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的身影裏成長(1 / 2)

劉少民

上學的時候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怎麼也理解不了文中所說“父親”的背影讓人刻骨銘心。在父親去世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我的父親的身影卻時常浮現在腦海裏,而且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厚重。我想,這,就是父親——給予生命、傳承血脈、籌造靈魂、讓你一生一世都割舍不開的人!

插隊去吧,那裏最能鍛煉人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9年,父親當時的實際情況被扣上“三反分子”、“黑幫”等罪名,被關押在建國路73號“軍管”,母親被下放到渭南縣吝店公社洪池大隊勞動改造,我這個未成年的孩子隨母親到了洪池大隊,從十四歲到十七歲,在農村中摸爬滾打了整整三年。1972年春,父親、母親恢複工作被安排回西安,我也跟著回到了西安。這時候我已經十七八歲了,也沒有條件去上什麼學,到了該工作的年齡卻沒有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母親托她在華陰縣任縣委書記的老戰友幫忙給我找個工作。通過這位縣委書記的介紹,我被安排到華陰縣郵電局當了一名郵遞員。整日裏騎自行車滿街跑著送報紙和郵件。這樣幹了半年,又讓我去孟源火車站郵電支局做郵包搬運工,整天趕著火車班次接送郵包,有的郵包重達200多斤,一個一個從火車上扛上扛下,苦也罷累也罷樂在其中,總算是有份工作。可這樣的好景不長,第二年3月的一天,我被父親的一個電話叫回了西安。

記得那時一個陰冷的晚上,我趕到家匆匆吃過晚飯後,父親手上翻動著報紙什麼的,側著身子對我說:“小民嗬,郵局的工作就不要幹了,到農村插隊去吧!”我當時感到很突然,父親對我們一向很嚴厲,這次說話感覺和往常有點不大一樣,多半是側對著身子或甚至背對著我,話語有點酸澀。當時我不敢多問。後來父親看我很難過的樣子,給我做了些簡單的解勸,原來就是因為我是由縣領導介紹參加工作的,自身又是幹部子弟,眼下正在搞反“走後門”運動,父親考慮咱一來不能給領導惹事,二來作為幹部子女在這個運動中也應該起個好的作用,於是決定讓我主動到農村插隊鍛煉。父親做領導工作時間長,在他的字典裏“指令”和“執行”兩個詞擺在最前麵,他給我們做的決定,我們想得通想不通都要先執行,想不通的以後慢慢想。這一次對我本來是一個很不公平的決定,可是,從父親堅定的話語而又有些回避的身影裏,我看到了父親做決定時的艱難和內心痛苦,我沒有過多的猶豫,就答應了父親到“知青辦”去報名。

革命是為廣大人民謀幸福,不要計較個人得失

話是這樣說,可畢竟我參加工作都整整一年了,現在又要我重返農村“下鄉”,開始是有些想不通。想不通倒不是怕農村苦,可以說我是在農村長大的,農村生活我不怕,而是覺得好好的“工作”丟了太可惜。這些藏在心裏的不樂意,也許早被父親看出來了。在我下鄉臨走前,父親用了三四個晚上,專門給我做思想工作。父親是師範學校畢業的,很會做思想教育工作。1934年春,他在不到17歲的時候就以優異成績考入陝西省西安師範學校,在這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裏接受著馬克思主義革命思想教育,先後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中國共產黨。從此,在各個階段、不同崗位一直沒有停止過做群眾的宣傳動員工作,不過,以往父親在家裏教育我們總是就事論事,星星點點的滲透他的想法和要求,這一次大不一樣,下勢要對我上一次係統的思想政治課,就像是要給我過一個正式的“成人禮”。

父親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親身經曆舊中國廣大農民飽受封建剝削和壓迫的苦難。青年時期,受中共陝西省委指示,率西安師範學生農村工作團赴華縣農村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新中國成立後,他在渭南、寶雞擔任領導,工作重點始終在農村,在省委、省政府領導崗位上,他也堅持深入陝南、關中、陝北農村蹲點考察,與廣大農民群眾一起研究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實際問題。他對農業、農村和農民有著特殊的感情。父親對我說:“我們是一農業大國,不論是鬧革命、求解放,還是建設新中國,在很長一個時期都要堅持‘以農為本’,這一點表現在各個方麵都非常重要,比如說鬧革命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廣大農村地區不解放就談不上解放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首先要把農業搞上去,解決好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就是你們年輕人學做人、做事,也要先把農民那種淳樸善良、吃苦耐勞的品質學到家。用毛主席的話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你們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還能學到許多在城裏、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他講講大道理,舉舉小事例,從農村的貧窮落後講到農業的重要地位;從耕作技術講到糧食增產;從邢燕子講到陳永貴;從個人的成長曆史講到國家的形勢發展……也許是長期從事農村工作養成的習慣,他對我們說話也總是深入淺出、侃侃而談,說著笑著就不由自主地站起來,像在田間地頭與農民探討問題似的走動著,比畫著,詢問著,解答著,千言萬語,諄諄教誨,叮嚀無限,寄托無限。現在回想起30多年前那幾個晚上,父親的身影還曆曆在目,尤其是他最後結論性的囑咐我至今不敢忘懷:“革命是為廣大人民謀幸福,工作就是為國家做事,為人民做事,不要計較個人得失。參加革命工作就應該首先為廣大農民做點事,青年人成長需要經過艱苦的磨煉,應該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到農村去經受鍛煉……下鄉鍛煉是值得的,經受住這個艱苦的磨煉你會受用一輩子的。”就這樣,我於1973年3月辭去了工作,獨自一人,再次到華陰縣觀北公社成為一名插隊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