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上半年,西安師範學校的學生繼續組織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我帶一個宣傳團下去前,見到了張德生,他對下去如何進行宣傳活動作了扼要指示,當時他是處於地下的中共陝西省委組織部部長。1938年冬,我到省委幹部訓練班學習,德生同誌給我們講“黨的建設”,使我初次比較係統地了解黨的基本知識。1939年秋,省委組織部把我送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學完後派我到臨潼當黨的縣委書記。後來又把我調到省委研究室工作,這時德生同誌為省委書記。這期間,同德生同誌的接觸雖不很多,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4年德生同誌從甘肅回到陝西工作,至1965年3月病逝一直擔任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德生同誌回陝的前幾年,我在中共渭南地委任書記,1956年11月調任省委財政貿易工作部部長,1960年9月任省委秘書長,1960年11月當選為省委常委,1963年12月當選為副省長,這就和德生同誌接觸比較多了。對德生同誌,我印象深刻的有這麼幾點:
一是組織觀念強,執行中央、西北局的決定、指示非常堅決,絲毫不含糊。他每次參加上級召開的工作會議回來,總是認真地傳達和貫徹執行。農業合作化運動時,中央召開過有地委書記參加的一次會議,我們剛開完會回來,他就給我打電話(當時我在渭南工作),建議地委召開有鄉黨支部書記參加的大型會議傳達貫徹中央會議精神,並要我們組織好會上的典型發言,屆時他又親臨會議進行指導。1963年中央提出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他就親自下去到延川縣賈家坪搞試點。當時,我在渭南三張村也搞了個試點,他還來渭南檢查指導。
二是工作嚴謹、穩重,考慮問題細致、周到。1938年上半年我帶抗日救亡宣傳團下去之前第一次見到他,他首先將我交他的介紹信用火柴燒掉,然後才給我交代下去如何活動,並叮嚀以後在別的地方遇麵就裝著不認識。因為這是地下活動起碼要遵守的規則。1940年冬,組織派我到臨潼工作時,德生同誌和我談過一次話,除交代工作任務外,還特別叮嚀如何搞好社會職業、如何站穩足,以及談到出去帶家屬和不帶家屬的利弊等,同時讓省委秘書長與我商定以後如何聯絡,密信怎樣寫,交通如何來往等。1942年我調回省委後,我聽過幾次德生同誌作的有關整風問題的報告,不僅條理清晰,而且邏輯性也強。當時聽講的同誌都感到講得很好,對大家啟發很大。
三是對歪風邪氣敢抓敢管,自己錯了也勇於自我批評。德生同誌對下麵同誌要求很嚴,有了問題也能中肯批評。中央人民政府於1954年6月19日決定撤銷各大行政區,原由西北大區領導的西安市於8月25日正式合並於陝西省的建製。後一度省、市關係出現了不大協調的現象,德生同誌與省委其他領導同誌就及時找市上領導同誌談話,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對有的人也在大會上予以批評。逐步理順了省、市關係。他不但對同誌們要求嚴,自己錯了也從不掩飾,而是實事求是,公開承認錯誤。1942年黨內整風的後期搞“搶救運動”,把一些同誌搞錯了,德生同誌就出麵給這些同誌道歉、平反,並按照他們的德才安排了工作,有的同誌還委以重任。1958年大躍進時期,全民大煉鋼鐵,農業一度受到損失。我到三原檢查工作,看到棉花遍地,無人采撿,損失的現象比較嚴重,就給德生同誌如實做了反映,德生同誌立即讓召開電話會議,糾正一些地方在大煉鋼鐵中忽視農業的錯誤做法。1959年中央召開廬山會議後,陝西也批判了一些同誌,後來看大部分搞錯了,德生同誌在幾次會上承認錯誤,給受到錯誤批判的同誌道歉、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