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雲峰
劉邦顯是在延安的稱謂,在馬欄叫劉零,在澄縣叫善美、在華陰給我教書時叫性初。我從少年(1946年12歲到1949年15歲,他任中共華陰縣工委、華潼工委、東路工委書記)到皓首(1977年1月43歲,我從陝西師範大學調到省委財貿部,省政府財貿委員會,1980年秋調省社會科學院46歲,至2007年73歲)他由省委財貿部長,省委財委主任、副省長。由恩師到領導,前後半個多世紀的滄桑變化,經曆不少,我在他的培育下成長。他的為人處世,一直是我的楷模,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我最親切又最光輝的形象,恩重如山我的良師益友。
我從少年,他向我班講郭沫若散文《青春》;啟發了我寫了以四季喻人生的“春如少年剛生長,夏如壯年身體強,秋如老年頭滿白,冬如黃草盡死亡。人生猶如四季過,當今方珍寶時光。”恩師把原句中的“都”改為“盡”,批雙圈好。同學稱我叫“小詩人”。後來,他教我如何撰寫散文,全縣壁報競賽時,專幫我辦起了“雲峰壁報”,幫我改名“自廉”為“雲峰”,送我上華陰縣雲台中學(1953年改為華山中學)簡師班。解放後,他兩次任中共渭南地委書記,我從華縣少師範到了渭南師範,後他調到省委任財貿部長,秘書長,我到了西安師範學院,後稱陝西師範大學。畢業後,上研究生班,留校任教十多年,1976年冬他勸我從政,接觸些實踐知識從事點實際鍛煉,次年春把我調到他的身邊從政,他到寶雞任地委書記,後回省委任財貿部長,我到蒲城蹲點後,又回到他身邊工作。雖各自工作變動,但我們的心是相通的。我的長子結婚時,他在百忙之中行禮,親臨。我的愛人和幾個兒女,他都是那樣親切關照,循循教導。他經常和我商量如何工作,如何處世、修身,他有不少信件,我按他的批示回複,他常說:“不要忘了,華陰是我的第二故鄉。”
一 台頭村、落腳點
“七大”後,十月天,貫徹黨的總路線。
邦顯派駐華陰縣,台頭村作為落腳點。
內外敵人要打倒,愚公要移三座山。
毛澤東揮師千百萬,“聯合政府”要實現。
老蔣陰謀挑內戰,白色恐怖布滿天。
進步書報大封鎖,發現誰看誰坐監。
華陰縣長何萊臣,黨部書記惠友三。
四六年正過年,糾集特務一個連。
六路專捕政治犯,縣城嶽廟和東柵。
逮捕師生一大串,二十多位遭審判。
嚴刑拷打刑場慘,中間一個死西安,其他無罪都赦免。薛廣池怒衝天,
如實彙報劉邦顯,邦顯有識又有膽,《工商日報》大揭穿。陝西工委設馬欄,
關中劃分戰略片,華陰縣,黃河灘,聯係大荔和潼關。異地領導在澄縣,
化名善美校鐮山,部隊召回張萬照,延安調來王平凡,恢複整頓抓黨建,
蔭蔽精幹應時變,抗戰勝利春曉喚。
黨員盡快抓搶幹,振奮精神為明天。
平凡父親王潤亭,對黨一貫很忠誠。
邦顯和他一見麵,掏出心窩子把話談。
潼關叫回鄧瑤池,摸清華陰黨底細。
袁守中、薛廣池、王雲霞與甄安理,按照上級黨指示,逐個了解作分析。
恢複關係二三十,成立支部建組織。
邦顯擔任縣書記,分片單線作聯係。
小型精幹好確立,首次摸底很仔細。
又走潼關到大荔。回馬欄分析作彙報,聆聽領導作指示,應以華陰為基地,
擴充潼關和大荔,調回平凡(黨仁)作右臂。
春節過後出邊區,先以韋莊巧站立。
鐮山中學當教師,恢複整頓到年底。
壯大了華陰黨組織,邦顯再次進邊區。
請省委檢閱發旨意,華潼工委要建立。
劉邦顯為書記,委員平凡、鄧瑤池。
積極醞釀創條件,選好地方再成立。
二 文王村,建工委
文王村,低凹地,羅夫水患常年積。
窮鄉僻壤地貧瘠,鄉親少糧又缺衣。
鄉丁催糧又逼款,鞭打繩拴進牢獄。
官逼民鬧反“繳農”,不換政權幹著急。
父母文盲受人欺,設法要我學識字。
小學設在爛廟宇,窮娃念書不容易。
地下黨,選地區,定遠鄉小學二中心。
東西北圍三個村,豺狼出沒常傷人。
黃蘆野蒿易隱蔽,南臨車站北瀕灘。
學校設在三村間。隴海鐵路在南線。
大路直通渭河邊,渡口對岸大荔縣。
朝邑、合陽緊相連,這兒群眾基礎好。
華潼工委設這裏。劉性初作書記,
委員平凡、鄧瑤池,有領導,有骨幹,好似老虎把翼添。訊息靈通又方便,
為迷惑敵人爭“信任”,收集情報揣敵心。
華陰叛徒王子達,一個心思向上爬。
教育科長剛上任,為了政績造譽論。
規劃全縣壁報賽,為他表現好搭台。
華潼工委獲此訊,決定參加迷敵人。
校長讓我先執筆,內容貼切要充實。
性初為我反複改,希文插圖很得體。
文王壁報掛了帥,《雲峰》壁報更精彩。
全縣總分作評議,文王學校榜第一。
爭得社會好信譽,爭得子達消懷疑。
為進一步造錯覺,成績展覽更紅火。
家長群眾都觀展,社會影響紅一片。
校長全心把學辦,老師爭當好教員。
文王學校名聲傳,信譽香飄華陰縣。
黨的活動好開展,從西鄉到東塬。
由課堂到田間,單線聯絡分成片。
小型合法又自然,訊息靈通耳目尖。
外圍組織隨手建,“同學會”做籬番。
都是班上好少年,家貧好學易使喚。
地下工作極嚴密,要為組織作掩體。
平凡讓我當會長,誌學自新把忙幫。
又管組織和軍體,幹事謙和又仔細。
互相配合很默契,平凡隨時作指點。
邦顯設謀更穩健,訪貧問苦作調查。
掃盲先辦識字班,課文都由性初編。
課堂夾雜講曆史,借古喻今聽仔細。
諷刺影射對現實,《三國演義》他模擬。
“千裏草,何青青,十日乾,不得生。”
預示董卓白日夢,編了一首扶乩詞。
利用借口來傳言,當作傳單人愛傳。
“世事顛倒顛,黑背把身翻。草(將)氣數盡,群雄會手翻(毛)。”
(譯成白話:指這個吃人的社會,要靠廣大的黑脊背的農民,團結起來,才能推翻蔣家王朝,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隻有在毛澤東領導下,才能推翻掉舊社會。把它寫成傳單,壓在神廟的香爐底下,借示神意,同學會成員,將這些傳單四處散,讓群眾發現自動傳播。劉性初親自編,內容精彩,傳得寬。
夫水鎮,定遠鄉,三民鄉和保地坊。
農民莊稼被水淹,邦顯申報減糧款。
狀子都是性初撰。那個娃娃生了病。
性初就是好醫生,又開處方又配藥,農民讚他是“活佛”。他寫的課文人愛看,
他教的詩歌動心弦,詩名《哭亡女蘇菲》。
內容典型情悲慘,啟發人們反黑暗,呼籲推翻舊政權。作者是山東大學教授名叫高蘭。
他通過對一個女孩子的死亡哀悼,為當時國統區的黑暗反動統治所造成的,人民大眾的悲慘、饑餓、貧病流離、死亡,提出了控訴和抗議,劉老師宣講時,先向同學們作了朗誦,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同學們不由得攥緊了拳頭,發誓要推翻這蔣家王朝。新中國建立後,作者於1956年7月,正式出版這這首朗誦詩集時說:“當時,該詩確實是我的一種真情實感,當然這樣的日子己一去不複返了,但正如陸定一同誌說的:‘沒有舊社會,就難襯托新社會。’”作者真情又實感,深入淺出育心田。)