顯的上任表示了真誠地歡迎。尤其是閻政委反複表示,自己是軍隊後勤係統的政工幹部,從未搞過經濟工作,雖然自己是一把手,但實在力不從心。王慈是財貿係統的老人,過去的情況很熟悉,但在這新的體製下,常感無從下手,難以開展工作。對劉邦顯的到來,他感到自己再不孤單了,凡事總有個懂行的人交換意見。擔任省革委會副主任的一個前省委領導,專門約見了劉邦顯,告訴他現在的工作和“文化大革命”前的不同,擔任各口一把手的多是軍隊的領導,方法偏重直來直去,行政命令,對地方經濟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往往考慮得不夠周全,提醒劉邦顯在工作中和他們加強溝通,具體交代布置上一定要非常細致、具體。
劉邦顯明白了現時的情況後決心多看少說,逐步深入。他到了省財政局和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的劉子隆深入交談,又向副組長薛際春全麵了解全省的財政狀況;他到省糧食局,和老部下,現糧食局主要負責人孫定一全麵分析了全省的糧食收購、消費及儲備情況,又由惠雲武副組長陪同,查看了部分糧庫;省商業局當時由於王慈兼任一把手,他和王慈多次交流了意見後,又與負責人張明德一塊兒實地了解省百貨公司等企業的經營狀況。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在省委財貿部當部長時的體會告訴他,財貿工作是經濟領域的綜合性工作,成績和問題往往反映在上邊,實際問題卻常常在下邊。要真正搞好財貿工作,必須紮根基層,解剖麻雀。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一把手閻子慶,又向省革委會主管經濟工作的副主任進行了彙報,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同意由他帶領一個包括由有關廳局負責人組成的工作組,下到鄉鎮搞調研,然後向省革委會提出具體的報告。一位領導還感動地說:現在,主動要求下基層的領導非常少了,你劉邦顯還是老作風啊!
劉邦顯帶著一個20人左右的工作組,來到周至縣馬召鎮,住了下來。這是終南山腳下的一個鄉,南邊是秦嶺,北邊是渭河平原,鎮子東邊就是黑河,往南進山,首先可以看到風景秀麗的金盆灣,再往裏行,山大溝深,林木茂密,多種珍稀動、植物隱藏在其中,往北看,一馬平川,小麥、玉米、水稻,多種糧食作物的產量在全省都是有名的。沿著淺山一代,是當時陝西的水果產量相對集中的地方。這就是陝西人常說的“金周至,銀戶縣,白菜心心涇、三原”。周至是一個多種經濟作物的綜合產銷寶地。也是一個經濟工作綜合考察的最佳地點。劉邦顯帶著他的工作人員開始了具體分工,全麵考察。從產量、價格、銷售、儲存入手,到老百姓的收入、消費、購買等環節,紮實、細致、具體列明寫清。半年後,一個翔實具體的報告交給了省革委會。
此時,張毅忱也被任命為省財辦副主任。這是一個資曆很老的同誌,20世紀50年代就是陝西省的副省長,後被調到西北局任財辦副主任,“文化大革命”前不久,再次返回陝西任副省長。“文化大革命”中,也同樣經曆了急風暴雨的衝擊。
1973年底,閻子慶政委的地方工作告一段落,返回部隊。省財辦擬選一位新的一把手。是外派還是在原有的副手中產生,劉邦顯首先向組織表明了態度:如果是調入一個一把手,他會積極支持新的一把手的工作,如果是在現有的三個人選中產生一位,其他兩位都比他更合適。張毅忱是資曆很老的同誌,財貿戰線工作時間很長;王慈對這一行業的情況最清楚、最熟悉。不論組織定下哪一位,他都會積極支持、配和工作的。在省革委會關於省財辦一把手的人選的討論會上,已從省農辦主任任省革委會副主任的前陝西省委第一書記霍士廉非常明確地表示:從外調人既無合適人選,也不恰當。現在的三個成員兩個都是前副省長,雖然張毅忱的資曆最老,雖然王慈的情況很熟,但是,劉邦顯的人品很好,作風也深入。同樣,他的情況也熟,資曆也比較老。中央要求的省級幹部每年下基層不少於一年的三分之一時間,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沒有幾個人,但是,劉邦顯是做到了。經過在財貿係統幹部中進一步的了解,霍士廉的意見被接納,劉邦顯的支持者也是最多的。1973年12月,劉邦顯開始任省財辦主任。
擔任了省財辦主任後,劉邦顯對張毅忱很尊重,又經常征詢王慈對具體工作的意見,重大問題,一塊兒研究協商。具體事項在決定前,先分別征求他們兩個人的意見後,再拍板。規章製度他帶頭執行,生活實際問題,常常優先考慮其他兩個人。因此,這個班子是團結的、祥和的。
二 探望胡耀邦
1974年劉邦顯到北京開會。這是時隔九年的第一次進京。這次進京,他有一個不願告訴任何人的心願:他要去探視胡耀邦!經過多方打聽,他探到了胡耀邦的家庭住址。一日傍晚,住在前門飯店的劉邦顯將晚上的兩張晚會票交給在北京工作的大兒子劉少峰夫婦,帶著他八九歲的大孫女劉媛,徒步轉悠,信步從天門廣場走出前門,到前門大街,拐入一個胡同,敲開了胡耀邦的家門。這是一個北京前門外的老式院落。當時,院中住著胡耀邦和另一位老幹部。
胡耀邦萬萬沒有想到,長達九年未曾見麵,又都遭受折磨,劉邦顯會突然降臨他家。兩人相互凝視了許久,甚至忘了基本的問候。
隨後,兩人親切地交談起來,恨不得一下子把分別九年的情況全傾訴出來。胡耀邦的夫人李昭過來,牽著劉媛到另外一個房間玩耍,讓這兩個好朋友促膝談心。
劉邦顯和胡耀邦從現在的處境談到了過去的遭遇,在說到趙守一、李啟明等人仍在監護中時,胡耀邦說,不管怎麼批判,他們的問題仍沒有定性。我如果出來工作,一定會給他們鳴冤的。胡耀邦還對劉邦顯講道,較長時間沒有工作,時間充足,他看到了很多書,體會不少,認識麵寬多了。
時間過得很快,不覺到了吃夜宵時間,胡耀邦叫夫人李昭給劉邦顯準備了麵條,還專門做了油潑辣子。胡耀邦笑著說,我是湖南人,不吃你們陝西的褲帶麵,我吃米飯了。在飯桌上,劉邦顯真誠地對胡耀邦說:老兄,你的正直、魄力和鬥爭精神無可挑剔,但是,還要善於鬥爭。胡耀邦感激地回答:不止一個朋友這樣說我了,但是,在陝西的朋友中,你是很早就當麵給我直言提出的。
分別的時候,胡耀邦拉住劉邦顯的手,意味深長地提醒道:你雖然出來工作了,但是,那幾個家夥還在主要位置上,周總理病重,處境仍然很艱難,你要加倍小心呀。
三 寶雞任上,艱難主事
1974年,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兩股政治勢力都在迅速上升著。一方麵,鄧小平同誌複出工作,在國內、國際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老幹部被解放的步伐明顯加快了,經濟工作的起色也越來越明顯;另一方麵,以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為首的四人幫的奪權意識越來越明顯。而周恩來總理的身體病重到了已不能堅持正常工作了。不久,經毛澤東提議,鄧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實際主持中央和國務院工作者。
鄧小平在中央副主席、軍委副主席葉劍英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闊斧地開始了對經濟領域和軍隊的全麵整頓。到1975年春夏,整頓工作全麵進入高潮。
在陝西,主持經濟工作的實際負責人霍士廉看到全國明顯在變化的形勢,反觀仍然墨守成規的陝西經濟落後的現狀,心急如火。在一次會議上,他明確提出:工作要上去,幹部就要下去!精兵強將一定要充實到第一線。有能力、有經驗的領導可到第一線兼職。隻有抓好下邊的工作,全省的經濟形勢才會根本改變。在征得一把手李瑞山的同意後,霍士廉親自點將:原西北局農工部部長、現省農辦主任李登瀛兼任渭南地委書記和革委會主任;原省委常委、副省長現省財辦主任劉邦顯兼任寶雞市委書記和革委會主任;原西北局候補書記王林任省委常委兼西安市委書記和市革委會主任。這三人的任務就是要把整個關中經濟中心帶的工作搞上去,帶動整個陝西省。從1974年底到1975年初秋,他們分頭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