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產,保證供應”,是財貿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財貿工作隻有從有利於生產出發,為生產服務,路才能越走越寬;如果單純地從供銷任務出發,不問生產,路就會越走越窄。
整風以來,我省財貿工作在為生產服務方麵,已經摸到了一些經驗,這就是:(1)根據黨委對中心工作的部署,來製定財貿部門的工作規劃,使財貿部門的工作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並服從和服務於中心工作。(2)根據生產發展的需要,必須準備早,行動快,抓住關鍵,全力以赴。如果缺乏預見,行動遲緩,就勢必錯過時機,影響生產。(3)從生產躍進的需要和便利群眾出發,不斷改進本身的工作。如延長營業時間、簡化手續和製度、送貨下鄉、下社驗糧、登門收(送)款以及調整商業網、在農業社建立供銷部和信用部、試辦鄉財政等,都得到群眾好評。(4)建立由生產到業務的“一條龍”的“試驗田”。從實際參加生產、深入群眾,了解生產和群眾的需要,及時使業務活動適應生產和群眾的要求。這樣,就可以使財貿工作幹部在政治掛帥的前提下,學到兩套本領,既通生產,又通業務,走上又紅又專的道路。
財貿工作必須從生產出發、為生產服務這個問題,雖然在許多地區和許多同誌中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並且作出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有一部分同誌,仍然理解不深,甚至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觀念。如果不進一步解決這些思想問題,便不可能把財貿工作的躍進推向新的高潮。
有些同誌對財貿工作應該從生產出發、服務於生產,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思想上動蕩不定,行動上遲遲不前。有的同誌幹脆認為“生產是生產部門的事,與我無關”,要為生產服務,就是“超出業務範圍,不務正業”。他們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生產是整個經濟生活的根本;財貿工作固然不同於生產,但他的基礎卻是生產。如果離開了生產,光談業務,這種業務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結果必然是不利生產,影響業務。同時,財貿工作本身的躍進,也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各項建設事業的飛躍前進。這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也是財貿工作的中心。如果業務活動脫離了這個中心,就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脫離政治。發展下去,便有脫離黨的領導的危險。事實上,有許多地方的財貿部門,正因為貫徹執行了為生產服務的方針,才作出了顯著成績。如興平縣桑鎮鄉各財貿單位,想盡各種辦法支援了農業生產,他們不僅保證了農業社“要多,要早,要好”和“要啥供啥”的要求,而且積極參與和幫助群眾進行生產。這個鄉今年小麥平均畝產比去年提高了72.7%。縣委在總結經驗時,對於財貿部門的有力支援給予很高的評價。洛南縣商業局和稅務局,不僅通過本身業務促進生產,而且分別建立了大麻、蔬菜、生豬、果木等生產基地,把本縣從來不產的苧麻,由外縣運回籽種1300斤,在八個區建立了生產基地,並計劃逐步推廣。他們這樣做的結果,既促進了生產,又擴展了業務,群眾稱讚,黨委滿意。這些做法,誰能說他們“超出了業務範圍”?誰能說他們“不務正業”呢?
有些同誌雖然讚成財貿工作應當從生產出發,為生產服務,但是,他們卻把為生產服務僅僅當做完成本身業務的一種手段。在有利可得時為生產服務,無利可得時不為生產服務;購銷旺季為生產服務,購銷淡季不為生產服務;在容易辦到的事情上為生產服務,當有了困難時便不為生產服務。這種片麵觀點和被動情緒是十分有害的。從生產出發,為生產服務,必須是全心全意,積極主動;哪裏需要服務,就去哪裏服務;什麼時候需要服務,就應當什麼時候服務。一切為了發展生產,一切為了便利群眾,這樣才能使財貿工作切實成為工農業生產的後勤部,使所有財貿工作人員,成為人民群眾忠實的勤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