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劉邦顯同誌(1 / 2)

權秉華

劉邦顯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2月27日逝世,享年90歲。劉邦顯的病故使我失去了一位最親密的老戰友,我心裏非常的悲痛,非常的懷念。

我和邦顯同誌相識,是在1939年5月。當時,中共陝西省委將我從安吳堡青訓班調到省委機關招待所,等待分配工作(省委機關當時住在陝西省涇陽縣雲陽鎮,對外叫八路軍一一五師留守處)。我在那裏住了不幾天,劉邦顯、尹省三又來招待所居住了。後來,省委組織部通知我去渭南縣去做黨的地下工作,因此,我便離開了招待所。當時,我和邦顯相識,僅僅隻識其人,而不知其名。這是秘密工作所要求的。

1942年,我在陝西省委第二研究室工作(當時,對外叫研究室,實際上是省委聯絡員)。同年上半年,劉邦顯和雷田穎,從國民黨統治區調回省委機關(當時省委住在淳耀縣馬欄鎮),後來,劉邦顯(化名劉零)分配在省委第一研究室工作。雷田穎(化名田英)分配在省委行政處工作。從此,我們之間的來往也就多了,相互之間的關係都比較友好。此時,正值“整風運動”時期,兩個研究室,常常在一起學習文件,研究討論問題,在會上,劉邦顯的發言,常常有新的見解和觀點,對人們研究認識問題,有所啟發,有所幫助。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的投降了,抗日戰爭勝利了,全國人民歡欣鼓舞。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在這種形勢下,陝西省委對國民黨統治區地下黨的工作加強了領導,研究安排了新的部署。與此同時,先後派出了一批領導幹部,到國民黨統治區去開展黨的地下工作。我和劉邦顯都是這個時期派出去的。

1946年1月,省委派我到渭南縣站腳,任渭南縣工委書記。我到了後,首先建立和健全了渭南縣工委。縣工委建立不久,解放戰爭就開始了,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渭南縣地下黨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沒有辜負黨的期望和要求。

1948年農曆八月,省委派交通員張仁民來渭南縣給我傳達了省委的指示:“為了迎接解放,省委意見,準備成立中共東路工作委員會,因此,讓我出來帶領你和劉邦顯、王平凡三人回省委研究室決定此事。我已經見到了劉邦顯,劉的意見,叫你到他家去一趟,商量如何到省委去的問題。”為此,我和張仁民便去了劉邦顯的家裏(臨潼縣廟劉村)。此時,劉邦顯和王平凡正在等候我的到來。我到了後,我們便商量去省委的問題。商量結果是劉邦顯和王平凡先由張仁民帶領去省委。接著,張仁民回來帶領我再去省委。就這樣我們都比較順利地過了國民黨封鎖線,回到省委機關了。回到省委後,我們三人住在一起,一麵向省委彙報工作,一麵研究東路工委的成立問題。大約農曆九月中旬,省委書記趙伯平同誌召集我們三人開會,研究成立中共陝西省委東路工作委員會問題(簡稱東路工委)。會議開了一天,會議一致認為形勢發展得很快,有必要成立“東路工委”。會議決定:“成立東路工委,主管渭南、華縣、華陰、潼關等縣黨的地下工作。”此時,黨員共有830人,其中渭南縣333。同時還決定劉邦顯為東路工委書記兼任華潼工委書記,我為東路工委委員兼任渭南縣工委書記,王平凡為東路工委委員兼任華縣工委書記。會後,省委交通科長孫生賢,讓其交通員將我們和田穎及兩個孩子送出了國民黨封鎖線。以後,我們都回到了各自的所在地區,即向縣工委傳達了當時的形勢和省委的指示,要求全體黨員,積極地發動群眾,組織武裝力量,迎接陝西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